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增效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然,多媒体对于改革传统教学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是一旦走向了极端,必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听课过程中,时常发现,有些媒体的使用非但与提高课堂效率初衷相背离,还严重干扰了目标的达成。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一、用于激发兴趣时
  色彩鲜明的图片、悦耳动听的声音或形象生动的视频,无疑会强烈冲击学生的视听。因此,在教学内容特别平淡的课文时,巧妙使用媒体,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将生字短语隐藏在一只只红艳的、橙黄的、翠绿的苹果、橘子、西瓜背后,标上序号让学生自主选择认读。面对具有诱惑力的图片、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学生兴味盎然,跃跃欲试,注意力高度集中,比单一地出现字词认读的效果更好。在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时,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教学词串“塞北、秋风、骏马”,有位教师出示骏马在塞北辽阔的原野里迎着秋风奔驰的图片,并配以相关音乐,即刻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描述画面,表达心中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学习需要,善于发现那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点”,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为课堂增添一些趣味,为学生学习增加一些乐趣。
  二、 用于引导质疑处
  学贵有疑,有疑之处,正是有思之时。选择文本中最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展现在屏幕上,学生便容易聚焦问题,产生思考。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把游人登山时的表现与老人说的话一同呈现,启发学生质疑:看看游人的表现,再听听老人的话,你心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自然会感到意外:为什么上同一座山,游人那么累,70多岁的老人扫着石阶却不累呢?进而深入阅读,领会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精神。以多媒体呈现反差较大的同类事物或异类事物,也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黄山奇松》时,在品读了描写几种形态松树的句子之后,集中欣赏几张姿态奇特的黄山松图片,再欣赏几幅平原常见的松树图片,引导质疑:欣赏了黄山松,再看平原松,你的心中有什么疑惑?学生会发问:同是松树,为什么生长于黄山与平原其形态会截然不同呢?探究的愿望被激起,教师再要求学生提出假想,课后查找资料,探寻其中的原因。
  三、用于突破难点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碍于学生生活积累所限,将文字转化为形象的难度很大,这便构成了教学的难点。此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易如反掌。如《雾凇》一文中关于雾凇形成过程的描述比较抽象,涉及许多科学常识,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易理解。用FLASH制作出雾凇形成过程的动态画面之后,再配以课文内容提要式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课本中还有些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学生往往也难以披文入境,此时媒体的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记得有位教师在试教《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时,学生对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难一直难以入情入境。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以语言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可学生的朗读效果表明收效甚微。第二次试教,他截取了电影中的一组镜头:红军战士在泥泞不堪的草地上艰难行走,发现有能吃的野菜,连忙采摘下来在袖子上擦擦就往嘴里塞,大口大口嚼着……看着这组镜头,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已进入情境,朗读起来十分投入。有些课文光是语言的渲染不足以唤起学生对环境与心境的体悟与融汇,但是配上音乐后效果就截然不同。多媒体如一叶小舟,载着师生一同渡过语言的海洋,走过狭窄的山道,领略一路无限风光,感受人间真切,彻悟世间道理,探究科学奥秘……
  四、 用于强化印象处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思想的火花一闪而过、有一些印象随着时间流淌而过,需要我们即时捕捉,将其固化,储存到记忆里。黑板的容量有限,多媒体的价值便突显了。一些文学常识可以经过教师的提炼呈现在屏幕上,成为学生当堂笔记的内容。教学名家名篇时,教师常常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学生的汇报往往是零散的、包罗万象的。这就需要教师择其要而显,强化印象,引导学生做笔记。如教学《草原》时,学生依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对老舍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后,我在屏幕上显示了有关资料: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写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写有剧本《茶馆》《龙须沟》。这样,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强化了必要的知识点。同样,关键字词、重要句子的意思,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之后也需要一个固化的环节。适时运用多媒体呈现,便于学生将流动的语言符号凝固,以规范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无论是对知识的积累,还是对语言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证明,只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发掘教材资源,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就不是梦想。也只有紧扣教学目标,在激发兴趣、引导质疑、解决难点、深化理解、强化印象等方面多动脑筋,巧妙运用,多媒体才能为语文教学增添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已经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一、水污染  水是生命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废水大量排放,自然水系受到显著污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给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让教学与评价互相促进呢?  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这也是日本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一类评价。这就是当评价的主体(评价者)和客体(被评价者)不是同一人时,就属于他人评价;相反,当评价的主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课堂引导和环境陶冶对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与审美情感的契合  在美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至关重要。它要求美术教学与审美情感有完美的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正是对审美情感二者的契合。教师必须具有深厚而真挚的审美情感,
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人类的生活史和斗争史,是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活动留下来的事迹。站在历史面前,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初中历史有许多培养积极情感的素材,在
随着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田径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这和学校体育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田径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历来受到广泛重视。其中短跑运动又是广大学生的喜爱项目之一,所以也备受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青睐,成为研究的重点。短跑,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奔跑的能力,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是后蹬技术和摆臂技术的结合,并提出了快速摆臂技术和充分后蹬技术与高度重视伸髋与积极着地速度,同时也包含了短跑训练中的力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教学是一门艺术,当教师由“带着教材走进课堂”变为“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时,课堂所呈现的不再是沉寂,而是精彩的交流,能感受到的是学生的童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以及师生的和谐,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因此,我们要追求互动的课堂,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让学生愿说、乐说、敢说,说出个性,绽放课堂的精彩。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产生主动、情愿说出想说
课程改革实施了多年,虽然我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但说到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我也是难以定论。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教学观摩活动,在那两天的学习中,我仿佛享受到一顿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满口生津且受益无穷,仿佛一下子给我指明了道路使我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不断摸索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语文教学要深挖教材,感受文本  教师们在深入文本的同时
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朗读方面“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要让学生“喜欢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并且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俗话说,读一书,增一智。要想学生有兴趣地去朗读,首先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名言熏陶,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平时在课堂上我经常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