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青春和梦想成了人们讨论的关键词,不是因为拥有,而是因为怀念。
怀念青春的情绪正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被人们消费着,“70后”“80后”甚至“90后”是消费主体。他们依然年轻,他们不再青春,他们过早成熟,他们过早老去,这多少让人感叹青春易逝。
的确,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大学生谈论梦想,总是离不开读研、赚钱、考公务员,他们承载着家人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个人的前途,他们话语间夹杂着不安、焦虑和迷茫,让这样的青春显得有些沉重。这是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挑战,前所未有,正如这个时代所带给他们的机遇。
现实对梦想的挤压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成人化,迅速适应成人社会的现实主义,否则,诗意的青春很容易被无情地抛弃。正因如此,拒绝逃避、坚守理想的青春才显得弥足珍贵,才是真正的正能量。这样的青春也许有对现实的悲观,但不消极,而是张扬着“改变世界、舍我其谁”的时代存在感,张扬着代表新未来的信心。他们知道,他们是托举中国梦的新力量。
就像那群在雾霾弥漫的空气里,听着大雾版《北京 北京》写环保活动策划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痛恨环境每况愈下的现状,但还在谈论着未来的阳光、空气和水;他们充满了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但还在继续坚持着改变的努力。这就是青春,用梦想对抗悲观,用行动期待未来。
在河南师范大学,记者见到了该校大学生环保协会的这群年轻大学生。
无法选择的青春,无可推卸的责任
“加入环保协会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对环保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加入协会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宣传环保理念、提升环保意识是我的一份责任。我们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亲身感受到我们周围环境越来越差而大家却熟视无睹的状态。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生活的时代,所以我们对改变这样的状态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去改变,还能指望谁去改变呢?”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大学生环保协会前任会长梁帅谈起在环保协会的日子总是显得很有激情。
确实,大学生环保协会是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团。能够在这个社团中坚持下来,每个会员都需要有一种责任感,需要付出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否则,很快就会觉得没有意思。“学生参加这样的社团,不像参加其他学生社团,不能带着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的目的性,所能做的就是对一种理念的坚持,就是付出,成就感主要来自于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担当。所以,在这样的社团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协会指导老师卢鑫说,学生们的坚持和努力总能让他感觉到青春的力量,“其实,他们很清楚,对于当前的环境污染,他们无力改变多少,所做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们愿意从自己做起,做担当者,而不是逃避者,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他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觉得,这才是最宝贵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觉成长的重要舞台,也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是大学生成长的自我历练。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成立十几年来,每年都开展很多次环保活动,不但影响着会员们的成长,而且影响着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影响着校园环保文化的建设。
“护树天使在行动”就是大学生环保协会每年都要开展的一项活动。当冬天来临时,协会会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为校园树木做好过冬保护措施,从而使它们安全度过寒冬,让校园树木来年依然绿意盎然。结合这项活动,协会会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环保知识宣传,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环保不只是我们环保协会的事,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项活动的连续开展,我们就是要激发更多人的环保热情。我们开展一次,大家有印象;我们开展两次,大家有了解;我们开展三次,大家有参与。大学时光有四年,每年一次的影响让很多没有加入环保协会的学生对这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环保多了一些关注。等他们走出校园,他们会把这种环保意识带进社会,为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提升提供一点正能量。这就是我们坚持这项活动的逻辑,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大学生环保协会的王玮希望用未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每一项活动的价值。她觉得,认可活动的价值比参与活动本身更重要,没有价值认可的参与不会真正触及心灵,也很难影响未来的行动。
在这种逻辑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他们对功利主义的抗拒。环保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而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环境污染,但真正为改变而努力的人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做了消极的视而不见者。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感染身边那些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的人,影响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在大学生环保协会的校内活动表上,还有“水果代贺卡”、“地球一小时”等诸多品牌活动。他们把每一次活动都当作宣传环保理念、提升校园环保文化的契机,精心组织活动,尽可能地让环保理念影响到更多的人。这些坚持也使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迅速发展成为河南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之一。
走出去,是一个开阔的天地
物质化对理想主义的侵蚀让这一代大学生的青春显得无所适从。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一切都可以用来消费。而相比其他年龄的人群,年轻人所能拥有的,主要就是精神和理想。这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残酷。因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是,物质比精神更重要,现实比理想更有力。就像今年,大学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季”,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他们的追梦之路必须铺在这样的现实上。
所以,大学生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对理想的坚守更是他们对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正如,《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中所说的:“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这句话值得今天所有的大学生去思考。
