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高质量的教育科研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管理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仍存在着管理观念滞后、体制僵化、项目管理体制落后、科研经费混乱等问题;亟须更新科研管理观念、完善管理体制、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等,以全面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赵芳林(1988-),女,山东肥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00)李中国(1972-),男,山东汶上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山东 临沂 276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30-03
高校科研管理是依据高校科研管理的自身特点、规律及其组织目标和任务,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总结,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状况的一种组织活动。有效的科研管理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学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质量与水平。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了机遇,但传统的科研管理观念、模式等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其弊端。因此,分析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
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内承担着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对外是高校科技活动与国家、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对高校的科研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把握机遇,不断提升高校科研发展水平。
1.国家重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校科研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中重要地位的凸显,科研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关键环节。科技自主创新只有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整个科技链和产业链最终变成价值链,才能真正变成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以来,特别是通过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受到关注,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和竞争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则是提高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抓住机遇,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2.市场经济为高校科研工作开拓了更大的舞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次根本性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各职能部门主要依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经济效益来确定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从而不断地提出生产实践中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这将极大地丰富高校科研工作的内容,拓展其研究领域,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机制创新,为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开拓了广阔的舞台。[1]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将有所增加,主动性将会增强,高校应该努力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实力,尽快适应形势变化,以获得更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持。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越多,就越有利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有效的调控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以获得科研管理的最优化效益。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应抓住机遇,注重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促使高校科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经济全球化促进高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科技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配置,使传统的以国别为载体的科研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都需要各国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国际合作经费随之增加,国际合作使我国科技人员接触到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造就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队伍,提高了我国的科研水平。[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科研合作开始起步并取得成效。上交与一些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接受国外大公司和企业的委托,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上交也抓住这一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大转变:一是由一般化的科技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交流转变;二是由委托科研和接受国际技术转让向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三是由满足参与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向积极策划发起国际研究计划转变。据此,我国各个高校的科研管理都可以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的契机,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多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形成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4.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
知识产权指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阵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之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保护自我知识产权。[3]当前,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这为高校提供了实现自我知识产权价值的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为高校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只有增强专利意识,不断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会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也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使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不仅仅停留于成果评价和鉴定上,而是要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科研管理的环节。强化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构建形式多样的科研成果管理和评价机制,提高成果管理的质量,不断激励高校科研人员工作,促进高校科研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发展。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高校对传统的科研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管理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高校发展的步伐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1.科研管理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高校科研管理观念陈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科研管理观念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科研人员和项目实行机械化的刚性管理模式,缺乏人本观念。管理方式上,用管理行政的方式管理学术人员,服务观念不强。高校科研管理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沿袭上传下达的工作作风,沿用原来的行政命令进行科研管理,缺乏人本和服务观念。管理目标上,为追求课题层次,忽视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缺乏市场观念。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薄弱,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高校总体上知识产权观念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高校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差,“重成果,轻专利”现象普遍,对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不注重申请专利,造成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并导致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低。
2.科研项目管理体制落后
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创新工作。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过程、方法及经费预算都是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人员提交申请书时,一些思路和设计可能还处于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但经过项目申请、形式审查、同行评议、综合处理、评审会等几个主要环节立项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理论技术不断涌现,经过这样一个繁杂的过程,很多前沿的创意和构想都可能过时。[4]在科研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实施和结题验收三个主要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申报立项环节,很多项目不符合项目申报指南;撰写的项目申请书质量不高;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选题,导致项目申报中标率低。在项目实施阶段,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监管力度不够,阻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验收环节,缺乏一套完善的验收制度,不利于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5]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市场脱节严重,不少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缺少市场分析,基本上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环节,甚至没有对科研人员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的审查、论证就匆匆立项了,而管理过程也只局限于对成果完成的鉴定这一阶段,对科研成果转化重视不够,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知识产业化水平不高。[6]
3.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多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制度》,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大多只有收支概念,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本、效益意识,特别在高校反映出自身的局限性。在科研管理中科研经费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不同级别层次的科研课题如纵向、横向和校级这三类课题,其经费来源是不同的,其管理办法也应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控性的管理办法,各类费用的支出比例难以把握,加上科研项目人员预算观念薄弱,往往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有很大的差距。其次,科研经费私人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经费的流失。科研经费管理中缺乏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一些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及运用观念错位,有些人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个人有任意支配的权利,因此将科研经费用于私人消费,导致科研经费私人化现象严重,同时使得部分科研经费流失。再次,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监督意识不强,一般只在会计审核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管,缺乏一套完整的经费审核监督机制,而且审核尺度较为宽松,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1.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观念更新
