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群体有异于其他劳动者的群体,其劳动特点和劳动规律决定了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过去对教师的纯制度化刚性管理已远远不合时宜,新形势下的教育更需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关键词]教师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民主式管理,提倡让员工参与、公开透明、全员管理。它体现一种管理人本主义,但并非与科学主义相对立。人性化管理以科学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是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有机融合。人性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提倡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崇尚社会集体价值。
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教师自身及其工作性质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要求。其次,教育部门在我国正在由“教育者”向“服务员”身份转化。最后,人性化管理是通向管理最高境界的桥梁。实行人性化管理,有助于管理者以积极心态去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建设良好的教师文化,从而使教师受到尊重,工作热情得到提高,创造精神得到激发。那么,我们应如何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
一、以情动人
人是有情感的,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情感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在这方面尤其如此。为此,学校领导需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冒尖。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真诚的微笑、欣赏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下大功夫解决教师的午餐、午休、子女入学、夫妻分居、住房紧张等具体问题;对有矛盾或有问题的教师要尊重,耐心地,友善地、巧妙地化解矛盾;对工作在信任、激励、指导、创造条件的基础上放权,以身作则等;积极营造亲情氛围,要把每位教师看做校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遇到重要节日时,要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慰问。
二、以民主管理吸引人
实现决策的民主参与实际上就是在决策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
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从而实现管理者的目标,首先取决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管理决策的正确、科学是取得成功管理的前提,而在实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广大被管理者的认可、接受和拥护,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好配合、和谐运作,则成为成功管理的切实保证。
教师的参与是“人性化管理”的保证。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民主是核心和灵魂。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才会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才会真正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才有可能使学校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教师也才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而良好的协作关系又会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民主化进程,从而使学校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是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为此,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不设主题,参与者可随意发言,领导干部只是作为普通一员参加;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权利落到实处;对待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同见解和行为过错,要用讨论和说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行政命令的强制方式去解决。
三、以激励促进人
在人性化管理中,组织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激励才能迸发出来。因此,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激励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步递增的,当人们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后才能安心工作,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而从人的需要层次来看,学校教师的精神需要远远大于物质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满足教师的各项合理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首先,应分析教师的具体需要。教师的需要是多层面和发展变化的,只有对应的激励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学校管理者要找出每个教师在某个阶段最迫切的合理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设置明确合理的工作目标。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学校管理者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可以逐步完成的适当的子目标,进而激发和维持教师长久的工作动机,引导其把个人目标和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结合起来。再次,要赏罚分明,充分强化教师的优良行为。评价教师的工作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一些经过努力仍然失败的尝试也要作一些相应的鼓励。最后,积极创设良好的激励环境,既要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也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从各个层面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一经制定,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属于法规范畴。而人性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不过它属于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设法使二者辩证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裴德琼. 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与领导者素质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5)
[3] 刘玉波. 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J]. 人民教育,2004(19)
[关键词]教师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民主式管理,提倡让员工参与、公开透明、全员管理。它体现一种管理人本主义,但并非与科学主义相对立。人性化管理以科学化管理为前提和基础,是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有机融合。人性化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提倡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崇尚社会集体价值。
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教师自身及其工作性质是人性化管理的根本要求。其次,教育部门在我国正在由“教育者”向“服务员”身份转化。最后,人性化管理是通向管理最高境界的桥梁。实行人性化管理,有助于管理者以积极心态去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建设良好的教师文化,从而使教师受到尊重,工作热情得到提高,创造精神得到激发。那么,我们应如何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
一、以情动人
人是有情感的,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情感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在这方面尤其如此。为此,学校领导需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冒尖。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真诚的微笑、欣赏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下大功夫解决教师的午餐、午休、子女入学、夫妻分居、住房紧张等具体问题;对有矛盾或有问题的教师要尊重,耐心地,友善地、巧妙地化解矛盾;对工作在信任、激励、指导、创造条件的基础上放权,以身作则等;积极营造亲情氛围,要把每位教师看做校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遇到重要节日时,要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慰问。
二、以民主管理吸引人
实现决策的民主参与实际上就是在决策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
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从而实现管理者的目标,首先取决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管理决策的正确、科学是取得成功管理的前提,而在实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广大被管理者的认可、接受和拥护,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好配合、和谐运作,则成为成功管理的切实保证。
教师的参与是“人性化管理”的保证。在人性化管理模式中,民主是核心和灵魂。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才会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才会真正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才有可能使学校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教师也才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而良好的协作关系又会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民主化进程,从而使学校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提高管理效率。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是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为此,可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不设主题,参与者可随意发言,领导干部只是作为普通一员参加;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权利落到实处;对待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同见解和行为过错,要用讨论和说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行政命令的强制方式去解决。
三、以激励促进人
在人性化管理中,组织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激励才能迸发出来。因此,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激励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步递增的,当人们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后才能安心工作,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而从人的需要层次来看,学校教师的精神需要远远大于物质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激励满足教师的各项合理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首先,应分析教师的具体需要。教师的需要是多层面和发展变化的,只有对应的激励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目的。学校管理者要找出每个教师在某个阶段最迫切的合理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设置明确合理的工作目标。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学校管理者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可以逐步完成的适当的子目标,进而激发和维持教师长久的工作动机,引导其把个人目标和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结合起来。再次,要赏罚分明,充分强化教师的优良行为。评价教师的工作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一些经过努力仍然失败的尝试也要作一些相应的鼓励。最后,积极创设良好的激励环境,既要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也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从各个层面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一经制定,所有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属于法规范畴。而人性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不过它属于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设法使二者辩证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裴德琼. 高校教师人性化管理与领导者素质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5)
[3] 刘玉波. 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J]. 人民教育,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