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资助方式为载体实现高校“资助育人”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72245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以及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更好地实现大学“育人”的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郑州大学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样本调查分析可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应该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心理及价值观,树立感恩意识,实现由“他助”转变到“自助”再到“助人”,进而实现“育人”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感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否顺利进行, 不但关系着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前途,而且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和学校教书育人的大局。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为专家学者所研究。应当说,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为解决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很多问题,资助成效与投入的资助成本并不成正比,受资助对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郑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中抽出300个样本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问卷结果,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心理及资助政策落实情况,从而总结经验,探讨工作方法,以提高资助成效,使这项工作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和系统工程。
  一、郑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资助工作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6月,郑州大学注册本科生为57137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约为16800人,其比例达到29.4%。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心理及资助工作成效等问题,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样本来自郑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94%。经问卷分析了解,郑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农村。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占44%,“多子女”占32%;月生活费在400~600元的占36.9%,生活费主要来源为“父母支付”的占76%。以上结果与郑州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以务农及父母打工为主,家中子女多的情况相符合。
  目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郑州大学建立了数据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已采取了包括“奖、助、贷、勤、减、免”及“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完善的资助体系。除国家规定的相关资助措施外,学校还设立了3000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成为解决学生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分析,被调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获得资助的主要方式是助学金、助学贷款及勤工助学,分别占35%、20%、20%。此外,学校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较难,缺少科学的评审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资助工作是否公平、是否公正。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依靠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及民政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但是在我国,学生家庭收入比较隐蔽,证明材料的可信度有待确证。国家目前没有权威的、可行的评审体系,因此学校及各院系很难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调查结果显示,54.3%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应由“全班公选”,只有28.4%的学生认为应该看“相关证明”。这就说明,如何选出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提高资助成效的首要问题。
  2.助学贷款缺乏相应的信用保障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从根本上说,国家助学贷款是学生以个人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完成学业的途径,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贷款规模也最大。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能提前还款,学生的可变因素又很多,尤其是毕业以后,想要在流动的市场上找到借款人,保证借款人还款是很难的。部分学生信用意识缺失,不能及时还款、还息,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3.重物质帮助,轻精神帮扶
  近年,学校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缓解了这些学生的生活困难状况,保证学生没有因家庭经济问题而退学。经济资助虽然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却不是唯一内容。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引起的自卑、焦虑和人际交流障碍等心理问题。经了解,这有33.5%的学生最需要的援助是“心理辅导、激励”。还有很多学生,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有49.6%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34.6%的学生选择“室友”,6.6%的学生选择“其他同学”,找“辅导员或其他老师”的学生只占9.2%。
  此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身的现状并不满意,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知道该如何改变,造成心理困扰。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积极向上的斗志和奋斗目标,安于现状。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
  4.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有待加强
  从整体看,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正确对待各类资助,对所接受的帮助心存感激,能够将受助的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力争更大的进步。有72%的学生表示毕业以后,在自己能力许可的条件下“愿意帮助别人”,但也有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帮助别人”,还有19%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帮助别人”或“不知道”。笔者认为,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心理不平衡, 不愿感恩。当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与转型期,社会的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 经济上的差异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失衡,他们把自身的困难归因于社会的不公正。因此,在受到资助时会认为这是社会欠他们的, 因而对别人的帮助不愿感恩。二是自尊心强,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状况。有26.6%的学生认为公开受资助情况会“让人不好意思”,不愿意接受资助。这不仅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地实施,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些建议
  1.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提高资助工作成效
  一方面,学校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及困难学生的实际生活费支出,以至于部分家庭不困难的学生也申请资助;另一方面,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自尊或自卑等心理,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给他的公开资助。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
  笔者认为,首先应从申请、审核、公示到建档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控, 严格核实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深入了解申请人的消费情况。其次,跟踪调查,对弄虚作假的学生随时取消资助资格,并给予相应惩处,建立家庭困难学生档案制度,健全消费信息调查和公示制度等。
  2.建立学生信用机制,增强学生责任心
  首先,要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一方面,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信用意识,毕业后能认真履行还贷义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教育支出是投资而不是消费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助学贷款是推迟付费,而不是不用付费。其次,可以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学生毕业时将它放入学生档案袋中,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完善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衔接,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信用形象的平台,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优秀大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3.以“育人”为中心,发挥资助工作的经济功能与教育功能
