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说明文的学习,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以单元形式进行的说明文训练。尽管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对说明性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让他们真正动笔写一篇像模像样的说明文,却举步维艰。大多数学生只能抓住事物的几个特点,平铺直叙,展开介绍。有两三处能运用上说明方法已是不易,更有甚者,只是对搜集来的资料照搬照抄,把说明文写成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介绍。
该如何引导学生把说明文写具体、写生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秘诀,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减缓坡度。
秘诀一:题目新颖夺人眼
教材中选用的四篇课文的题目分别为《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其中,后两个课题就很有吸引力。“新型玻璃”,一看题目就知道文中介绍的玻璃一定与众不同,让人很想一探究竟;“假如没有灰尘”则以作假设的方法来取题目,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没有了灰尘的世界是不是一定就很整洁,人们再也不用为打扫卫生而烦恼了呢?以此可见,一个具有新鲜感与冲击力的题目,会让说明文锦上添花,增色不少,进而可引导学生学拟习作题目。如《黄瓜鲜为人知的一面》《夏日的天然饮料——西瓜》或《爱吃“肉”的猪笼草》等都是可以令读者眼前一亮的题目。
秘诀二:设置悬念诱人心
“设置悬念”本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说明文上,一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增强了说明文的阅读趣味性。《鲸》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读起来是不是令人脑洞大开呢?在常人的印象中,象已是庞然大物了,那比象还大得多的鲸,该是何等的壮观呢?这么一比较,就让人有了急切往下读的愿望。再如,《新型玻璃》以故事形式开头:“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读到这儿,你一定会惊叹,什么,居然还有会自动报警的玻璃?这种神奇的玻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赶紧一睹为快。而《假如没有灰尘》一文,不仅在课题上设置了疑问,在行文中也提出了“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这个问题,就更能吸引读者探究了。如果学生在习作中,能以提出疑问、讲述故事或是进行对比的方式作为开头,相信习作的语言风格就会改头换面,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秘诀三:说明方法莫忘记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简练。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形象性与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从而增强说服力与读者的阅读兴趣。教材中的这组课文不乏巧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说明事物特点的句子。例1: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节选自《鲸》)这里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三个说明方法,准确而形象地体现了鲸的庞大。“近四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以数字写出鲸的体重与身长,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拿鲸的一条舌头与十几头大肥猪进行比较,鲸的庞大就不言而喻了。最后一句中,举了“人举手也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坐也显得宽敞”两个事例,从高与宽两个角度写出鲸的嘴是个很大的空间,再次凸显了鲸的庞大。例2: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节选自《新型玻璃》)作者将噪音比作隐身人,贴切、准确、形象地写出噪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学文过程中,教者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把语句写生动的”,感受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更形象、生动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从而为习作训练打好铺垫。
秘诀四:文章形式多变化
通常,我们把说明文分为三种样式。1. 文艺性的文本,指科学小品,如:《桥之美》《南州六月荔枝丹》等;2. 科普性的文本,如:《向沙漠进军》《奇妙的克隆》等;3. 实用性的文本,如:使用说明书、解说词等。教材中四篇说明文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语言通俗易懂,用词准确,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着重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采用比喻、拟人手法,以极具文学色彩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的特点;《新型玻璃》与《假如没有灰尘》则是科普性说明文,用举例子、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灰尘鲜为人知的一面。教材的编排意图应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不同样式的说明文中,了解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前提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初步感受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独特魅力。《松鼠》的导读提示中要求,与《鲸》一文进行比较,发现表达上的异同点;课文《鲸》的课后习题中,特别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自述法”来介绍一下鲸,由此,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可见一斑。在习作训练时,教者不妨提醒学生,说明事物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像课文那样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像《听内燃机讲故事》;或者让被说明的事物作为自述者,向读者做自我介绍,好比《微波炉的自述》。换着花样来说明事物,即使是介绍同一个事物,教师也不用为班级中的雷同习作太多而发愁了。当然了,行文中还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传说、资料。比如写萤火虫的说明文时,就可以插入晋朝时车胤“囊萤”读书、西班牙和墨西哥妇女们用萤火虫做装饰物打扮自己、美洲人用萤火虫照路的故事。“故事传说添魅力”这第五个写作秘诀,可以作为“课外赠品”送给学生。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正如叶老在《文章例话》中说的,只要教者立足课本,深入研读,提炼出写作秘诀,引导学生加以运用,那么“板起面孔”说教式的說明文也能生动活泼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辛铭 黄彧修)
