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处第二中学839003)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5-01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师注意多挖掘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国情教育,从而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阵地。
一、加强历史教学的传统美德教育
历史教材中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习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很多历史人物的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如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为了国家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品质,表现了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风亮节;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也不乏其人,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有勤劳俭朴的美德,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都是劳动创造历史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明成祖等,均是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失去双脚而作《 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著成《史记》。教学中穿插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二、加强历史教学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南北朝以后的书画与雕刻、唐朝的诗歌、五代以后的词、元朝剧本、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的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能启发和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红军长征时吟诵《七律·长征》,讲述宋朝的社会生活时鉴赏《清明上河图》,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播放《英雄儿女》,讲述鸦片战争时可放映《林则徐》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受到感染和教育;另外, 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尤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升华学生的思想。
三、加强历史教学的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国的国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的。我们要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教材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在教学时可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如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等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但是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许多先进思想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魏源、严复曾提出了不少救亡图存的主张,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五四”爱国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真理。现在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通过向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和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的教育阵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仍需要继续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5-01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师注意多挖掘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可以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历史学科的特殊功能所在,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国情教育,从而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阵地。
一、加强历史教学的传统美德教育
历史教材中涉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十分广泛,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习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很多历史人物的报国往往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如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英勇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 、谭嗣同快哉赴死,都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为了国家抗争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品质,表现了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风亮节;在中国历史上,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者也不乏其人,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班超立志边疆几十年,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都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有勤劳俭朴的美德,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如马钧发明翻车、李春建赵州桥、都是劳动创造历史的生动事例;墨翟、隋文帝、王安石、明成祖等,均是节俭的名人,而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节俭的模范;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的传统意识,使我们历尽艰难而不衰亡,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左丘失明而作《左传》,孙膑失去双脚而作《 孙膑兵法》,司马迁被处宫刑而著成《史记》。教学中穿插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生动事例,将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二、加强历史教学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能感人,美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南北朝以后的书画与雕刻、唐朝的诗歌、五代以后的词、元朝剧本、明清小说,以及历代著名的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能启发和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讲述红军长征时吟诵《七律·长征》,讲述宋朝的社会生活时鉴赏《清明上河图》,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播放《英雄儿女》,讲述鸦片战争时可放映《林则徐》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受到感染和教育;另外, 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尤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升华学生的思想。
三、加强历史教学的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古国的国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的。我们要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教材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在教学时可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如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等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但是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许多先进思想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魏源、严复曾提出了不少救亡图存的主张,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五四”爱国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真理。现在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通过向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和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切实加强历史教学的教育阵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仍需要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