科研管理观念是管理行为的先导和引擎,科研管理首先要强化服务理念,以系统创新推进科研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强化服务观念转变重“管”轻“理”的管理观念,强化管理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的观念。高校科研管理是对科研人员进行的管理,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力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人的管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把科研人员作为高校管理活动的核心,是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尽量做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7]其次,强化市场观念和策划观念,提高科研质量。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科研项目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策划观念,考虑市场需求,使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同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强化科研成果报奖和转化的策划观念,以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以科研成果质量及其转化创建名牌工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从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次,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人员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尤其要强化专利保护观念,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可行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要想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运作和良性循环,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改变仅靠条条框框来搞管理的模式,尽可能地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和工作程序。为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要建立一支布局合理、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多层次高素质的科研项目管理队伍。[8]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为了是项目负责人更好的履行职责,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办事效率。在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和结题鉴定等各个环节中明确分工,为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绿色通道。其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引导科研人员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指南,给予适当的时间撰写高重量的项目申报书,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选题,以提高课题的中标率。再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主要是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力求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9]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项目的审查力度,注重科研项目与市场的结合程度,避免脱节。在立项之前,要求科研人员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在结题鉴定阶段,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
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首先,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课题,对于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细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其次,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经费管理观念,科研经费是保证高校科技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并非科研人员的私人费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彻底改变科研人员经费私人化的错误思想。再次,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管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高校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小组,由项目管理的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建立健全的科研审计机制,使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全过程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监督;[10]使科研项目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7]胡卓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70.
[2]邹双全,陈进寿.谈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0-82.
[3]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4]任小则.浅谈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创新,2010,(8).
[5]王义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6]谢海虹.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10).
[8][9]朱兆武.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6,(12).
[10]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赵芳林(1988-),女,山东肥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00)李中国(1972-),男,山东汶上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山东 临沂 27600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30-03
高校科研管理是依据高校科研管理的自身特点、规律及其组织目标和任务,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总结,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状况的一种组织活动。有效的科研管理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学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质量与水平。科技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了机遇,但传统的科研管理观念、模式等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其弊端。因此,分析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
科研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内承担着高校科研发展规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对外是高校科技活动与国家、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对高校的科研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把握机遇,不断提升高校科研发展水平。
1.国家重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校科研在国家经济、社会以及高等教育中重要地位的凸显,科研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自主创新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关键环节。科技自主创新只有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整个科技链和产业链最终变成价值链,才能真正变成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21世纪以来,特别是通过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普遍受到关注,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和竞争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能力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则是提高高校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砝码,是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挑战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需要抓住机遇,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2.市场经济为高校科研工作开拓了更大的舞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次根本性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各职能部门主要依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经济效益来确定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从而不断地提出生产实践中大量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攻关项目。这将极大地丰富高校科研工作的内容,拓展其研究领域,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机制创新,为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开拓了广阔的舞台。[1]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对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投入将有所增加,主动性将会增强,高校应该努力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提高科技实力,尽快适应形势变化,以获得更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持。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支持越多,就越有利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进行,更有效的调控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以获得科研管理的最优化效益。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应抓住机遇,注重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促使高校科研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经济全球化促进高校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科技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科技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配置,使传统的以国别为载体的科研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都需要各国间的合作才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国际合作经费随之增加,国际合作使我国科技人员接触到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造就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队伍,提高了我国的科研水平。[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科研合作开始起步并取得成效。上交与一些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机构,接受国外大公司和企业的委托,成立了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上交也抓住这一机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大转变:一是由一般化的科技交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交流转变;二是由委托科研和接受国际技术转让向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三是由满足参与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向积极策划发起国际研究计划转变。据此,我国各个高校的科研管理都可以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的契机,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多渠道获得科研经费,形成较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4.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
