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企业调研,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形成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调研;课程体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唐红春(1976-),女,湖北安陆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周丹江(1973-),男,湖北浠水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北 武汉 43041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48-02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与修订。制定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根本保证。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想要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具体要求,首先要对教育部2006颁发的16号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理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到相关企业去做调研,确定工作岗位,对典型的工作任务与相关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让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能参与方案的制订,构建出一个真正面向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建立学院、教师、企业、社会、毕业生等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流程为:
(1)立项学院下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2)调研对象:武汉城市圈地区模具制造业。方式:问卷、座谈。
(3)分析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结构。
(4)起草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组成起草组。
(5)讨论教研活动。
(6)征求意见主管部门,企业,校外专家(个别征求意见)。
(7)修改起草小组修改。
(8)论证专家论证会。
(9)定稿最后一次修改定稿。
(10)审批报学院专家委员会审定,主管院长签批。
1.专业背景与人才需求调研
我国模具工业近十年来一直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模具销售额达到610亿元人民币,居日本、美国之后列第三位;2006年模具销售额达到720亿元人民币,模具大国地位已得到世界公认。
湖北省的模具产业基本格局为:以十堰、襄樊、随州为中心的汽车模具;以鄂州、黄石为中心的塑料模具;以荆州、宜昌为中心的轻工、军工模具。近年来,湖北省汽车、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加速,为模具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湖北省内约有300多家模具及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某些领域还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为准确把握区域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开展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被调研的企业包括武钢集团江北公司、中冶连铸易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五矿钢铁(武汉)有限公司、一冶建安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金工部等周边数家企业,其中模具类企业3家,机械类企业3家;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高层、人力资源主管以及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采用座谈、信函访问等方式。
调研的主要内容有:(1)专业的社会与行业背景。(2)行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3)岗位的工作任务。(4)岗位的素质要求。(5)岗位的能力要求。(6)岗位的知识要求。(7)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
2.依据专业调研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就业岗位
(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及湖北省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武汉城市圈地区的模具制造企业、机电产品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电子电器制造企业与轻工制造企业。服务于机械制造行业,适应制造、加工业生产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备模具设计能力及模具制造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设计制造软件及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就业岗位:模具结构设计员、数控编程员、模具制造工、模具加工工艺员、2D/3D绘图员、模具维护与维修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着学校与市场对接、课程与岗位(群)对接的理念,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分析、适应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
(1)基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如图2)。
(2)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构建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具体如图3所示。
(3)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专业主要核心学习领域,每个核心学习领域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具体如表1所示。
(4)学习领域的课程安排,如表2。
注:表中带▲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保障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构建好“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外,还必须配置好实施项目教学的软、硬件资源系统,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否则人才培养方案将沦为一纸空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建设一支能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3)精品课程的建设;(4)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的建设;(5)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平台;(6)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7)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建设(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8)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建设。这些条件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需逐步创建落实,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形成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就业面更加宽广,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满足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白坤海,沈梅.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调研;课程体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唐红春(1976-),女,湖北安陆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周丹江(1973-),男,湖北浠水人,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北 武汉 43041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5-0048-02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与修订。制定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根本保证。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想要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具体要求,首先要对教育部2006颁发的16号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理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到相关企业去做调研,确定工作岗位,对典型的工作任务与相关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让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能参与方案的制订,构建出一个真正面向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建立学院、教师、企业、社会、毕业生等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流程为:
(1)立项学院下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2)调研对象:武汉城市圈地区模具制造业。方式:问卷、座谈。
(3)分析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结构。
(4)起草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组成起草组。
(5)讨论教研活动。
(6)征求意见主管部门,企业,校外专家(个别征求意见)。
(7)修改起草小组修改。
(8)论证专家论证会。
(9)定稿最后一次修改定稿。
(10)审批报学院专家委员会审定,主管院长签批。
1.专业背景与人才需求调研
我国模具工业近十年来一直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5年我国模具销售额达到610亿元人民币,居日本、美国之后列第三位;2006年模具销售额达到720亿元人民币,模具大国地位已得到世界公认。
湖北省的模具产业基本格局为:以十堰、襄樊、随州为中心的汽车模具;以鄂州、黄石为中心的塑料模具;以荆州、宜昌为中心的轻工、军工模具。近年来,湖北省汽车、纺织、机械等产业发展加速,为模具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湖北省内约有300多家模具及模具标准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某些领域还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为准确把握区域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开展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被调研的企业包括武钢集团江北公司、中冶连铸易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五矿钢铁(武汉)有限公司、一冶建安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金工部等周边数家企业,其中模具类企业3家,机械类企业3家;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高层、人力资源主管以及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采用座谈、信函访问等方式。
调研的主要内容有:(1)专业的社会与行业背景。(2)行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3)岗位的工作任务。(4)岗位的素质要求。(5)岗位的能力要求。(6)岗位的知识要求。(7)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
2.依据专业调研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就业岗位
(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及湖北省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武汉城市圈地区的模具制造企业、机电产品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电子电器制造企业与轻工制造企业。服务于机械制造行业,适应制造、加工业生产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具备模具设计能力及模具制造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设计制造软件及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主要就业岗位:模具结构设计员、数控编程员、模具制造工、模具加工工艺员、2D/3D绘图员、模具维护与维修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着学校与市场对接、课程与岗位(群)对接的理念,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分析、适应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课程体系框架。
(1)基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如图2)。
(2)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过程构建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具体如图3所示。
(3)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专业主要核心学习领域,每个核心学习领域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具体如表1所示。
(4)学习领域的课程安排,如表2。
注:表中带▲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保障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构建好“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外,还必须配置好实施项目教学的软、硬件资源系统,才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否则人才培养方案将沦为一纸空谈。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保障条件主要包括:(1)建设一支能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3)精品课程的建设;(4)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的建设;(5)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平台;(6)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标准建设;(7)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建设(教学检查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8)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建设。这些条件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需逐步创建落实,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结束语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最后形成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就业面更加宽广,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满足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白坤海,沈梅.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责任编辑:麻剑飞)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