该如何引导学生把说明文写具体、写生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文中提炼写作秘诀,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减缓坡度。
秘诀一:题目新颖夺人眼
教材中选用的四篇课文的题目分别为《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其中,后两个课题就很有吸引力。“新型玻璃”,一看题目就知道文中介绍的玻璃一定与众不同,让人很想一探究竟;“假如没有灰尘”则以作假设的方法来取题目,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没有了灰尘的世界是不是一定就很整洁,人们再也不用为打扫卫生而烦恼了呢?以此可见,一个具有新鲜感与冲击力的题目,会让说明文锦上添花,增色不少,进而可引导学生学拟习作题目。如《黄瓜鲜为人知的一面》《夏日的天然饮料——西瓜》或《爱吃“肉”的猪笼草》等都是可以令读者眼前一亮的题目。
秘诀二:设置悬念诱人心
“设置悬念”本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说明文上,一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也增强了说明文的阅读趣味性。《鲸》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读起来是不是令人脑洞大开呢?在常人的印象中,象已是庞然大物了,那比象还大得多的鲸,该是何等的壮观呢?这么一比较,就让人有了急切往下读的愿望。再如,《新型玻璃》以故事形式开头:“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读到这儿,你一定会惊叹,什么,居然还有会自动报警的玻璃?这种神奇的玻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赶紧一睹为快。而《假如没有灰尘》一文,不仅在课题上设置了疑问,在行文中也提出了“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这个问题,就更能吸引读者探究了。如果学生在习作中,能以提出疑问、讲述故事或是进行对比的方式作为开头,相信习作的语言风格就会改头换面,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秘诀三:说明方法莫忘记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简练。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形象性与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从而增强说服力与读者的阅读兴趣。教材中的这组课文不乏巧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突出说明事物特点的句子。例1: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节选自《鲸》)这里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三个说明方法,准确而形象地体现了鲸的庞大。“近四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以数字写出鲸的体重与身长,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拿鲸的一条舌头与十几头大肥猪进行比较,鲸的庞大就不言而喻了。最后一句中,举了“人举手也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坐也显得宽敞”两个事例,从高与宽两个角度写出鲸的嘴是个很大的空间,再次凸显了鲸的庞大。例2: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节选自《新型玻璃》)作者将噪音比作隐身人,贴切、准确、形象地写出噪音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学文过程中,教者就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把语句写生动的”,感受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更形象、生动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从而为习作训练打好铺垫。
秘诀四:文章形式多变化
通常,我们把说明文分为三种样式。1. 文艺性的文本,指科学小品,如:《桥之美》《南州六月荔枝丹》等;2. 科普性的文本,如:《向沙漠进军》《奇妙的克隆》等;3. 实用性的文本,如:使用说明书、解说词等。教材中四篇说明文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语言通俗易懂,用词准确,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着重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采用比喻、拟人手法,以极具文学色彩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的特点;《新型玻璃》与《假如没有灰尘》则是科普性说明文,用举例子、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灰尘鲜为人知的一面。教材的编排意图应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不同样式的说明文中,了解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前提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初步感受说明文这种文体的独特魅力。《松鼠》的导读提示中要求,与《鲸》一文进行比较,发现表达上的异同点;课文《鲸》的课后习题中,特别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自述法”来介绍一下鲸,由此,教材的编排意图也可见一斑。在习作训练时,教者不妨提醒学生,说明事物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像课文那样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外,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像《听内燃机讲故事》;或者让被说明的事物作为自述者,向读者做自我介绍,好比《微波炉的自述》。换着花样来说明事物,即使是介绍同一个事物,教师也不用为班级中的雷同习作太多而发愁了。当然了,行文中还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传说、资料。比如写萤火虫的说明文时,就可以插入晋朝时车胤“囊萤”读书、西班牙和墨西哥妇女们用萤火虫做装饰物打扮自己、美洲人用萤火虫照路的故事。“故事传说添魅力”这第五个写作秘诀,可以作为“课外赠品”送给学生。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正如叶老在《文章例话》中说的,只要教者立足课本,深入研读,提炼出写作秘诀,引导学生加以运用,那么“板起面孔”说教式的說明文也能生动活泼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辛铭 黄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