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在汉语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汉语教学中,既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又重视汉语实际能力的培养。汉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阅读等“一般能力”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汉语教学;知识;能力;口语;阅读;培养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我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了多少年汉语,掌握了不少单词和生字,但是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汉语课堂上运用,考试能打高分,语言实践能力却很差。因此,上大学用汉语授课,课上听不懂,研究的成果也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就需要把汉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应整合。
一、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1、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某一问题上知识贫乏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人必然缺乏解决那一问题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无知者必无能。
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做底座,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无论什么方法,在短时间内,都很难达到应用的能力。我校是朝鲜族学校,学生兼会自己的本族语和汉语,我校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课本、作业等都要使用朝鲜语,但可加授汉语。我们的汉语教学实际上是处在朝鲜族汪洋里的“汉语孤岛”开设的汉语课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身为汉语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好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应用的能力是有难度的。
要改变汉语教学现状,首先,要根据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是终身的事情。
根据乔姆斯基的“知识能力”他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种稳定的能力。它可以产生其他的能力。其他的能力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可以消失,但是知识能力是稳定的。因为有知识才有技能,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离不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方法和能力目标重要性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和弱化知识目标,否则就会影响到方法和能力目标的实现。通过知识而获得发展,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语言知识不是汉语教学的目的,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语言知识可以成为汉语教学所要培植的运用语言能力之大树的根。语言知识可以成为汉语语教学这位三级跳远者的弹跳点。
2、重视知识,又要重视能力,无知识必然无能力。
知识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而且,凡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低级的技能,甚至是本能,大量的知识的占有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现在,我所担任学生就基础看,比以往几级学生明显降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拼音不过关,甚至连声调标在哪个字母上也不知道,笔画、笔顺方面也存大很多总是错别字现象更为突出。由于这些基础知识差,也就制约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基于这种现象,我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对一些知识性的问题,除下功夫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外,还努力变换花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比对他们讲学习目的带来的动力大,在加强知识记忆的同时,努力扩展阅读面,多让学生进行小作文练习,以此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压缩了授予课时间,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通过这样做,我想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等会有明显提高。 因此,只要正确处理好汉语知识及汉语能力的关系,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3、知识在能力作用下才会活化物化。
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有价值。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掌握。而能力则是指人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它必须是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尽管这一训练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但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一能力,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就会做到举一反三。而某项能力的形成,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必须进行反复训练,汉语科中能体现能力的方面是:识字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听说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
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形成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加速了获得新知识的速度。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就是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应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出发点。
二、整合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知识传授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不可能有只是传授知识或培养能力的单一活动,应在传授知识中培养能力,能力培养中知识得到巩固。
1、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
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再加工,一般只是依据教材呈现的次序和方式展开学习内容,“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也就缺失了应有的生命活力。那么,在构建“学习主题”中,应该怎样合理配置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呢?学习内容的组合,应围绕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从学科内外、校内外筛选与该主题有关的所有信息,确定最有表现力和学习价值的材料。把相关的学习领域组织起来,先确定学习内容的主干,再确定枝叶,使内容呈现网络状的有机整体。
课堂上重视传授基本的汉语知识,如学习和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汉语表达习惯,构词方法等,而且知识的传授为提高汉语运用能力服务。
2、鼓励学生积累优美字词,丰富词汇量,
《汉语课程标准》把民族中学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目标上,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普通中学生的基本词汇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比如:单词竞赛,每日新词(每天把当天重要词语根据自己的档次掌握状况,自制生字卡,随时复习,强化记忆)等。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用敏锐心发现课文中美点,积累优美字词,丰富词汇量,不断提高学生汉语素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字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摘抄到笔记中,要求熟读成诵,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如:在教每篇课文时,让学生肯文字读课文找出本人认为精彩的句子和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学生找出了词语,我及时赞扬他细致全面同时,教育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发现很多妙词佳句,把它们积攒起来变为自己的,这就是学习汉语的最大收获与方法。掌握单词,扩大词汇量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切不可一暴十寒。只有不懈努力,才能顺利地过单词关。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得教师的喜爱。小学生记忆能力强,在展现新知识时可以借助媒体帮助理解新知识并加深记忆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突出综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汉语听说读写的整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5、加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针对过去汉语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汉语实践中全面提高汉语素养。 应该力求把课本上的“知识”拉到学生生活中的“能力”,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运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就,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6、汉语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汉语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语,并把汉语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汉语和生活的联系。例如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路牌、广告等识字,就是一种汉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汉语修养,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脱节各唱各的弊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整合,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教学;知识;能力;口语;阅读;培养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我常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了多少年汉语,掌握了不少单词和生字,但是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汉语课堂上运用,考试能打高分,语言实践能力却很差。因此,上大学用汉语授课,课上听不懂,研究的成果也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就需要把汉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应整合。
