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奇》对我来说是命题作文,我作为导演,更多是实现制片方的想法。”《神奇》导演胡雪桦说。这是NBA首次与海外电影公司合作的影片,也是国产影片中首次出现NBA球星——德怀特·霍华德、魔术师约翰逊、斯科特·皮蓬。姚明、易建联、王治郅的加盟更是不在话下。这部以篮球为主题,针对青少年观众的科幻动作片,从策划到诞生,都是标准商业类型片路子。
《综艺》:《神奇》这部电影是在怎样的机缘下诞生的?
胡雪桦:这是上影集团的任总(任仲伦)提议的项目。我与上影集团渊源很深,之前的《兰陵王》《喜马拉雅王子》背后都有上影的大力支持。任总提议让NBA球星和我们中国演员一起演戏,我觉得这个主意很有意思。刚好我本人是NBA的超级球迷,于是一拍即合。我早年在美国学电影导演,那是“魔术师”约翰逊、“大鸟”拉里·伯德的年代。NBA 最扣人心弦之处在于:不到最后一秒,戏不会结束,戏剧张力非常强。
2009年8月28日,任总和我在纽约麦迪逊NBA总部去谈判。我们当时只有一个梗概,到目的地前必须把英文PPT做好,我在飞机上还在翻译,下飞机时全部完成了。陈述也是我做的。当时对方还考虑用美国导演来拍,听完陈述后说:“我们不需要再找美国导演,他就够美国了。”我在美国待了18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好莱坞拍片的电影导演。
《神奇》的拍摄时间很长,很艰难。2009年做前期准备,2010年开拍,拍了一半停下来,等了半年才继续。因为NBA球员不是同时来的,档期很难协调,等他们协调好了,黄晓明的档期又出问题。我们是2011年拍完,2012年完成后期制作,预计8月暑期档上映。
《综艺》:NBA为什么会跟一部中国电影合作?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胡雪桦:这是NBA第一次和海外电影公司合作。中国市场一直为NBA所看重,已经做了20年,继续深入推广时,他们也想要和其他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这时正好出现了这个电影项目。NBA给了几个球星人选,最终人选是他们定的。影片投资方主要是上影集团,NBA方面除了提供篮球明星,在影片的联合宣传推广方面也会做大量工作。
《综艺》:《神奇》的合拍主要是资源配置层面上的合作,具体制作上呢?
胡雪桦:具体制作基本自主。中国和美国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陈凯歌的结论是:“在美国拍电影,头一个星期最重要的不是质量,是完成。”美国电影必须有保险公司介入,他们每天要看工作报告。他们的权力大到可以换导演。作品好坏不管,只从进度上考虑。如果完不成进度,第一个要换掉的是摄影,第二个是导演,第三个是现场制片。在中国,虽然制片公司也买保险,但保险公司没有任何监管权力。
关于合拍,我觉得分三个阶段:一、“引狼入室”,有步骤有策略地引进外国片;二、“狼狈为奸”,到国外去学习,给他们当助理;第三、“与狼共舞”,大家平分天下。
《综艺》:《神奇》达到“与狼共舞”的境界了?
胡雪桦:达不到。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这个局面了。中国电影比美国落后二十年,根本不可能跟美国电影打阵地战。
《综艺》:这部影片有什么特点?
胡雪桦:这部电影有着鲜明的上海地域特色。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之地,“洋”是它的本性,它的文化基础就是现代文明。作为电影,NBA元素是一层外衣,它代表一种时尚精神:永不言弃、团队精神以及兄弟情谊。这部影片真正的戏眼在于:人类所创造的电子世界里的虚拟人失去控制后会怎样?有了这个戏眼,电影就有了灵魂。
《综艺》:从你的描述以及已曝光的片花看,本片很像美国的《创战记》,这是一部中国的极客电影?
胡雪桦:我看过《创战记》以及它的第一部——82年的《电子世界争霸战》,我在处理的时候尽可能跟它区分开,希望有自己的特点,但在中国做CG难度比较大,资金、时间都有限,不可能跟美国电影比。我是中国影人中较早开始CG 制作的,早在1995年的《兰陵王》中就用过。后来我做世博会的上海馆,运用了大量数码艺术和空间艺术,所以对技术这一块我很熟悉。《神奇》有20多分钟纯CG镜头,整个特效是Base FX公司做的,直至目前我们还在打磨特效部分,争取做到最好。届时影片会转制成3D,以2D、3D两种版本上映。
《综艺》: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业现状?
胡雪桦: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好电影凤毛麟角。现在不少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是在拔苗助长,把观众的胃口弄坏了就完了。除了有好电影,还应该有健全的土壤。观众是需要培养的。
大多数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有两大区别:中国电影多是往回看,翻拍、戏说,大量复制。今年出了三部国产电影,光看预告片就能发现跟《让子弹飞》如出一辙。美国电影是往前看的,非常注重艺术创新。另外,中国电影被大量不懂艺术的商人垄断。好莱坞虽然也有商人操纵,但始终有一群艺术家作为中流砥柱在支撑行业,他们保持着话语权。
《综艺》:接下来有什么新片计划?
胡雪桦:下半年拍《上海王》。我筹备了很多年,剧本在2007年金马奖上得过国际项目剧本银奖,计划十月底开拍。故事从1927年写到建国初,讲一个女孩如何成为“上海王”。与她周旋的三个男人都是上海的王者,最后她将成为无冕之王。这其中有一定隐喻色彩。如果说北京是男人,上海就是女人,优雅的女人。剧本是根据虹影的小说改编的。当时还没有全小说,只看了5000字梗概,我就买下了版权。小说本来叫《海上花》,意欲重写张爱玲的《海上花》。但我想继续我的“王”系列,《兰陵王》、《西藏王》(《喜马拉雅王子》原名),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综艺》:《神奇》这部电影是在怎样的机缘下诞生的?
