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眼发生率比1987年大幅度增长,小学生为22.78%,中学生为55.22%,其中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则高达76.74%。此项调查提示,学生视力不良,城镇学校高于农村学校,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毕业班高于非毕业班,重点学校高于非重点学校。这种现象反映了近视眼发生率与用眼程度的密切相关。最近眼科专家在一些重点中学调查发现,学生近视急剧低龄化,初一学生近视发生率竟有30%,与以往初三学生相当,而现初三学生的近视率上升为60%,高三学生达85%。
摘自北京同仁医院《同仁眼科动态》
2005年全国爱眼日以“关注青少年屈光不正”作为主题,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甚至整个人口的最常见健康问题。将近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约有一半的国人患有近视。尽管由于工作或习惯的原因,很多人并不戴眼镜,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所有人注意的地步。
也许是升学压力过大的原因,中小学生近视眼的发生率异乎寻常的高,从小学生开始,近视眼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到了中学阶段,多半学生都出现了近视。正如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张士元先生所说,屈光不正必须早发现早矫正,才有助于孩子视力的正常发育,早期发现近视或者远视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的更重要。
为了让青少年和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屈光不正的危害,并正确地做好视力保健,《百姓用药》杂志邀请国内眼科学权威张士元教授进行专访,对矫正视力障碍的关键进行讲解。
从小发现视力异常
张士元教授谦称自己只是普通百姓,但从他曾任国内最高学术机构中华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和设在北京同仁医院内的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足以看出这位平实的“百姓”在眼科学界的权威地位。
张教授说,重视从小发现视力偏差,并尽可能早地进行矫治,对孩子的视力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里面有几个情况:
第一个是新生婴儿的视力问题。
过去,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太关注新生儿因吸氧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按有关统计,我国每年有一千万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可能需要在出生后进行吸氧治疗,有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如果在二三个月内被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孩子长大以后视力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早发现,就有致盲的危险。
这种情况尽管发生的不多,但对孩子的一生中影响巨大。如果以医学上的“盲年”(一种统计方法,即将每位盲人生存一年称一“盲年”)来计算,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都是很大的。
再大些就是屈光不正的问题。
比如高度近视和高度远视。如果孩子的视力较差而能早期发现,戴眼镜矫正,长期的效果是很好的。
反之,如果一个很小的孩子有高度远视,直接的结果就是视物不清。这样的孩子无法看到清晰的图像,又未及时矫正,那么异常的眼睛会出现视网膜和视神经不会发育受限,长此以往会出现弱视。戴了合适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有了清楚图像,视力的发育就会正常。
单眼弱视
因为孩子的两只眼睛屈光不一样,双眼视觉差别比较大。孩子看东西时会习惯性地只用健侧眼,而不用有问题的一只眼睛。这样的话,有问题的一侧视力发育不好,以后会发生弱视。现实中这样的单眼弱视很多,
尽管不同年龄阶段视力方面会有不同的问题,但及早发现并选配适合的眼镜,视力发育就会好转。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开始验光,视力异常是可以及早发现的。
斜眼同样可以源于屈光不正
张教授说,儿童斜视也就是常说的“斜眼”,一是由于先天发育有问题,但单眼弱视也是原因之一。由于近视或远高度数高,或两眼屈光不一样,应该尽早给予矫正,让孩子的视力发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屈光不正可以在十八岁以后手术治疗。
矫正视力要“从小抓起”
教授强调,对视力异常,无论是弱视或屈光不正,早发现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发现问题并进行矫治,如强迫有单眼视力异常的孩子使用弱眼,效果会很好。这种情况如果在在八九岁以下给予矫正或训练都可以,再大一些开始矫治效果就很差了。
即使对于单纯的近视,也要尽早发现并且让孩子戴眼镜。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戴眼镜不方便,不如等大一些再说。还有人认为戴近视镜后孩子的视力会越来越不好。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早戴眼镜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孩子的屈光不正得不到及时的矫正,视神经的发育会变得不正常。
从理论上讲,早戴眼镜只有好处,对缓解屈光不正有肯定的作用。家长不能因为戴眼镜不方便而拒绝为孩子配眼镜。戴眼镜后近视度数越来越深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偏爱”华人的近视眼
