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有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发现问题能力;生活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具体目标。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要想让学生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可以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等等。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二、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在学生学完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老师”的信息处理题:四年级老师和同学共328人,准备到客运公司租车外出旅游。公司规定,大客车限坐6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30人,每辆租金600元。假如你是老师,应该怎样租车?为什么?
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立即阅读材料、展开讨论、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还设计了几种方案,并且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有的还发现了在载客量同样是60人的情况下,用大客车比较经济;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尽可能地租用大客车。最后全班同学从租金、车数、安全等角度考虑,一致同意采用最佳方案,即租用大客车5辆和小客车1辆,费用是1000×5+600×1=5600(元),乘坐人数是:60×5+3O×1=330(人)。
这一租车方案的设计过程,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学校文娱队要买一批服装,王老师带的钱如果只买上装,恰好能买20件,如果只买下装恰好能买3O条。那么这些钱能买多少套这样的服装?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发现问题能力;生活实际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个体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具体目标。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要想让学生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可以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等等。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二、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在学生学完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老师”的信息处理题:四年级老师和同学共328人,准备到客运公司租车外出旅游。公司规定,大客车限坐60人,每辆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30人,每辆租金600元。假如你是老师,应该怎样租车?为什么?
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立即阅读材料、展开讨论、设计方案,有的学生还设计了几种方案,并且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有的还发现了在载客量同样是60人的情况下,用大客车比较经济;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尽可能地租用大客车。最后全班同学从租金、车数、安全等角度考虑,一致同意采用最佳方案,即租用大客车5辆和小客车1辆,费用是1000×5+600×1=5600(元),乘坐人数是:60×5+3O×1=330(人)。
这一租车方案的设计过程,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学校文娱队要买一批服装,王老师带的钱如果只买上装,恰好能买20件,如果只买下装恰好能买3O条。那么这些钱能买多少套这样的服装?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