坚守理想,适应社会,要求大学生积极平衡青春理想和当下生活的剧烈碰撞,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参与公共事务,实现人生价值,不逃避,不放弃。因此,今天的大学生不能做象牙塔里的“宅男宅女”,要走出去,用自己对梦想的坚守来影响脚下的土地。这也是大学生环保协会一直在做的。 在成立之初,该协会就积极走出校园,走进农村、社区、街道和环保志愿者一起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推动全社会的环保行动。他们与环保先锋田桂荣合作,在新乡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宣传废旧电池危害等提高了人们对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认识,影响很广,让更多的人有了科学处理废旧电池的意识、改变了以前随手丢弃废旧电池的习惯。
他们还与河南省环保实验室联合开展了“中原环保世纪行——保护母亲河”活动。协会成员分赴新乡、郑州、洛阳、信阳等地,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并监测经过市区河流的水质情况。在暑假,协会会举办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他们就开展了“保卫黄河 爱心传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途经18个市、县,到几个沿黄城市及黄河岸边进行水质调查和环保宣传。通过活动,他们获取了黄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把环保的知识传输给活动地的群众,呼吁全社会关注黄河、善待黄河,提高人们的整体环保意识。他们还开展了“小学生环保教育”活动,走进农村小学,给小学生讲解环保和节约的常识,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环保和节约的习惯。
“相对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算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开展活动时更强调走出去,校园外才是我们开展活动、进行宣传的广阔天地。当然,从开展活动的难度上来说,在校外比在校内要困难得多。在校外,我们进行的环保宣传等活动,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关注,有时候让我们很困惑。但是,我们知道,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水平不高,我们才更应该走出去,并坚持下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件事、参与这件事。我们也会进一步创新我们的活动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家的关注和参与。”大学生环保协会会长张亨博告诉记者,到校外开展活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一直是协会坚持的发展思路。他们不仅在新乡市开展环保活动,还联合其他河南高校的大学生环保协会一起推动河南环保事业的发展。甚至,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全国性的环保活动,到兰州、青岛等地开展活动,让省外的人们了解河南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他们的这些努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丰富他们的青春,就是丰富中国梦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中国少年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慨万千。实现中国梦,希望在于少年、在于青年。他们有责任担起中国未来的希望,而我们有责任给他们创造梦想的空间,让他们的青春有力量。丰富他们的青春,就是丰富中国梦。
大学生社团就是一个承载青春梦的地方。这个以大学生为基本单元的微型社会,存在于并依托于大学校园,但作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二课堂,其对学生的影响远超出校园范围。据了解,美国高校培养出众多的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领军人物,其中大多数都曾是大学时期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如卡特、尼克松、克林顿、布什父子等都曾是学校社团活动的风云人物。这有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热衷于结社的缘故,更有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张扬梦想、燃烧激情、自由创新的原因。
在今日中国,这个大学生自己的舞台受到了太多方面的影响,让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大学生充满复杂的感情。“我们在参与协会活动的过程中确实受益很多,奉献了青春,提升了自我。但是,现在协会的发展并不十分乐观,开展高质量的活动显得困难重重,吸引力在下降。一方面,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不足,重视不足、经费不足、指导不足是我们普遍的感觉。一些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想做却不能做、做不了,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非常大,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心情思考这些事情,参与协会活动的热情不高,有时只是在应付,所以协会活动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有些活动渐渐流于形式,使协会发展陷入不良循环。”大学生环保协会一位会员的话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
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并不只是大学生环保协会所面临的困惑,而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实,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完善的推动学生社团发展的制度、措施,反馈在实际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态度去看大学生社团这个第二课堂,在实际层面重视到什么程度。因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是指向未来的,没有立竿见影的办学效果和办学成绩,没有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等来得实际,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如何真实地看待大学生社团、在多大程度上重视与支持大学生社团显得比制度和措施本身更重要。”在采访中,一位大学教师如此表达了他对大学生社团发展困境的思考。
可喜的是,随着党和国家吹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号角,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高校把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放在了更加核心的位置,也更加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校刚刚举办了学生社团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王海旺在讲话中说,学校未来将在“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工作内涵”“健全导师队伍,强化活动指导”“注重分类引导,谋求高位突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社团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学校学生社团工作的跨越发展。这只是全国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的大学生社团发展环境值得期许。
有努力、有追求、有失落、有困惑,这是一个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道路,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代大学生正在经历的青春。我们相信,随着高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大学生放飞梦想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我们相信,不服输才是青春的本色,年轻大学生们会用他们积极的坚守和担当改变世界,带着中国的梦想飞翔。
