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倡导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观念的变革,倡导在竞争中强化合作,合作式课堂应运而生,成为学校多元教学模式之一。合作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行为,合作式课堂则意味著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更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在这过程中,个人主动性的发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性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合作效果,而人的心理活动则对这一切起着不容忽视的调节作用。教学者只有加强对学习者的心理把握,才能更加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管理,实现合作式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 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紧要性
长久以来,很多学生都经历过课堂上的这一幕: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学生提问,期待着学生们示意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当老师提问其中一个学生时,那些急切地举手而没有被提问的学生脸上显得失望、沮丧、不快。假如这个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回答,老师便会微笑、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继续提问下一个问题。这便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但此时,那些热切地期盼被提问但却被忽视的学生,便会发出可以听得到的嘟囔声。显然他们正为失去了一个向老师表现自己聪明程度的机会而感到心烦。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外还领悟了其他几件事情:他们意识到在课堂上只有一个专家,那就是老师;学生们还体会到,通过积极地展示自己的聪明程度让老师满意,便可以得到奖励;与其他同学进行切磋是不会得到奖励的。事实上,许多学生很早就意识到同学是自己需要战胜的敌人。在这种高度竞争动力的支配下,这一过程妨碍着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和理解,而只有合作的良好气氛才能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二、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受启理论
首先,受启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老师的赞许就是学生的外在性需要,构成外在激励。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颇富诱激力。合作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同时,来自教师的尊重和欣赏,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外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显著提高,并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环境,持续地坚韧地发挥作用。
其次,受启于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弗洛姆认为,每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但是,每个人在智力和认识备选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而人只有在相信目标的价值(即目标的期望价值)并且可以看到如何才能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即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看法)时,他们才会受到激励去采取行动达成这些目标。换言之,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该行为。合作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通过不断地选择、取舍,逐渐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实践
近年来在欧洲、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拼图法教学,就是由心理学家所设计的合作式教学模型的一种具体形式。教师根据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基础内容,结合一些重点或焦点问题,设置专题作业或研究项目,要求有足够的工作量,并且一个人难以单独完成,由此,把学生组成合作性学习小组,由小组在规定的时限内,去共同搜寻信息,共同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方法和程序等。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就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主要知识、技能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种问题导向的项目小组由于设置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时限,具有目标的内在激励作用,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自我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欲望。通过合作式、拼图式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可以分享更广泛的信息,产生更多的创意和方案,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技能。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合作将成为趋势,合作式课堂也必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钻研教学理论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更高效地把握好合作式课堂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社会性动物[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56-260页
[2]管理心理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第316-320页
一、 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紧要性
长久以来,很多学生都经历过课堂上的这一幕: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学生提问,期待着学生们示意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当老师提问其中一个学生时,那些急切地举手而没有被提问的学生脸上显得失望、沮丧、不快。假如这个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回答,老师便会微笑、赞许地点点头,然后继续提问下一个问题。这便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但此时,那些热切地期盼被提问但却被忽视的学生,便会发出可以听得到的嘟囔声。显然他们正为失去了一个向老师表现自己聪明程度的机会而感到心烦。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在学习知识之外还领悟了其他几件事情:他们意识到在课堂上只有一个专家,那就是老师;学生们还体会到,通过积极地展示自己的聪明程度让老师满意,便可以得到奖励;与其他同学进行切磋是不会得到奖励的。事实上,许多学生很早就意识到同学是自己需要战胜的敌人。在这种高度竞争动力的支配下,这一过程妨碍着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和理解,而只有合作的良好气氛才能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二、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受启理论
首先,受启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老师的赞许就是学生的外在性需要,构成外在激励。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是:当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当事者将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只看作是外在激励的推动;当外在激励弱而内在激励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弱时,工作或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并缺乏具有诱激力的报偿;当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强时,工作或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并颇富诱激力。合作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内在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同时,来自教师的尊重和欣赏,也使外在激励加强。在这种内、外激励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显著提高,并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环境,持续地坚韧地发挥作用。
其次,受启于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弗洛姆认为,每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但是,每个人在智力和认识备选方案的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只能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而人只有在相信目标的价值(即目标的期望价值)并且可以看到如何才能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即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看法)时,他们才会受到激励去采取行动达成这些目标。换言之,只有当个体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对自己有吸引力时,才会采取该行为。合作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通过不断地选择、取舍,逐渐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合作式课堂的心理学实践
近年来在欧洲、非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拼图法教学,就是由心理学家所设计的合作式教学模型的一种具体形式。教师根据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基础内容,结合一些重点或焦点问题,设置专题作业或研究项目,要求有足够的工作量,并且一个人难以单独完成,由此,把学生组成合作性学习小组,由小组在规定的时限内,去共同搜寻信息,共同寻求项目的解决方案、方法和程序等。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就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主要知识、技能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这种问题导向的项目小组由于设置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时限,具有目标的内在激励作用,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自我设计,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欲望。通过合作式、拼图式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可以分享更广泛的信息,产生更多的创意和方案,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更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技能。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合作将成为趋势,合作式课堂也必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钻研教学理论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更高效地把握好合作式课堂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社会性动物[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56-260页
[2]管理心理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第316-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