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通道,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在此,本文从“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阅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一节阅读课,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本文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文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展新课时学生没有准备,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一步步地跟随着教师,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十分缓慢。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激发他们阅读的自主性,使其通过预习了解新课内容,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互动,更好地理解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什么?并且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观察并深入思考父亲在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习惯及其对自己的影响,适当地帮助父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预习问题和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对这篇文章的预习。在解决预习问题和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和文章主题。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适当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阅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而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发挥他们的互补优势,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对阅读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各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務、问题,引导小组有针对性的阅读。
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分组阅读和交流。在阅读中,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总结出藤野先生的一些特征,即外貌特征是“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特征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学生可以想象出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去探讨其他问题,最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藤野先生,学习他正直、热情、严谨和无偏见的优秀品质,同时让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精神。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还要特别重视是学生们的情感融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传达了一定的精神文化和情感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或者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景色,从而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产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教学《猫》《鸟》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比较喜欢的动物,然后进行一定的仿写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再如,在教学《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从而促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产生浓浓的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切实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学有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平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8.
[2]向丹.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4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上好一节阅读课,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阅读教学的策略,本文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文章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展新课时学生没有准备,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一步步地跟随着教师,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十分缓慢。为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激发他们阅读的自主性,使其通过预习了解新课内容,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初步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产生一定的互动,更好地理解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层次是什么?并且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观察并深入思考父亲在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习惯及其对自己的影响,适当地帮助父亲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预习问题和任务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对这篇文章的预习。在解决预习问题和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受和文章主题。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适当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的阅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而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开展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将其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发挥他们的互补优势,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对阅读内容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各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務、问题,引导小组有针对性的阅读。
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分组阅读和交流。在阅读中,教师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总结出藤野先生的一些特征,即外貌特征是“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特征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学生可以想象出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去探讨其他问题,最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藤野先生,学习他正直、热情、严谨和无偏见的优秀品质,同时让学生加强爱国主义精神。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还要特别重视是学生们的情感融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传达了一定的精神文化和情感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或者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观察自己周围的自然景色,从而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产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如,在教学《猫》《鸟》等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比较喜欢的动物,然后进行一定的仿写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再如,在教学《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从而促使学生对这些英雄人物产生浓浓的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切实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学有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平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8.
[2]向丹.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