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甲骨文中,“教”字左边写作两个“x”,右上为“∣”,右下为“x”,其象形义是:左边两个“x”代表学生,右边一个“x”代表教师,“︱”则代表教师手持棍棒迫使学生学习。当然,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但它却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无奈。语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不能靠被动的督促,要靠教学的艺术性,尤其是开讲艺术。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开讲有很大关系。如果每位教师上课都千篇一律地重复那句单调而乏味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来学习x x课”, 学生自然会听而不闻、无动于衷。教师在学生缺乏热情、精神涣散的心理状态下开讲,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判效果。有人把教师的开讲比作是“乐器定调”。倘若教师在开讲时,就能定好“调”,做到引人入胜,那么就能够营造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但要设计好开讲环节并非易事,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语文课导语呢?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1. 开讲的特点
1.1 目的性。教师精心设计的开讲应在深入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教材自身的魅力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开讲切忌无的放失。
1.2 针对性。好的开讲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新课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思路带上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1.3 概括性。开讲的语言设计,教师应选择精当的词语或总括性强的句子表现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尽快地对新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1.4 启发性。在我国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倘若开讲富有启发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1.5 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开讲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能营造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讲的顺序
开讲即是导入新课,一般应具备以下程序:
2.1 集中注意。针对青少年好动、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特点,教师的开讲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2 引起兴趣。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开讲在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后,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转入新课的学习。
2.3 激发思维。教师的开讲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4 明确目的。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范围与重点,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
3. 开讲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2)要目的明确。
(3)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要有启发性。
(5)要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6)进入课题要自然合理。
4. 开讲的方法
4.1 温故知新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不仅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语文知识头绪纷繁、内容复杂,给教学造成了困难。如果我们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或同类问题比较的办法,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新课属于他们所熟悉的哪类内容,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的知识得到巩固和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这种开讲,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4.2 设置悬念法。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开讲艺术也要运用“冰山原则”巧设悬念,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吸引学生去探索那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开讲时借用这种手法,给学生生理上创造“愤”和“悱”的意境,使学生欲停不止,欲罢偏又不能,注意力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4.3 直观演示法。教师在开讲时,可通过出示直观道具,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
4.4 故事吸引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一段饶有风趣的故事,诱发情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4.5 情境导入法。教师可借助生动的语言描绘、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迫切产生一种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使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6 名人秩事法。在开讲时教师可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名人秩事告知学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7 热门话题导入法。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科学的孕育,教育就不能深刻、精确和富有理性;失去艺术的滋润,教学难以完美和充满激情。“善于始者,成功已半”。 为课堂教学定好调,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开讲,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能起顺风拉帆之作用。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分支,开讲艺术绝不容忽视!
收稿日期:2012-03-18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开讲有很大关系。如果每位教师上课都千篇一律地重复那句单调而乏味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来学习x x课”, 学生自然会听而不闻、无动于衷。教师在学生缺乏热情、精神涣散的心理状态下开讲,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判效果。有人把教师的开讲比作是“乐器定调”。倘若教师在开讲时,就能定好“调”,做到引人入胜,那么就能够营造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但要设计好开讲环节并非易事,那么,怎样设计出新颖的语文课导语呢?笔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1. 开讲的特点
1.1 目的性。教师精心设计的开讲应在深入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教材自身的魅力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定.开讲切忌无的放失。
1.2 针对性。好的开讲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新课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思路带上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1.3 概括性。开讲的语言设计,教师应选择精当的词语或总括性强的句子表现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尽快地对新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1.4 启发性。在我国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倘若开讲富有启发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1.5 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开讲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能营造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讲的顺序
开讲即是导入新课,一般应具备以下程序:
2.1 集中注意。针对青少年好动、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特点,教师的开讲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2 引起兴趣。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开讲在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后,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转入新课的学习。
2.3 激发思维。教师的开讲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4 明确目的。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范围与重点,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
3. 开讲的要求
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2)要目的明确。
(3)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要有启发性。
(5)要与新知识联系紧密。
(6)进入课题要自然合理。
4. 开讲的方法
4.1 温故知新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不仅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语文知识头绪纷繁、内容复杂,给教学造成了困难。如果我们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或同类问题比较的办法,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新课属于他们所熟悉的哪类内容,这样就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的知识得到巩固和保持,进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这种开讲,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4.2 设置悬念法。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支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开讲艺术也要运用“冰山原则”巧设悬念,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吸引学生去探索那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开讲时借用这种手法,给学生生理上创造“愤”和“悱”的意境,使学生欲停不止,欲罢偏又不能,注意力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4.3 直观演示法。教师在开讲时,可通过出示直观道具,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
4.4 故事吸引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一段饶有风趣的故事,诱发情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4.5 情境导入法。教师可借助生动的语言描绘、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唤起美感,使学生迫切产生一种接触课文的内趋力,使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6 名人秩事法。在开讲时教师可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名人秩事告知学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7 热门话题导入法。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科学的孕育,教育就不能深刻、精确和富有理性;失去艺术的滋润,教学难以完美和充满激情。“善于始者,成功已半”。 为课堂教学定好调,一个精彩而成功的开讲,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能起顺风拉帆之作用。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分支,开讲艺术绝不容忽视!
收稿日期: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