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气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课堂气氛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营造积极、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辅助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學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究。
  1.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2.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3.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 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把诸如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瓦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
  四、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學生。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其他文献
一、说话为基础,激发写作欲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要让学会写就应该先让他们会说。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初入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说话愿望,老师要保护这种愿望,让学生自由的表达,但在此时学生只说半截话,表达不清楚,老师在课堂上就要时时处处提醒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语义表达明白,渐渐的能说一句完整的话,也算是写话的启蒙训练吧!平时让学生大胆的答问、按教材认真上好
期刊
一、摆正心态,建立合适的期望值,多一些沟通和教育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习惯用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不了解传媒班的一些学生和老师有时会对传媒班的学生有很多的负面评价,甚至有个别班主任是这样教育自己班的学生的:“你们不要和传媒班的学生往来啊,他们很散漫,很贪玩,很……”。笔者在这里真的要替传媒班的学生们说一句:“他们并不差”。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语篇分析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1952年"Language"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由Zellig Harris撰写,名为"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章,语篇分析理论便由此开端,之后各种新的有关理论层出不穷。英国两位著名语言学家Prof. Martin Cortazzi (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和 Dr. Lixian Ji
期刊
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样,考试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始终没能摆脱其固定的内容,呆板的面孔,单一的形式,唯一的答案等模式,这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应当更多地体现诊断、促进、发展的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的初衷相差甚远,在大力提倡新教育的今天,考试形式都有所变化,现在虽有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但我们仍以考试选拔为主,这就对考试命题有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我们教师在出考题时还得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求职压力,升学压力让中学老师和学生神经紧绷,尤其是中学生群体所承受的巨大的升学压力明显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的幸福指数和价值观必须高度关注。  一、当代中学生的人生价值与幸福观  胡适曾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所以,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以自然生命为载体
期刊
一、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一)学生数学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互补  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丰富应用意识,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又可将源于实践中搜集的大量素材上升为理论研究,寻找数学模型,促进和深化教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课堂内外互补,相得益彰。  (二)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
期刊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可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就能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 
期刊
Some specific aspects of my lesson which were successful  1.A good range of interactive patterns and activities  In my lesson, I designed a good range of activities employing different interaction pat
期刊
一、教材是主要部分,只有尊重教材,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为什么说只有尊重教材,才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呢?是因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而是因为教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经过现代科学人才的加工总结而产生的。课本上的知识都是些有规侓性的知识。知识是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事物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变化,但是总有一定规侓的,纵然千变万化总有共同不变的东西,既然有规律,就要掌握这个规律,就要举一反三,以一贯十,以相对的
期刊
一、行为准则,制度建设,规范抓起  我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信条和行为准则,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为行为准则,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以教会学生做人这个基本点出发,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最后一名學生抓起,以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论理道德教育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