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安全观”到“立体安全观”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王逸舟教授的安全观经历了初步确立、发展形成、理论完善和丰富提升四个阶段。其思考安全问题的核心,是国内进步性与国家安全性的同步与正比关系。他特别强调了国内变革与学习的重要性,前者是为了"进步",后者看重学习与适应的过程。纵观其安全观发展历程,明暗两条线索依稀可辨,前者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内涵的丰富和地位的提升,后者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 王逸舟 新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 发展历程
  引言
  安全问题是国家永恒的关注焦点,一个安全问题往往是学者研究的内容,而有时从一个学者的研究中却可以看出国家安全思想的发展,比如王逸舟教授。他从事国际政治分析已近20年,他的专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探寻新的视角与解释》构成了他在该领域研究中的“三部曲”。笔者试图在其各类专著中梳理出王逸舟安全观的发展历程,明了其安全观的精髓所在。
  一、安全场域与安全观(王逸舟安全观演变的基础与分期)
  1.冷战后的安全场域
  20世纪90年代,总的国际态势有五大趋势:意识形态对抗减弱;强国之间竞争加剧;南北矛盾突出激化;经济集团化、国际化与民族主义的觉醒、分裂均得到强化;联合国作用增强。“冷战型”领导人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跨世纪”领导人的创意和尝试或许将瓦解传统的安全基础。亚太地区快速的现代化不知是福是祸。因为彻底的传统性和彻底的现代性都意味着某种稳定,由传统性过渡到现代性的进程却滋生着、孕育了动乱和剧变。[1]
  2.中国旧安全观困境
  中国的战略选择比较多也比较困难,“当霸主”、“搭便车”、“不结盟”和“不出头”或结合之都不是没有可能的选择。[2]除传统的军事安全威胁外,非传统安全威胁初露端倪。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让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备受关注。王逸舟在其多篇论文[3]中联系综合安全观,提出经济安全应当是在一个变化、开放、进步的过程中实现,把发展当成最重要的经济安全内容。“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的国际体系下确保本国的安全,不管是经济持续、社会安宁或政治稳定,需要的是长远目光、好的战略、大胆改革,是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位一体’的统筹与协调,是本国体制、政策和领导方式与全球时代进步性的吻合。”因此,旧的安全观已经不再能够正确指导中国的战略制定,一种新型安全观呼之欲出。
  3.王逸舟安全观演变的基础
  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历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地区一体化过程加速,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加强,跨国性问题和更大范围的危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和民族国家共同关心的焦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都沿着所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轨迹演进。[4]在“三部曲”的第一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中,“全球化”被作为第一章成为全书的基调和背景,也是王逸舟安全观演变的基础。
  4.王逸舟安全观演变的分期
  王逸舟教授的安全观经历了初步确立、发展形成、理论完善和丰富提升四个阶段。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都在摸索调整新时期战略,自1992年至1998年,王逸舟的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在这个背景下初步形成。代表作品有《中国的安全环境》、《如何选择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论综合安全》、《关于经济安全的若干观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经济、政治与安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另一种反思》。其中“三部曲”的第一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在1995年出版,奠定了王逸舟全球主义的分析视角。
  1999年至2002年是其“三位一体”的新安全观发展形成时期。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三位一体”的新安全观发展,王逸舟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全球化时代的安全新观念》、《树立世纪之交的国家安全观》、《俄国的教训、“立体安全观”及其他》、《“9.11综合症”与新的国际安全态势》。
  2003年至2006年是新安全观的理论完善阶段。2003年“非典”肆虐,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王逸舟的“三部曲”之三,《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出版,对前两个时期的理论是一个梳理和完善的过程。其他代表作包括《重视非传统安全的研究》、《“非典”与非传统安全》、《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思考》、《中国与非传统安全》2005《论“非传统安全”——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思路》。他的安全观精髓:国内进步性与国家安全性是同步的,二者成正比关系;国内变革与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前者是为了“进步”,后者看重学习与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基本完善。
  2006年至今是新安全观的丰富提升阶段。胡锦涛提出的和平发展阶段给中国学者研究新时期中国安全战略提出了新要求。王逸舟在其《和平发展阶段的中国国家安全:一项新的议程》、《国际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用新安全思想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等文章在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和平崛起的背景下,丰富和提升了他的新安全观,提出了“保障海外利益和承担国际责任,承担大国使命成为新时期的安全新内涵。‘和谐世界’是中国人在新时期提出的理念,但这一切要以强大实力为后盾。”的新观点。
  二、综合安全观: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新视角
  1.综合安全观的形成
  王逸舟认为,综合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有两层特殊含义:一、从内涵上,同时容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二、行为主体上,拓展到比国家更大的层面。是多种行为体(包括民族国家和非民族国家单元)的共同安全(均衡安全)。综合安全观要求把以军事安全为中心的传统安全利益同个人安全、团体安全和全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利益结合起来,在它们之间保持某种均衡状态,避免“走极端”。