套用一位学者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青春,中国便有活力;你有梦想,中国便有未来。
责编:思 源
怀念青春的情绪正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被人们消费着,“70后”“80后”甚至“90后”是消费主体。他们依然年轻,他们不再青春,他们过早成熟,他们过早老去,这多少让人感叹青春易逝。
的确,在这个时代,很多年轻大学生谈论梦想,总是离不开读研、赚钱、考公务员,他们承载着家人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个人的前途,他们话语间夹杂着不安、焦虑和迷茫,让这样的青春显得有些沉重。这是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挑战,前所未有,正如这个时代所带给他们的机遇。
现实对梦想的挤压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成人化,迅速适应成人社会的现实主义,否则,诗意的青春很容易被无情地抛弃。正因如此,拒绝逃避、坚守理想的青春才显得弥足珍贵,才是真正的正能量。这样的青春也许有对现实的悲观,但不消极,而是张扬着“改变世界、舍我其谁”的时代存在感,张扬着代表新未来的信心。他们知道,他们是托举中国梦的新力量。
就像那群在雾霾弥漫的空气里,听着大雾版《北京 北京》写环保活动策划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痛恨环境每况愈下的现状,但还在谈论着未来的阳光、空气和水;他们充满了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但还在继续坚持着改变的努力。这就是青春,用梦想对抗悲观,用行动期待未来。
在河南师范大学,记者见到了该校大学生环保协会的这群年轻大学生。
无法选择的青春,无可推卸的责任
“加入环保协会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对环保几乎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加入协会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宣传环保理念、提升环保意识是我的一份责任。我们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亲身感受到我们周围环境越来越差而大家却熟视无睹的状态。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生活的时代,所以我们对改变这样的状态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不去改变,还能指望谁去改变呢?”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大学生环保协会前任会长梁帅谈起在环保协会的日子总是显得很有激情。
确实,大学生环保协会是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团。能够在这个社团中坚持下来,每个会员都需要有一种责任感,需要付出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否则,很快就会觉得没有意思。“学生参加这样的社团,不像参加其他学生社团,不能带着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的目的性,所能做的就是对一种理念的坚持,就是付出,成就感主要来自于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担当。所以,在这样的社团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协会指导老师卢鑫说,学生们的坚持和努力总能让他感觉到青春的力量,“其实,他们很清楚,对于当前的环境污染,他们无力改变多少,所做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们愿意从自己做起,做担当者,而不是逃避者,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他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觉得,这才是最宝贵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觉成长的重要舞台,也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是大学生成长的自我历练。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成立十几年来,每年都开展很多次环保活动,不但影响着会员们的成长,而且影响着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影响着校园环保文化的建设。
“护树天使在行动”就是大学生环保协会每年都要开展的一项活动。当冬天来临时,协会会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为校园树木做好过冬保护措施,从而使它们安全度过寒冬,让校园树木来年依然绿意盎然。结合这项活动,协会会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环保知识宣传,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环保不只是我们环保协会的事,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项活动的连续开展,我们就是要激发更多人的环保热情。我们开展一次,大家有印象;我们开展两次,大家有了解;我们开展三次,大家有参与。大学时光有四年,每年一次的影响让很多没有加入环保协会的学生对这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环保多了一些关注。等他们走出校园,他们会把这种环保意识带进社会,为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提升提供一点正能量。这就是我们坚持这项活动的逻辑,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大学生环保协会的王玮希望用未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每一项活动的价值。她觉得,认可活动的价值比参与活动本身更重要,没有价值认可的参与不会真正触及心灵,也很难影响未来的行动。
在这种逻辑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他们对功利主义的抗拒。环保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而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环境污染,但真正为改变而努力的人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做了消极的视而不见者。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感染身边那些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的人,影响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在大学生环保协会的校内活动表上,还有“水果代贺卡”、“地球一小时”等诸多品牌活动。他们把每一次活动都当作宣传环保理念、提升校园环保文化的契机,精心组织活动,尽可能地让环保理念影响到更多的人。这些坚持也使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迅速发展成为河南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之一。
走出去,是一个开阔的天地
物质化对理想主义的侵蚀让这一代大学生的青春显得无所适从。在这个社会中,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一切都可以用来消费。而相比其他年龄的人群,年轻人所能拥有的,主要就是精神和理想。这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残酷。因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是,物质比精神更重要,现实比理想更有力。就像今年,大学毕业生遭遇“最难就业季”,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他们的追梦之路必须铺在这样的现实上。
所以,大学生在适应现实的同时,对理想的坚守更是他们对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正如,《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中所说的:“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这句话值得今天所有的大学生去思考。
