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安排了一篇题为《三个儿子》的课文,这篇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孩子孝敬妈妈的故事。这一单元都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寓优秀的教育思想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教材编写建议在教学中不要给孩子讲述空泛的道理,而要让他们在读中去積累语言,发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一、初识内容,习得生字
  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熟读的基础上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拎、晃荡、沉甸甸、重、走走停停、痛了、酸了”等词,采用分解组合、字理析词、据文取义的教学模式引导孩子理解文章。
  二、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整体读文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妈妈在井里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一桶水多不多呀?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孩子们马上找到了: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请大家找一找,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说明水多?孩子们勾画了“重、晃荡、走走停停、痛了、酸了”,并在讨论中了解到:胳膊痛了,腰酸了是从侧面说明水多,提起来并不轻松。接着提问“走走停停”是因为什么?问题一抛出,孩子们马上回答,因为水桶太重了,妈妈们得不停地歇一歇。尽管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但没有亲身体验的感受是不深刻的。我马上从班级的讲台旁提来一桶水,让同学们公认的班级中的大力士来提,直至走到教室最后面,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和动作。大约十米长的距离,孩子走得很费力,并不时停下来换手。终于走到终点,问及他的感受,孩子说:“这桶水太重了。”我又问:“同学们,你们从他提水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的说,他不停地换手,说明很累。有的说,他的脸都涨红了,头上还出汗了。有的说,我看他最后喘气都挺急的,累坏了吧?但我并不满足,引导说:“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他在提着水往后走时,中间歇了好几次,然后再走,这就叫什么?”“走走停停!”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那么,这时候,提着水桶的妈妈最渴望什么?你们能猜到吗?“有人来帮忙。”我适时出示了三个儿子出现的画面,让同学们观察。
  结合课文内容,有的同学说出了“一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在唱歌,真好听;还有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好,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第三个孩子帮妈妈提水的。全班齐读了“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我将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跑到、接过、提着”标示出来,说:“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这三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孩子们在“跑到”、“接过”、“提着”中体会到这个儿子对妈妈的孝心。
  最后,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再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孩子们自然就理解了,有本领固然重要,但对父母有孝心更重要。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
  这样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章重难点,层层深入,对重点字词采取多种方法理解,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小河镇中心小学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中心是“提高质量”,培养和落实核心素养是质量时代的要求。“核心素养”好比影响个人终身发展的种子,引导着生命机能的运作,生命的成长,终身的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素养。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逾越生活基础、思想基础。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层次和侧重。小学段,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以柚子皮为原料经硫化钠活化后炭化处理制备了生物质炭吸附剂,并将之应用于含锰废水的吸附。考察了溶液p H值、底液质量浓度、生物炭投加量等因素对柚子皮生物炭吸附能力的影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两者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不可以机械割裂开来。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新的课程标准郑重推出语文的人文性,作为长期以来占据主要席位的工具性显得有些沉寂,甚至有人强调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和生命。其实这是把语文和文章混为一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母爱的内涵,积累有关母爱的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关心体谅父母,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并能用实际行动回报母爱。  3.情感与价值:注重学生情商、德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做一个思想健全、感情真挚的人。  二、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母亲,体会母爱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不仅可以用来交流信息,甚至可能成为今后工作学习的必备技能。本文就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探讨,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