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对话 共鸣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一、尊重——学会人文性地倾听
  
  李镇西博士在《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一文中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与亲和力的情景——教育之第三种形态“共享式”对话情境教学:“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他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的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地分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语言生命。教师有没有倾听的习惯,最关键体现在教师是否有对学生语言生命的尊重。
  1.自始自终地听
  老师倾听学生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每堂课上对每位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一堂课,好学生的发言总是那么精彩,令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但总有一些学生发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现在很多的老师是不耐烦地制止,因为任由学生说完,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下面一个环节的教学,还是索性自己来说比较省力。但是,如果长此以往,这个学生的“发言权”就会被彻底剥夺,也就再也不会发言了。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倾听他把话说完,然后给予回答,让他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从而产生自信,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倾听的习惯需要老师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加以运用,并持之以恒。
  2.平等宽容地听
  课堂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双方尊重、人格平等、心灵交汇、心心相通的时候,你的倾听才是公正的,才能让人信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课堂上是怎么做的呢?
  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
  师:现在上课你们敢举手了吗?
  生:敢!
  (师走到一位不敢举手、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面前)
  师:你刚才为什么不举手?
  生:我怕。(声音极小)
  师:怕什么?
  生:我怕答错,怕被人笑。
  师:错误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从错误走向正确,从失败走向成功的。爱迪生失败了一千多次才发明了电灯泡,你答对了,我为你鼓掌,答错了表扬你的勇气,现在你敢举手了吗?
  生:敢。(低着头,声音稍高了一点)
  师:看着我的眼睛,把手举高点。
  生:(看着孙老师,手举得比刚才高了一点儿)
  师:看着我,再举高点,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现在你敢举手了吗?
  生:敢。(热泪盈眶)
  (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孙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了这个男生,于是营造了这样感人的情境,在老师从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中,听出了他的不自信,听出了他的胆怯,听出了自卑。于是以一种呵护、欣赏和宽容的心态,教会学生学会自信,学会做人。这样的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教学艺术。
  
  二、对话——学会生成性地倾听
  
  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倾听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会让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那么我们该如何倾听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善于观察。学生发言时候,他的神态、动作等等,都要观察入微,便于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地回答。②善于听内容。对学生的回答要马上输入头脑,对他的内容有一个确切的了解。③善于理解。老师不仅会听,还能听出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在语文的课堂上随处可见,现在以剪辑片段进行实际分析。
  片段一:在妙处总结
  师:这篇文章的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谈感受)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选材不错,挺有趣的,挺新颖的。
  生2:我觉得他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具体,让人感到挺有趣。
  师:你说得对,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具体,是让语言生动起来的一个好办法。
  生3:这篇文章还采用了歇后语。
  师:歇后语或名言警句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我们要注意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一些好词名段,并且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也是写好文章的办法。
  老师在回答中非常有针对性,这是在理解了学生的发言内容后,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这样就让学生听了更有真实感,启发更有针对性。
  片段二:在难处出手
  师:这个问题谁来回答?
  (生1举手,起立后马上停住了,支支吾吾)
  师:没关系,先想一想。
  (生还是回答不上)
  师:你是不是对小猴子产生了兴趣?
  (生恍然大悟,马上回答)
  在上面片段中,学生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停顿了,老师马上及时采取措施,让学生挽回了自尊,对老师一定是非常感激的。在这里,老师的认真倾听作用是非常大的。
  片段三:在意外处放手
  在教学《好汉查理》一文中,我曾遇到这样的情景:
  师:读了课文,你认为查理是怎样的孩子?
  生1:我觉得查理很顽皮,经常搞恶作剧。
  生2:不,查理是善良的,他帮助了小女孩杰西。
  生3:查理是一个好汉,他很会帮助别人。
  原本我的预设是让学生能说出查理不是“好汉”,然后学习第一段,之后再接着出示后一段,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查理又受到别人的欢迎呢?”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原因,来学习后面的课文,最后再总结全文。可学生并不是“傻子”,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的回答打乱了设计,我从听中摸出了学生的两种想法,我何不顺势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呢?于是——
  师:为什么同学们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证据来,查理到底是不是好汉?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钻到课文里,细细地品读起来。之后学生纷纷谈自己的感受,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又有自己的想法,学生反而在思辨中深深地走进了课文。
  
