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无题诗中意象营造朦胧美的原因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hh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大量无题诗,具有较高艺术成就,产生深远影响。无题诗有意隐去题旨,主旨具有不确定性,诗人将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情思在诗句中通过设置连串的由情感外化的意象进行表达,立象以传情,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在无题诗中,意象的选择、排列方式和所用表现手法等都对作者营造全诗朦胧美,并以不确定之情境表达深重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李商隐无题诗中意象的设置特点进行讨论,探究其有主意营造无题诗朦胧美的原因。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意象;朦胧美;原因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古诗词中,意象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事物在诗人脑中的映射,是为意中之象。在无题诗中,诗人李商隐将感官接触外物后引起的知觉、体验和想象,根据自身意識的流动在诗词中布置和调配意象,使之交叠构成意境,以诗中之境映射心中之情,将深重的情感寄寓于纸上。意象是情景交融的媒介,是诗人在长期生活体验中的累积而成的深重情感借景物进行表达的工具。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作于公元851年,在这一年,除了有贯穿于诗人一生的仕途失意之愁闷外,他最大的苦痛是爱妻王氏的溘然长逝。仕途不顺,爱妻身亡的悲痛令李商隐陷入难以自拔的愁闷之中,长期积累、内容复杂情思在这段时间通过无题诗的写作进行了表达。
  一、意象设置无迹无序
  在李商隐所作的无题诗中,诗句意象的设置无迹无序,朦胧与具体交叉,让人捉摸不定。
  笔者以为,李商隐无题诗中意象的布置不能用惯常的思维去解释,这种无迹无序、立体交叉式而非单纯线性的的组合,是诗人丰富情思表达的一种必然结果,是诗人意识流动的反映。诗人在生活中积压已久的思绪情感在诗句中借意象的交叉无序的布置、天马行空地播撒,从而达到以模糊的形体表现具体深刻之情思的作用。诗句之情境由诗中意象构成,若是意象的排列设置让人摸不清规律,那么其创设的意境也必然是模糊朦胧的,诗人以无序意象构筑无题诗的朦胧意境以营造朦胧美,用模糊的题旨来传达心中万般滋味,使诗句耐人寻味。
  二、意象蕴含佛道色彩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意象许多包含佛家禅理或道家色彩,佛道色彩给意象蒙上神秘的色彩,使得全诗呈现朦胧美,丰富了诗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无穷韵味。
  (一)意象蕴含佛家禅理
  李商隐经历仕途打击和妻子亡故,于是潜心佛事,从佛教中寻找精神解脱是他消解痛苦的方法之一,佛教义理对诗人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并流露在诗歌中。
  无题诗中佛教意象相对曲折隐晦,诗人借特定的意象寄喻佛教义理而非直接用佛教术语来表达佛学禅理和人生体悟。以《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为例:“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夜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全诗营造了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意境,“雪夜交光夜”只可以想象和向往,但在“瑶台十二层”而无法接近。体现了一定的佛教禅理,认为一切皆是无常,诸缘之合只有空性,否认自我的实在性,回避陷入生死的无际苦难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在诗句中阐释提倡无我,从而超越情爱生死,自觉而为的佛教禅理,而是借助仙人宝灯云浆瑶台等意象来象征寄喻佛教的义理,营造朦胧的诗境,让读者在对意象和诗境进行一番品味后悟到背后的深刻禅理,产生无穷的韵味。
  (二)无题诗中的道家意象
  从李商隐的诗作中可见诗人一定程度上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诗人时常借助道家意象来表达追求爱情幻灭的苦楚、官场不得志的失意情怀或者对世事不平的难言之痛。意象深沉丰富,朦胧而隐晦,耐人寻味。
  诗人借无题诗间接、隐晦地表达了他难以直接言明的情感纠结。在《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中,“如何雪夜雪夜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一句借助“瑶台”等道家意象来比喻可望不可即的事物,抒发自己压抑而难以排解的情感。在《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诗中,诗人将自己魂牵梦萦的爱情借助道教的意象刘郎和蓬山,体现了这爱情和爱人的扑朔迷离和遥不可及。
  三、意象具有多义性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旨不明,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爱情,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缠绵之情;第二种是以爱情喻政治,“借美人以喻君子”;第三种是爱情和政治兼有。主旨的不明很大程度是通过意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来体现的。诗中意象的指向和含义不明,构成朦胧的意境,自然诗的题旨也就随之带有朦胧感,需要读者见仁见智,根据自己的理解品味其中滋味。
  无题诗中许多意象中带象征意义或者表层意象背后掩藏深层意义。意象和意象构成的意境的多义,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丰富了诗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为例,“珠有泪”和“蓝田”都蕴含了典故,同时与“玉”等意象同时带有象征意义,诗人有意令意象含义指向不明,留待读者自行体会,进行多种解读。
  四、意象运用比兴手法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善用比兴寄托,使深邃的内涵被遮藏。因为他的诗歌中较多运用比兴手法,所寄托的内容与诗中的意象无缝贴合,浑然天成,促成了无题诗隐晦曲折、朦胧含蓄的风格。以《无题·何处衰筝随急管》为例,全诗用对比的形式,使“东家老女”和“溧阳公主”形成鲜明的对比,寄托、象征诗人自己落魄的境遇,这两个意象都是诗人虚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寓言式人物。