知识产权指人们对于自己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阵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体之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高校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手段保护自我知识产权。[3]当前,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这为高校提供了实现自我知识产权价值的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为高校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只有增强专利意识,不断创新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会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也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使高校科研成果管理不仅仅停留于成果评价和鉴定上,而是要把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科研管理的环节。强化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构建形式多样的科研成果管理和评价机制,提高成果管理的质量,不断激励高校科研人员工作,促进高校科研质量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发展。
二、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高校对传统的科研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管理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高校发展的步伐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1.科研管理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高校科研管理观念陈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科研管理观念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科研人员和项目实行机械化的刚性管理模式,缺乏人本观念。管理方式上,用管理行政的方式管理学术人员,服务观念不强。高校科研管理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沿袭上传下达的工作作风,沿用原来的行政命令进行科研管理,缺乏人本和服务观念。管理目标上,为追求课题层次,忽视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导致科研与生产脱节,缺乏市场观念。管理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薄弱,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高校总体上知识产权观念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高校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差,“重成果,轻专利”现象普遍,对属于高校的无形资产不注重申请专利,造成知识产权的严重流失,并导致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低。
2.科研项目管理体制落后
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创新工作。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过程、方法及经费预算都是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人员提交申请书时,一些思路和设计可能还处于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但经过项目申请、形式审查、同行评议、综合处理、评审会等几个主要环节立项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理论技术不断涌现,经过这样一个繁杂的过程,很多前沿的创意和构想都可能过时。[4]在科研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实施和结题验收三个主要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申报立项环节,很多项目不符合项目申报指南;撰写的项目申请书质量不高;科研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选题,导致项目申报中标率低。在项目实施阶段,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监管力度不够,阻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验收环节,缺乏一套完善的验收制度,不利于验收工作的顺利实施。[5]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市场脱节严重,不少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缺少市场分析,基本上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环节,甚至没有对科研人员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的审查、论证就匆匆立项了,而管理过程也只局限于对成果完成的鉴定这一阶段,对科研成果转化重视不够,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知识产业化水平不高。[6]
3.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多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制度》,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大多只有收支概念,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本、效益意识,特别在高校反映出自身的局限性。在科研管理中科研经费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不同级别层次的科研课题如纵向、横向和校级这三类课题,其经费来源是不同的,其管理办法也应有所区别。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可控性的管理办法,各类费用的支出比例难以把握,加上科研项目人员预算观念薄弱,往往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有很大的差距。其次,科研经费私人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经费的流失。科研经费管理中缺乏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一些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及运用观念错位,有些人甚至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个人有任意支配的权利,因此将科研经费用于私人消费,导致科研经费私人化现象严重,同时使得部分科研经费流失。再次,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监督意识不强,一般只在会计审核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管,缺乏一套完整的经费审核监督机制,而且审核尺度较为宽松,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质量的对策建议
1.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观念更新
科研管理观念是管理行为的先导和引擎,科研管理首先要强化服务理念,以系统创新推进科研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强化服务观念转变重“管”轻“理”的管理观念,强化管理服务并重、以服务为主的观念。高校科研管理是对科研人员进行的管理,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活动的主力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人的管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把科研人员作为高校管理活动的核心,是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源。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尽量做好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准备,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7]其次,强化市场观念和策划观念,提高科研质量。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科研项目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强化策划观念,考虑市场需求,使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同时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强化科研成果报奖和转化的策划观念,以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以科研成果质量及其转化创建名牌工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从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次,高校科研管理和科研人员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尤其要强化专利保护观念,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高校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可行的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要想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化运作和良性循环,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改变仅靠条条框框来搞管理的模式,尽可能地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简化繁琐的办事手续和工作程序。为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要建立一支布局合理、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多层次高素质的科研项目管理队伍。[8]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为了是项目负责人更好的履行职责,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办事效率。在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和结题鉴定等各个环节中明确分工,为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绿色通道。其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引导科研人员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指南,给予适当的时间撰写高重量的项目申报书,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研人员进行项目选题,以提高课题的中标率。再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主要是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力求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9]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项目的审查力度,注重科研项目与市场的结合程度,避免脱节。在立项之前,要求科研人员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在结题鉴定阶段,注重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
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规范性。首先,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搭建科研信息网络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课题,对于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分别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细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距。其次,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经费管理观念,科研经费是保证高校科技事业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并非科研人员的私人费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彻底改变科研人员经费私人化的错误思想。再次,完善科研经费约束监管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高校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小组,由项目管理的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建立健全的科研审计机制,使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全过程相互配合、协作,共同监督;[10]使科研项目管理有序而高效地进行,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7]胡卓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2-70.
[2]邹双全,陈进寿.谈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80-82.
[3]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4]任小则.浅谈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创新,2010,(8).
[5]王义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6]谢海虹.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10).
[8][9]朱兆武.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6,(12).
[10]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5).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