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一)学生数学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互补
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丰富应用意识,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又可将源于实践中搜集的大量素材上升为理论研究,寻找数学模型,促进和深化教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课堂内外互补,相得益彰。
(二)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性,也在活动中形成个性,使他们初步具备较为完美的个性。兴趣是指人对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社团活动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摇篮,它能让学生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既是学生兴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的明智选择。
(三)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以致用,沟通理论与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社团活动遵循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实施,促进学生发展
(一)大胆设想,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开展数学社团活动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随时提供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的机会。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教学的切入点,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生活与发展相统一的目的。
(二)确定目标,当好引路人
1.让学生明确目标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们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2.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引好路,做好指导
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做学生的服务者,引领学生上网查找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让他们多角度、多途径的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3.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应该让学生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
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只能起辅助作用,做到“半放”“半扶”,且不可越俎代庖。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实践兴趣的培养,学生动手、动笔、动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懂得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生活的经验缺之不可。
(三)正确指导,组织实施
社团活动的组织实施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们积极的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组织实施数学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笔、动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实践的热情,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兴趣,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获得成功和快乐,同时获得发展。
(四)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活动促发展
《新课标》指出:“社团活动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社团活动课这一新型的校本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为推动我校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教学时空向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数学社团活动真正赋予学生生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我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社团活动时,特别注意让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把书本知识与数学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活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组织、指导数学社团活动实施的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又能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大胆探究,主动实践,相互交流,敢于质疑问难,挑战自我,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从而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三、学以致用,学生真实体验
在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更加丰富,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的认识三角形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单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社团体验活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四)教学过程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它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它具有稳定性。
2.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椅子脚框变松了),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在椅子脚框对角上钉了一根木头,使它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題,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这一次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小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通过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加工信息、动手操作等能力,而且又能丰富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方式,提高学生与人合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学生数学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互补
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丰富应用意识,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又可将源于实践中搜集的大量素材上升为理论研究,寻找数学模型,促进和深化教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形成,课堂内外互补,相得益彰。
(二)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性,也在活动中形成个性,使他们初步具备较为完美的个性。兴趣是指人对某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社团活动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摇篮,它能让学生学有所乐,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既是学生兴趣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其特长的明智选择。
(三)开展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以致用,沟通理论与实践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社团活动遵循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实施,促进学生发展
(一)大胆设想,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为了提高小学生开展数学社团活动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随时提供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的机会。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教学的切入点,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生活与发展相统一的目的。
(二)确定目标,当好引路人
1.让学生明确目标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们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2.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引好路,做好指导
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做学生的服务者,引领学生上网查找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让他们多角度、多途径的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3.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应该让学生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
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只能起辅助作用,做到“半放”“半扶”,且不可越俎代庖。在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实践兴趣的培养,学生动手、动笔、动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懂得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生活的经验缺之不可。
(三)正确指导,组织实施
社团活动的组织实施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们积极的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组织实施数学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笔、动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实践的热情,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兴趣,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获得成功和快乐,同时获得发展。
(四)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活动促发展
《新课标》指出:“社团活动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社团活动课这一新型的校本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为推动我校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教学时空向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数学社团活动真正赋予学生生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我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社团活动时,特别注意让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把书本知识与数学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活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组织、指导数学社团活动实施的能力,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又能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大胆探究,主动实践,相互交流,敢于质疑问难,挑战自我,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从而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三、学以致用,学生真实体验
在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更加丰富,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的认识三角形和认识平行四边形单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数学社团体验活动。
(一)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四)教学过程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它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它具有稳定性。
2.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椅子脚框变松了),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在椅子脚框对角上钉了一根木头,使它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題,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这一次学生数学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并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小学生数学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通过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加工信息、动手操作等能力,而且又能丰富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方式,提高学生与人合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