一、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1、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某一问题上知识贫乏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人必然缺乏解决那一问题的能力。可以肯定地说,无知者必无能。
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做底座,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无论什么方法,在短时间内,都很难达到应用的能力。我校是朝鲜族学校,学生兼会自己的本族语和汉语,我校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课本、作业等都要使用朝鲜语,但可加授汉语。我们的汉语教学实际上是处在朝鲜族汪洋里的“汉语孤岛”开设的汉语课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身为汉语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好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应用的能力是有难度的。
要改变汉语教学现状,首先,要根据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为: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是终身的事情。
根据乔姆斯基的“知识能力”他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种稳定的能力。它可以产生其他的能力。其他的能力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可以消失,但是知识能力是稳定的。因为有知识才有技能,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离不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强调方法和能力目标重要性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和弱化知识目标,否则就会影响到方法和能力目标的实现。通过知识而获得发展,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语言知识不是汉语教学的目的,汉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语言知识可以成为汉语教学所要培植的运用语言能力之大树的根。语言知识可以成为汉语语教学这位三级跳远者的弹跳点。
2、重视知识,又要重视能力,无知识必然无能力。
知识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而且,凡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低级的技能,甚至是本能,大量的知识的占有是能力形成的基础。现在,我所担任学生就基础看,比以往几级学生明显降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拼音不过关,甚至连声调标在哪个字母上也不知道,笔画、笔顺方面也存大很多总是错别字现象更为突出。由于这些基础知识差,也就制约了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基于这种现象,我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对一些知识性的问题,除下功夫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外,还努力变换花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新鲜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比对他们讲学习目的带来的动力大,在加强知识记忆的同时,努力扩展阅读面,多让学生进行小作文练习,以此来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压缩了授予课时间,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加大课外阅读的力度,通过这样做,我想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等会有明显提高。 因此,只要正确处理好汉语知识及汉语能力的关系,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就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3、知识在能力作用下才会活化物化。
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会有价值。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掌握。而能力则是指人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它必须是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尽管这一训练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但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一能力,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就会做到举一反三。而某项能力的形成,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必须进行反复训练,汉语科中能体现能力的方面是:识字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听说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
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形成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加速了获得新知识的速度。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就是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他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应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出发点。
二、整合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知识传授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不可能有只是传授知识或培养能力的单一活动,应在传授知识中培养能力,能力培养中知识得到巩固。
1、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
以往的教学往往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再加工,一般只是依据教材呈现的次序和方式展开学习内容,“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也就缺失了应有的生命活力。那么,在构建“学习主题”中,应该怎样合理配置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一致呢?学习内容的组合,应围绕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从学科内外、校内外筛选与该主题有关的所有信息,确定最有表现力和学习价值的材料。把相关的学习领域组织起来,先确定学习内容的主干,再确定枝叶,使内容呈现网络状的有机整体。
课堂上重视传授基本的汉语知识,如学习和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汉语表达习惯,构词方法等,而且知识的传授为提高汉语运用能力服务。
2、鼓励学生积累优美字词,丰富词汇量,
《汉语课程标准》把民族中学的汉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放在重要目标上,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普通中学生的基本词汇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比如:单词竞赛,每日新词(每天把当天重要词语根据自己的档次掌握状况,自制生字卡,随时复习,强化记忆)等。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用敏锐心发现课文中美点,积累优美字词,丰富词汇量,不断提高学生汉语素养。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字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摘抄到笔记中,要求熟读成诵,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如:在教每篇课文时,让学生肯文字读课文找出本人认为精彩的句子和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理由。学生找出了词语,我及时赞扬他细致全面同时,教育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会发现很多妙词佳句,把它们积攒起来变为自己的,这就是学习汉语的最大收获与方法。掌握单词,扩大词汇量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地积累,切不可一暴十寒。只有不懈努力,才能顺利地过单词关。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得教师的喜爱。小学生记忆能力强,在展现新知识时可以借助媒体帮助理解新知识并加深记忆让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突出综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汉语听说读写的整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5、加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针对过去汉语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汉语实践中全面提高汉语素养。 应该力求把课本上的“知识”拉到学生生活中的“能力”,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运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就,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6、汉语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汉语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语,并把汉语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汉语和生活的联系。例如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路牌、广告等识字,就是一种汉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汉语修养,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脱节各唱各的弊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整合,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