现在,青少年近视眼(屈光不正)的问题已引起大家的注意。中国的近视眼发生率高居世界前列。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还有华人占很大比例的新加坡,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十几年前进行的全国中学生近视眼统计显示,我国初中学生近视眼发生率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高中学生中有百分之五六十的近视,大学生中这一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我国台湾省进行的三千余人的调查表明,台湾大学生近视发生率达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香港地区近视眼的发病率也很高。这一现实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眼睛疲劳引发近视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之高的近视发生率呢?张教授说,近视眼的发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中之一是遗传因素。如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是可以遗传的,但学生的近视眼除遗传之外,还和环境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不适当、不合理用眼的问题。
照明不好,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或使用电脑,引起眼肌疲劳,是引发近视的重要原因。但从理论上来说,连续几小时看书或使用电脑导致眼疲劳,对视力肯定有影响。因为眼睛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会出现近视度数增加。我国大陆和台湾省的情况一样,学生面临了巨大的升学压力,每天需要拼命读书,这些孩子中近视眼的比例很高也就不再让人奇怪。
至于华人与其他人种相比,是否有特殊基因导致了近视眼高发,医学上还没有定论。
配眼镜是一个严格的医学过程
近视眼的发生率是如此之高,眼镜成为众多青少年的“贴身伴侣”。该到哪里验光配镜,又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
张教授说,眼镜作为矫正视力异常的有效工具,必须与眼睛的需要相符。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因为眼镜是否合适,不仅要与屈光不正的程度一致,眼镜的瞳距还要与人的视轴一致,同时要考虑到散光的问题。
青少年验光配镜必须散瞳
青少年配镜前的验光十分必要。张教授介绍说,由于孩子的眼肌调节能力很强,必须使用药物散瞳,才能保证验光结果准确。从眼科学角度讲,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人验光时,都应该散瞳,不过年龄越小,使用的散瞳药效果越强,瞳孔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也越长。如孩子散瞳后需要两到三天的恢复时间,成年人则仅需三四个小时瞳孔便可恢复正常。
很多家长怕孩子散瞳后,遇有强光会使视神经受伤。其实只要白天到户外活动时戴上墨镜就可以了,除非在散瞳后直接注视强光,视神经不会受到伤害。过于担心散瞳的影响而拒绝让孩子到医院验光,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眼镜的制作必须规范
准确验光之后,镜片的制作也必须与验光结果严格一致。张教授说,大的眼镜店在技术上比较有保证,而某些小眼镜店无论是验光准确度还是镜片制作精度都有可能存在问题。比如上面谈到的瞳距、散光度数等,必须与屈光不正同时加以考虑,否则制成的眼镜戴起来会不舒服。所以给孩子配眼镜,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或规范的眼镜店去。让孩子随便到街头验光配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戴眼镜同样有学问
青少年戴(近视)眼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有时戴有时摘。这样做是否有害呢?
张教授说,配镜之后,最后是一直戴着。度数较浅(如100度左右)时,镜子时戴时摘影响不会太大。但在这个过程中,眼睛总处在适应有镜无镜的状态中,时间长了眼肌会疲劳,而眼肌疲劳正是近视眼发生或度数加深有原因。当然,一直戴眼镜可以让孩子时刻处在视物清晰的状态。
如果近数度数大,就更要一直戴眼镜。有人认为戴上眼睛很不适应,刚戴上时会有看物体比以前小了,走路不方便。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后就会适应,一段用一个月就可以了。如果眼镜时戴时摘,眼睛会更无法适应。
是否适合戴隐形眼镜
青少年戴传统眼镜还是隐形眼镜更好?张教授说,对青少年来说,传统的有形眼镜相对更安全。目前的镜片是由树脂制成的,不必担心镜片破碎。所以最方便,也最经济。
年龄大些的孩子戴隐形眼镜也不会有大问题,但要注意卫生和戴眼镜的技巧。孩子太小,没有这方面的技能,有可能在戴隐形眼镜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者有细菌吸附。
隐形眼镜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注意卫生。包括手的卫生和镜片的清洁。虽然隐形眼镜可以达到不影响外观的效果,如果因此而发生眼部感染问题就大了。中学生活泼好动,爱和同学们打打闹闹,戴隐形镜时的手部卫生就成为最大的问题。
慎重对待近视矫正手术和产品
青少年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虽高,但目前医学上认为其发生主要与视疲劳有关,因而预防或矫正近视主要应该从合理用眼出发。连续看书四五十分钟后,要让眼睛从书本上移开,看看远处物体。使用电脑或玩电脑游戏也是一样。这对于预防或缓解近视眼的发生是有好处的。在此,张教授提醒人们,不要轻信市场上所谓的防治近视产品,即使有些产品宣称使用后可明显改善视力,也只是有很短暂的效果,一般来说这样的产品会打着“高科技”的旗号,但均无严格的大样本科学数据。轻信的结果只能是花枉冤钱而毫无效果。
当然,目前医院开展的近视矫正手术,治疗近视眼有不错的疗效,开展此类手术十余年来还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但任何手术都存在着发生意外的危险,如术后感染等,所以选择起来必须慎重,即使决定接受手术治疗,也要到正规的医疗单位去治疗,以便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