坚守理想,适应社会,要求大学生积极平衡青春理想和当下生活的剧烈碰撞,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参与公共事务,实现人生价值,不逃避,不放弃。因此,今天的大学生不能做象牙塔里的“宅男宅女”,要走出去,用自己对梦想的坚守来影响脚下的土地。这也是大学生环保协会一直在做的。 在成立之初,该协会就积极走出校园,走进农村、社区、街道和环保志愿者一起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推动全社会的环保行动。他们与环保先锋田桂荣合作,在新乡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宣传废旧电池危害等提高了人们对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认识,影响很广,让更多的人有了科学处理废旧电池的意识、改变了以前随手丢弃废旧电池的习惯。
他们还与河南省环保实验室联合开展了“中原环保世纪行——保护母亲河”活动。协会成员分赴新乡、郑州、洛阳、信阳等地,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并监测经过市区河流的水质情况。在暑假,协会会举办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他们就开展了“保卫黄河 爱心传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途经18个市、县,到几个沿黄城市及黄河岸边进行水质调查和环保宣传。通过活动,他们获取了黄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把环保的知识传输给活动地的群众,呼吁全社会关注黄河、善待黄河,提高人们的整体环保意识。他们还开展了“小学生环保教育”活动,走进农村小学,给小学生讲解环保和节约的常识,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环保和节约的习惯。
“相对整个社会来说,我们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算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开展活动时更强调走出去,校园外才是我们开展活动、进行宣传的广阔天地。当然,从开展活动的难度上来说,在校外比在校内要困难得多。在校外,我们进行的环保宣传等活动,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不关注,有时候让我们很困惑。但是,我们知道,社会整体环保意识的水平不高,我们才更应该走出去,并坚持下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件事、参与这件事。我们也会进一步创新我们的活动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家的关注和参与。”大学生环保协会会长张亨博告诉记者,到校外开展活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一直是协会坚持的发展思路。他们不仅在新乡市开展环保活动,还联合其他河南高校的大学生环保协会一起推动河南环保事业的发展。甚至,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全国性的环保活动,到兰州、青岛等地开展活动,让省外的人们了解河南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他们的这些努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环保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丰富他们的青春,就是丰富中国梦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中国少年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慨万千。实现中国梦,希望在于少年、在于青年。他们有责任担起中国未来的希望,而我们有责任给他们创造梦想的空间,让他们的青春有力量。丰富他们的青春,就是丰富中国梦。
大学生社团就是一个承载青春梦的地方。这个以大学生为基本单元的微型社会,存在于并依托于大学校园,但作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二课堂,其对学生的影响远超出校园范围。据了解,美国高校培养出众多的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领军人物,其中大多数都曾是大学时期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如卡特、尼克松、克林顿、布什父子等都曾是学校社团活动的风云人物。这有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热衷于结社的缘故,更有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张扬梦想、燃烧激情、自由创新的原因。
在今日中国,这个大学生自己的舞台受到了太多方面的影响,让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大学生充满复杂的感情。“我们在参与协会活动的过程中确实受益很多,奉献了青春,提升了自我。但是,现在协会的发展并不十分乐观,开展高质量的活动显得困难重重,吸引力在下降。一方面,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不足,重视不足、经费不足、指导不足是我们普遍的感觉。一些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想做却不能做、做不了,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非常大,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心情思考这些事情,参与协会活动的热情不高,有时只是在应付,所以协会活动缺乏创新、墨守成规,有些活动渐渐流于形式,使协会发展陷入不良循环。”大学生环保协会一位会员的话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
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并不只是大学生环保协会所面临的困惑,而是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实,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完善的推动学生社团发展的制度、措施,反馈在实际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态度去看大学生社团这个第二课堂,在实际层面重视到什么程度。因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是指向未来的,没有立竿见影的办学效果和办学成绩,没有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等来得实际,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如何真实地看待大学生社团、在多大程度上重视与支持大学生社团显得比制度和措施本身更重要。”在采访中,一位大学教师如此表达了他对大学生社团发展困境的思考。
可喜的是,随着党和国家吹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号角,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高校把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放在了更加核心的位置,也更加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校刚刚举办了学生社团工作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王海旺在讲话中说,学校未来将在“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工作内涵”“健全导师队伍,强化活动指导”“注重分类引导,谋求高位突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社团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学校学生社团工作的跨越发展。这只是全国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的大学生社团发展环境值得期许。
有努力、有追求、有失落、有困惑,这是一个大学生社团发展的道路,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代大学生正在经历的青春。我们相信,随着高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大学生放飞梦想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我们相信,不服输才是青春的本色,年轻大学生们会用他们积极的坚守和担当改变世界,带着中国的梦想飞翔。
套用一位学者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青春,中国便有活力;你有梦想,中国便有未来。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