  构成综合安全观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权力和政治。首先,安全保障的基本内涵就是保障国家利益。王逸舟认为存在两种国家利益观:一种是传统的观念,另一种是基于全球化的理念。新的国家利益观在承认国家主权、民族生存与军事安全的前提下,要求以发展求稳定、以合作求和平,重视国际制度,“合作双赢”。其次,与传统安全观建立在“权力政治学”(power politics)之上不同,新的综合安全观大大扩展了“权力”的行使主体和范围,新的政治观不再是狭隘的国家政治、政府政治、政治家政治,而是全方位、多层次、日常生活的政治现象和过程。再次,新的安全观朝着更加全球主义的基点瞄准和靠近。
  2.综合安全观对非传统安全的意义
  综合安全观给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非传统安全问题内容涉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遭破坏、森林被毁和田地沙化、微型化基础上的核扩散、公海极地资源被污染或损耗性开发、太空及外太空变成少数军事大国的实验基地等”。尤其是恐怖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震撼世界。从国际安全和战略研究的角度观察,“9.11事件”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新起点。“美国以往那种我行我素、强权开道、蛮横打压的单边外交政策,会招致‘损人不利己’的恶果。”“这些严重事态已经或可能成为全球性‘公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较之20世纪末变得日益重要。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平等协商、认真对话、互谅互让、共同安全的思路与方式,才能使国际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它常常比实力政策和‘自助’方式更加利人利己。”[5]这正是综合安全观对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意义。
  3.综合安全观对国家安全思想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气质美培养是适应现时代人才高素质的需要,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使之向着高雅气质的方向发展。形体艺术训练即是培养大学生气质美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内容,也是终生培养气质美,适应社会需要的多种锻炼方法。  [关键词] 气质美 社会需求 形体艺术训练    1.气质美对学生的影响    气质美:身形流畅而有美感,行走轻盈而有活力,举止适当而又文明,是体健的结晶
期刊
\[摘要] 通过此词作者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表现作者孤独寂寞的忧愤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凄凉 悲伤 寂寞    宋代是我国词的黄金时代。在那灿若群星的极富盛名的词家中,李清照似一颗夺目的明珠,在此苑中闪耀着光华。她的词独树一帜,清丽婉约,隽秀蕴藉,尤多采用赋体,工于白描手法,以工丽的语言述怀言志,《声声慢》便是她后
期刊
[摘要] 图书馆员专业服务精神最能体现其职业性能,最能凸显其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员专业服务现状的阐述,分析图书馆员专业服务精神缺失的原因,从中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精神的培育和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员 专业精神 服务 培育    图书馆员是组成图书馆最能动、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专业的图书馆员,他们肩负着为读者全心全意服务的
期刊
[摘要] 通过探讨旅游活动中细微服务的内涵,强调在旅游经营活动中应从尊重游客,提高员工素质以及改善工作流程等方面加强对客人的细微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旅游 细微服务 以小见大    对于“旅游”,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将审美和自娱作为旅游活动的本质,因而认为旅游是一种消闲活动,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是为了丰富其经历和文化教养。从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上看,强调旅游的消遣性,是一种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这种现状给我国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并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子,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法,探讨我国应对跨国公司研发的对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能源 创新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期刊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众多的城市开始认识到城市形象在新时期的重要价值——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就赣州而言,如何深入发展宋城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是当前城市形象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个城市的居民
期刊
[摘 要] 电网企业是以终端销售电价与发电企业上网电价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成本后作为电网企业的盈利空间。终端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都由国家统一制定,电网企业没有制定价格的权利,具有一定刚性。因此,电网企业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关键词] 电网企业 成本管理    一、电网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加强成本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期刊
[摘要] 在古代,法律是宗教的一部分。它的产生方式是显而易见的。法律非为人所造、非出自民众的投票,法律与城邦同样的古老,它与建城人建立邦火同时。法律的创立,可谓与宗教同时。法律来自人们自身的宗教信仰。  [关键词] 信仰 宗教 法律 自由    库朗热在《古代城邦》一书中贯穿始终的思想,即信仰造就历史。在社会这个庞大的运作体制里,总有某种隐约不可见的根本生命原则。库朗热认为这一根本原则即信仰。信仰
期刊
[摘 要] 当前中国立法体制中,由国务院有关部委起草法律议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占较大的比例,这种现象的存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对此,我们应该通过规范立法体制、实现开门立法、提高人大代表议事能力、加强法律议案的审查和法律的备案等措施,改变这种现状。维护法制的公正和权威。  [关键词] 部门立法 规范立法体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
期刊
[摘要] 戏曲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直接影响节目播出效果,对受众起着示范、引导和熏陶作用。本文从善于插科打诨和巧用剧情内容几方面,结合我台一些工作实例,对戏曲广播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进行粗浅分析,以期更好愉悦受众,提高节目质量。  [关键词] 戏曲广播 主持人 语言技巧    2004年10月,潮州电台“戏曲之声”频率隆重开播。几年来,它已经扎根潮汕沃土,甚至远涉重洋,进入到国内外千千万万的“寻常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