胡雪桦:这是上影集团的任总(任仲伦)提议的项目。我与上影集团渊源很深,之前的《兰陵王》《喜马拉雅王子》背后都有上影的大力支持。任总提议让NBA球星和我们中国演员一起演戏,我觉得这个主意很有意思。刚好我本人是NBA的超级球迷,于是一拍即合。我早年在美国学电影导演,那是“魔术师”约翰逊、“大鸟”拉里·伯德的年代。NBA 最扣人心弦之处在于:不到最后一秒,戏不会结束,戏剧张力非常强。
2009年8月28日,任总和我在纽约麦迪逊NBA总部去谈判。我们当时只有一个梗概,到目的地前必须把英文PPT做好,我在飞机上还在翻译,下飞机时全部完成了。陈述也是我做的。当时对方还考虑用美国导演来拍,听完陈述后说:“我们不需要再找美国导演,他就够美国了。”我在美国待了18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好莱坞拍片的电影导演。
《神奇》的拍摄时间很长,很艰难。2009年做前期准备,2010年开拍,拍了一半停下来,等了半年才继续。因为NBA球员不是同时来的,档期很难协调,等他们协调好了,黄晓明的档期又出问题。我们是2011年拍完,2012年完成后期制作,预计8月暑期档上映。
《综艺》:NBA为什么会跟一部中国电影合作?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胡雪桦:这是NBA第一次和海外电影公司合作。中国市场一直为NBA所看重,已经做了20年,继续深入推广时,他们也想要和其他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这时正好出现了这个电影项目。NBA给了几个球星人选,最终人选是他们定的。影片投资方主要是上影集团,NBA方面除了提供篮球明星,在影片的联合宣传推广方面也会做大量工作。
《综艺》:《神奇》的合拍主要是资源配置层面上的合作,具体制作上呢?
胡雪桦:具体制作基本自主。中国和美国的工作方式有很大不同。陈凯歌的结论是:“在美国拍电影,头一个星期最重要的不是质量,是完成。”美国电影必须有保险公司介入,他们每天要看工作报告。他们的权力大到可以换导演。作品好坏不管,只从进度上考虑。如果完不成进度,第一个要换掉的是摄影,第二个是导演,第三个是现场制片。在中国,虽然制片公司也买保险,但保险公司没有任何监管权力。
关于合拍,我觉得分三个阶段:一、“引狼入室”,有步骤有策略地引进外国片;二、“狼狈为奸”,到国外去学习,给他们当助理;第三、“与狼共舞”,大家平分天下。
《综艺》:《神奇》达到“与狼共舞”的境界了?
胡雪桦:达不到。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这个局面了。中国电影比美国落后二十年,根本不可能跟美国电影打阵地战。
《综艺》:这部影片有什么特点?
胡雪桦:这部电影有着鲜明的上海地域特色。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之地,“洋”是它的本性,它的文化基础就是现代文明。作为电影,NBA元素是一层外衣,它代表一种时尚精神:永不言弃、团队精神以及兄弟情谊。这部影片真正的戏眼在于:人类所创造的电子世界里的虚拟人失去控制后会怎样?有了这个戏眼,电影就有了灵魂。
《综艺》:从你的描述以及已曝光的片花看,本片很像美国的《创战记》,这是一部中国的极客电影?
胡雪桦:我看过《创战记》以及它的第一部——82年的《电子世界争霸战》,我在处理的时候尽可能跟它区分开,希望有自己的特点,但在中国做CG难度比较大,资金、时间都有限,不可能跟美国电影比。我是中国影人中较早开始CG 制作的,早在1995年的《兰陵王》中就用过。后来我做世博会的上海馆,运用了大量数码艺术和空间艺术,所以对技术这一块我很熟悉。《神奇》有20多分钟纯CG镜头,整个特效是Base FX公司做的,直至目前我们还在打磨特效部分,争取做到最好。届时影片会转制成3D,以2D、3D两种版本上映。
《综艺》:如何看待中国电影业现状?
胡雪桦:中国电影工业刚刚起步,好电影凤毛麟角。现在不少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是在拔苗助长,把观众的胃口弄坏了就完了。除了有好电影,还应该有健全的土壤。观众是需要培养的。
大多数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有两大区别:中国电影多是往回看,翻拍、戏说,大量复制。今年出了三部国产电影,光看预告片就能发现跟《让子弹飞》如出一辙。美国电影是往前看的,非常注重艺术创新。另外,中国电影被大量不懂艺术的商人垄断。好莱坞虽然也有商人操纵,但始终有一群艺术家作为中流砥柱在支撑行业,他们保持着话语权。
《综艺》:接下来有什么新片计划?
胡雪桦:下半年拍《上海王》。我筹备了很多年,剧本在2007年金马奖上得过国际项目剧本银奖,计划十月底开拍。故事从1927年写到建国初,讲一个女孩如何成为“上海王”。与她周旋的三个男人都是上海的王者,最后她将成为无冕之王。这其中有一定隐喻色彩。如果说北京是男人,上海就是女人,优雅的女人。剧本是根据虹影的小说改编的。当时还没有全小说,只看了5000字梗概,我就买下了版权。小说本来叫《海上花》,意欲重写张爱玲的《海上花》。但我想继续我的“王”系列,《兰陵王》、《西藏王》(《喜马拉雅王子》原名),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