  三、共鸣——学会情感性地倾听
  
  语文的课堂是诗意的课堂,语文如果失去了情字,就显得单薄,就失去激情,失去灵性。所以,在学生单一的理解中,老师听出了字词,就要给它谱上曲调,奏出一曲动听的乐章。如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江西熊海滨老师是这样执教《少年闰土》的: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些情景是多么有意思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体会一下。(生接着读这一段)
  师:停一停,如果声音这么大,猹全部都给吓跑了呀,猹是特别警觉的动物,你们要注意(师用低低的声音说“月亮底下”)
  生(小声地读):月亮底下……它不咬人吗?
  师:多担心哪,孩子!
  生(急一些):它不咬人吗?
  师:非常担心哪!
  生(更急一些):他不咬人吗?
  学生知道了文章的含义,在朗读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激发出来,在老师极富有渲染力的语言引导下,一次又一次地铺垫提升下,学生的感悟更到位了,理解更深入了,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共鸣。这需要老师对文章深入细致的理解,需要老师对情感脉络的高超的把握,更需要老师在学生朗读中倾听到那些无法言传的东西。
  总之,倾听,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机智。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只有倾听,才会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也只有倾听,才能沟通情感,创造和谐。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农村中职学校须立足农村、面向农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本文以农村开设淘宝课堂,借助职教平台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对新时期农村电商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言献策。  一、农村中职学校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义  1.是贯彻落实党和
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历史对考生考核的目标与要求之一,体现这一类能力考查的试题在高考历史模拟卷及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体现这一类能力考查的试题按难度来分,可分成“中低档”题(即问题是直接针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考生只要根据所提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即可作答)和“高档”题(
名师的课堂是充满爱意、诗意和创意的魅力课堂,每每听及,总感觉高不可攀,常常会被他们的智慧所折服。他们的课堂看似平淡无奇,品起来却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更是余音袅袅;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峰回路转,却如涓涓细流,又似一首清丽小诗,令人久久回味。最奇妙的是名师常常是和学生刚刚认识,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陌生的,教学环境也是陌生的,可你在他的课堂上竟然会感觉不到那份生疏,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这一切,源于名师的豁达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理应让生命化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而要使数学课堂生活融入生命化的光环之中,生命化评价应该是我们新的追求和期待。  新的评价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整体性和生命在于运动发展的现实。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开了处方:走进学生的心灵,迎合学
为了全面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现了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且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凸现人本的特征。本文就此谈如下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关注点    《标准》中课程理念主要包括:  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摘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这对具有差异生命个体的主体双方,在有效追问中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追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研究表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应该具备激发思考激情、引发数学思考、生发数学体验、促发课堂生成的特征。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有效追问可以在知识交叉处、回答矛盾时、思维发散点、学生无疑
在各类国赛和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技能选手的参赛成绩一直特别突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选手勇夺2金3银3铜和4个优胜奖,奖牌总数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实现了我国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最近,在第44届世赛全国选拔赛上,广东省共有86名选手入选了39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占了全国集训人数的1/4。同时,国家决定在广东设立20个国家集训基地,广东的集训基地也占到了全国基地总数的1/4,这两项指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教学设计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一线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又会经常苦于不知如何将理念融入于教学实践。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有9个不同的板块,其中Integrated Skills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对老教材而言有很大的创新。怎样能在一堂课中将听、说、读、写融合操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该教材7A Unit 4 In
问题缘起   《台阶》一文教学正在进行中,教师提出:“父亲为了造一间有高台阶的房子,他是怎样准备的?请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回答。”   学生从课文里很快找到了很多答案。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冬天,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而常常出现学生不生成或生而不准、生而不精、生而不深、生而不广、生而奇特、生而别样等现象。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课堂偏差生成进行思考和剖析,定能找到恰当、符合学情的相应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偏差生成;灵动课堂;对策;智慧引领    由于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