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淑华(1976—),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
摘要:目的: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质量,提高筛查准确率。
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9月新生儿科500例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到一周内,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滴于滤纸上,采集2-3个直径大于8mm的血斑,然后把滤纸干血片送到疾病筛查中心进行监测,筛查出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结果:筛查的500例新生儿中,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阳性4例,苯丙酮尿症5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4%。
结论:加强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必须要不断地规范管理,提高采血的质量以及筛查的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36-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针对一些严重危害到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在症状出现前用快速、敏感、简便的检测方法进行筛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保健技术[1]。它可以有效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使得这些患儿可以与正常儿童一样成长发育,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苯丙酮尿症[1]。本文主要分析我院2013年1月-9月新生儿科的5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护理情况,具体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新生儿500例,其中男190例,女310例。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组织协调,实际筛查500例,筛查率100%。其中疑似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有7例(5男2女),疑似苯丙酮尿症8例(3男5女)。
1.2方法。
1.2.1采血时间。采血人员要在新生儿出生的72小时到一周内,在充分吃足了6-8次奶之后进行采血。此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避开了TST的生理性升高,而检查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苯丙氨酸氢化酶,从而致使苯丙氨酸以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对大脑造成损害,所以一定要在充分哺乳的基础上进行检查[2]。而且母乳的摄入能够增加婴儿体内的血容量,吸吮运动也可以提高婴儿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在恰当的时机进行采血可以提高一次采血的成功率。
1.2.2采血方法。采集血标本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最重要环节。采血人员要严格按照下列要求逐步进行:①采集之前对婴儿的床号和姓名进行核对,然后将婴儿置于操作台上,暴露出一足。对婴儿的足跟进行按摩或者热敷直至局部充血红润;②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将采血针沿婴儿足踝后侧向足底的外侧做垂直线,针头与皮肤呈40°-45°的斜角进刺,深度在2-3mm,用干棉签擦去流出的第一滴血,以免酒精与血液相混,将滤纸片靠近第二滴血,不能用力挤压,让血自然渗透到滤纸背面。至少要采集3个血斑,血斑的直径不能小于8mm,然后用消毒棉签对采血部位消毒止血;③将采集的血片置于清洁的空气中,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自然晾干后进行登记。采集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2℃-8℃的环境内保存,最后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监测[3]。
2结果
本次5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4例,苯丙酮尿症5例。由于采集血标本前准备充分,采集过程中操作规范,采取血标本一针成功的有492例,成功率为98.4%。
3讨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已被列入了《国家母婴保健法》[4]。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采血技术,提高一针采血的成功率,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患儿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针对我院进行的此次研究,主要有以下护理管理体会。
3.1加强科普。很多新生儿父母不能理解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父母直接反对进行筛查,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向家长科普有关此项技术的意义与方法。取得在我院生产的每一位新生儿的家长理解,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3.2规范采血。在采血过程中,我们的护理人员往往会碰到各种问题。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体会到,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能够有效提高一针采血的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取的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的穿刺点刚好是浅静脉的汇聚点,血流畅通,血量丰富,大大提高了一针采血的成功率,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也缓解了家长的紧张情绪[5]。
3.3严格标本的收集与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在采集和管理上都非常重要,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错误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的结果。笔者认为在采集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血片受到污染。标本采集后,若血斑还未干至深褐色,血片与血片之间不能重叠。而且,采集结束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以免错过最佳诊断时机。
笔者认为,筛查的成功率很大一部分是由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决定的,因此针对采血要制定规范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这不仅对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有重要作用,也符合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
参考文献
[1]辛晖.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09(27):225-226
[2]魏茂荣.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1329
[3]苗凤云.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09(05):619-620
[4]薛玲.新生儿疾病筛查学样采集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05):81-82
[5]蔡晓萍,周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9,11(186):119-120
摘要:目的: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质量,提高筛查准确率。
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9月新生儿科500例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到一周内,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滴于滤纸上,采集2-3个直径大于8mm的血斑,然后把滤纸干血片送到疾病筛查中心进行监测,筛查出一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结果:筛查的500例新生儿中,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阳性4例,苯丙酮尿症5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4%。
结论:加强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必须要不断地规范管理,提高采血的质量以及筛查的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36-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针对一些严重危害到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在症状出现前用快速、敏感、简便的检测方法进行筛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保健技术[1]。它可以有效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使得这些患儿可以与正常儿童一样成长发育,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开展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苯丙酮尿症[1]。本文主要分析我院2013年1月-9月新生儿科的5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护理情况,具体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新生儿500例,其中男190例,女310例。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组织协调,实际筛查500例,筛查率100%。其中疑似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有7例(5男2女),疑似苯丙酮尿症8例(3男5女)。
1.2方法。
1.2.1采血时间。采血人员要在新生儿出生的72小时到一周内,在充分吃足了6-8次奶之后进行采血。此时检查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避开了TST的生理性升高,而检查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儿体内缺乏苯丙氨酸氢化酶,从而致使苯丙氨酸以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对大脑造成损害,所以一定要在充分哺乳的基础上进行检查[2]。而且母乳的摄入能够增加婴儿体内的血容量,吸吮运动也可以提高婴儿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在恰当的时机进行采血可以提高一次采血的成功率。
1.2.2采血方法。采集血标本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最重要环节。采血人员要严格按照下列要求逐步进行:①采集之前对婴儿的床号和姓名进行核对,然后将婴儿置于操作台上,暴露出一足。对婴儿的足跟进行按摩或者热敷直至局部充血红润;②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将采血针沿婴儿足踝后侧向足底的外侧做垂直线,针头与皮肤呈40°-45°的斜角进刺,深度在2-3mm,用干棉签擦去流出的第一滴血,以免酒精与血液相混,将滤纸片靠近第二滴血,不能用力挤压,让血自然渗透到滤纸背面。至少要采集3个血斑,血斑的直径不能小于8mm,然后用消毒棉签对采血部位消毒止血;③将采集的血片置于清洁的空气中,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自然晾干后进行登记。采集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2℃-8℃的环境内保存,最后在规定的时间送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监测[3]。
2结果
本次5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4例,苯丙酮尿症5例。由于采集血标本前准备充分,采集过程中操作规范,采取血标本一针成功的有492例,成功率为98.4%。
3讨论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新生儿疾病筛查对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已被列入了《国家母婴保健法》[4]。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采血技术,提高一针采血的成功率,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患儿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针对我院进行的此次研究,主要有以下护理管理体会。
3.1加强科普。很多新生儿父母不能理解新生儿筛查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父母直接反对进行筛查,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向家长科普有关此项技术的意义与方法。取得在我院生产的每一位新生儿的家长理解,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3.2规范采血。在采血过程中,我们的护理人员往往会碰到各种问题。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体会到,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能够有效提高一针采血的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取的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的穿刺点刚好是浅静脉的汇聚点,血流畅通,血量丰富,大大提高了一针采血的成功率,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也缓解了家长的紧张情绪[5]。
3.3严格标本的收集与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在采集和管理上都非常重要,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错误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的结果。笔者认为在采集前,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血片受到污染。标本采集后,若血斑还未干至深褐色,血片与血片之间不能重叠。而且,采集结束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以免错过最佳诊断时机。
笔者认为,筛查的成功率很大一部分是由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决定的,因此针对采血要制定规范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这不仅对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有重要作用,也符合国家的优生优育政策。
参考文献
[1]辛晖.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09(27):225-226
[2]魏茂荣.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1329
[3]苗凤云.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09(05):619-620
[4]薛玲.新生儿疾病筛查学样采集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05):81-82
[5]蔡晓萍,周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9,11(18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