  除经济功能之外,资助工作还应具有教育功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育人”为中心,学生资助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育人环节和良好的育人契机。应转变观念,变单纯的“助困”为“助困”和“育人”并举。
  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突出奖学金的资助作用, 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获取奖学金, 以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可以为他们举办免费的英语、计算机辅导和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以此帮助他们提高参加勤工助学、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说,一是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避免极端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二是要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沟通交流中摆脱自卑心理,重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是要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坚定正确的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困难,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自立自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成为优秀的人才。
  3.变无偿资助为主为有偿资助为主,加强感恩教育
  在对“您认为资助政策做的最好的是哪项”的调查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资助政策做的最好的三项是:助学金(38.4%)、奖学金(22.5%)和勤工助学(20.8%)。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对助学金有一种依赖心理,总希望通过申请助学金来缓解困难。
  因此,要强化勤工助学在资助中的作用,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教育功能。以勤工助学代替直接补助,让家庭困难学生以劳动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经济压力,还能打消他们消极依赖的念头,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消除他们的自卑和孤僻的心理。
  具体来说,加强感恩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平等对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尊重是人与人建立情感的基础,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因此,学校、老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避免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接受资助的学生就应该懂得感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是普通的学生,其价值观需要老师去引导,在经济资助的同时给予思想上的帮助,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感恩意识。第二,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干预。应构建心理引导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适度地心理干预,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心理干预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学会自我调适,关注和了解自我,接纳现实的自我并构建新的自我。这样就能通过自律和他律的共同作用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第三,充分发挥家长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利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及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特别是出现学生违纪或不诚信等严重情况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杰,张杰.高校贫困生资助三重理想之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0).
  [2]李振江.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3]俞圆,张俐.当代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张昌勇.贫困大学生的内涵及资助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3).
  责编:一萧
其他文献
令人震惊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几个月了,但是社会舆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此事的追问与反思:大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从1995年、199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事件,2009年吉林农业大学郭力维尖刀扎死室友事件,到2013年4月接连发生在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昌航空大
期刊
编者按:当前,全国人民正团结一致,努力实现中国梦。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实现这个梦想,重任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中国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中国大学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在解决这些困惑时,很多人首先把思考的方向指向了西方大学,然而,因为国情不同,取来的“经”未必适应现实。于是,一些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先辈们曾经进行过的探
期刊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文化是基于学校某个学科或专业,在特定的学院范围内表现出来的特征性文化。二级学院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学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探究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重点。  关键词:大学文化;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建设好
期刊
话题背景:  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界富有个性、敢于直言的代表人物纪宝成,他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话引起了社会对职业院校发展的极大关注。这位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现在的社会职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他说:“现在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就连说职教重要的人的孩子一般都没有上职业院校的。”的确,很多老百姓的孩子上职业院校成为无奈之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麦可思研
期刊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完整的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完整的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启示之一:只有站位全局,
期刊
时下,青春和梦想成了人们讨论的关键词,不是因为拥有,而是因为怀念。  怀念青春的情绪正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被人们消费着,“70后”“80后”甚至“90后”是消费主体。他们依然年轻,他们不再青春,他们过早成熟,他们过早老去,这多少让人感叹青春易逝。  的确,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大学生谈论梦想,总是离不开读研、赚钱、考公务员,他们承载着家人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个人的前途,他们话语间夹杂着不安、焦虑和迷
期刊
策划人语:  “中西部塌陷”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鉴于此,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快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国家启动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
期刊
芦山地震:改变的和不变的  4月20日16点37分——芦山地震后的第8个小时——刚刚担任国务院总理不足两个月的李克强,乘坐货运直升飞机降落在震中的芦山中学操场。着陆前,飞机特意在空中盘旋一周,俯视下面的灾情。航拍图片显示,芦山有部分房屋倒塌,但大部分房屋受损情况不太严重。  这次地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者震中距离芦山县不到200公里,在那场灾难中有近7万人丧生。当年,时任国务院总
期刊
摘 要: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非专业素质培养、训练、提升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体两翼。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逐步构建了以“五项工程”为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拓展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
期刊
摘 要:调查显示,大学生将思想上入党作为入党的根本标准,认为学习成绩应作为入党的参照标准,群众基础是入党的重要标准,遵纪守法是党员应达到的基本条件,思想修养标准方面主要听取周围同学反映情况和辅导员的意见,政治理论标准方面思政课学习情况是重要的衡量。大学生对入党标准的认知特点主要是重思想品质,轻知识基础和政治修养;重综合表现,反对一票否决;重基本标准,尚民主作风。  关键词:入党标准;认知情况;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