其他文献
摘要:太宰治常被讥诟为厌世、颓废和孤僻,实质上他是怜人、眷世的精神孤傲者。本文将从“架构缺口的孤孑空间”、“陷落异性和宗教的裂缝”以及“唤醒个体的精神傲性”三个层次阐述其本性。  关键词:太宰治;怜人;眷世;精神孤傲  太宰治用文字为自己堆砌起“私空间”,但鲜少有人看见他曾费尽气力,开辟两道缺口奢求外界能对其有所挽救。他最终作为一名孤傲者离人脱世,却从不改怜人眷世之初衷。  一.架构缺口的孤孑空间
期刊
摘要:本文以《商周彝器通考》、《西清金文真伪存佚表》等经典著作为例,分析归纳了近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容庚先生在青铜器辨伪研究领域的五个主要贡献:区分仿造与伪造的概念、探究介绍伪造工艺、对伪器进行分期、以著录表形式综理历代伪器、总结辨伪理论与方法。这些辨伪研究的成果对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容庚;青铜器辨伪;《商周彝器通考》  辨伪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容庚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
期刊
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它通过独特的风格反映了美国不为人知的监狱生活,着重表现人类在绝境下坚守尊严,永不放弃的精神。本文主要通过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情节,将故事情节与经典(旧)好莱坞的叙事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经典模式在此影片中的运用。  关键词:经典(旧)好莱坞;叙事模式;肖申克的救赎  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是一部传统的监狱题材电影,但其
期刊
摘要: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麦克白》一直被公认为其四大悲剧中最为阴暗的一部。剧中主要塑造了麦克白这一被权欲和野心吞噬而自我毁灭的悲剧英雄形象。麦克白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因为他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选择了谋杀国王篡位,从而使自己陷入了罪恶的深渊,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本文主要从麦克白自身因素以及外界因素分析麦克白的悲剧。  关键词麦克白 人性 权欲 诱惑 毁灭  一、背景:人性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写作文、记日记,学生们觉得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交上来的作文为数不少的同学以《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优秀作文》为友,照搬照抄,部分教师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
期刊
摘要:逸云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续中着力塑造的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本文将《老残游记》续中一至六回逸云的遭遇分为着相与无相两个时期,通过其在两时期中的表现与变化,深入分析逸云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老残游记》;逸云;着相;无相  在《老残游记》这本小说当中,刘鹗塑造了多个鲜明而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但笔墨花费最多,形象勾勒得最为丰满的一位,便是斗姥宫的尼姑——逸云。斗姥宫虽是个尼姑庙,但它具有着非
期刊
摘要: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讨论,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本文在客观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论争的争议点。主张摈弃单一主题的模式,从爱情说、讽喻说、感伤说三重主题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根据内在的层次性,从而消解主题间的矛盾性,这比一般的双重主题说等观点在同一平面中解说,显得更为合理。  关键词:《长恨歌》;三重主题;悲剧意蕴  一、引言  恩格斯有言:“作品的观点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长恨
期刊
摘要:魏晋风流,遗世高蹈,肆意酣畅,诗酒交融。同是饮酒之人,“饮坛北斗”刘伶与“嗜酒成性”的陶渊明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饮酒之境。根据刘伶和陶渊明的酒诗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士人心态——竹林七贤式的自我放纵和陶渊明式的闲适坦然。  关键词:刘伶;陶渊明;酒诗  酒诗,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从最古老的《诗三百》开始就有写酒的诗句,到后来的汉赋及魏晋南北朝诗词以及以后的唐诗宋词,直至元明清的诗词曲赋,处处
期刊
摘要:加拿大著名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的小说既有契诃夫小说中的那种现实感,又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诸多特点。其中的各种叙事技巧到了门罗笔下都具有了自成一格的独特性。本文选取门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熊从山那边来》,分析和论述门罗这种独特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熊从山那边来》  艾丽丝·门罗(Allce Munro
期刊
《氓》一直以来都被普遍认为是一首“弃妇诗”。但在我看来,《氓》不能简单地被认作一首“弃妇诗”,它有愤恨,却不隐忍,不自悲自伤。《氓》中女主人公不是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形象,她展示的是一种敢爱敢恨,自由洒脱的风度。整首诗讴歌的是女性在礼制压抑下的精神扩张和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女性意识。  在礼制既成的周代,女主人公敢于挣脱现实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那个嗤嗤地笑着来“抱布贸丝”的男子来向她求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