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似的走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家的鄱阳湖畔,老爷庙处也有一片草原,说是草原似乎有些夸张,它只不过是两山之间冲积而成的狭长的避风湖滩。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长势喜人。
  有多事者,从蒙古草原引进几匹良马,草滩用铁丝网围住,美其名“骑士山庄”。
  马天生喜爱原始粗犷的大草原,兼之水土不服,时隔不久,马便渐渐孱弱消瘦,精神萎靡。我想:也许,它本不属于这片狭窄的草地。
  每逢来老爷庙旅游,途经山庄,总会产生莫名的冲动,面对马哀怨、无奈的眼神,我隐隐不忍。只不过骑马的欲望一经点燃,便经久不衰,不可抑灭。
  我崇尚马的原始之风,深为被人类的驯化感到丝丝悲哀与不安。马自从被驯养,它便伴随人类,从野蛮的冷兵器时期,过渡到文明、和平的行程中,一路悲歌,一路奔来,马不可替代,功不可没。
  影视剧里的古战场,双方对垒,冲锋陷阵,千军万马经过一场残酷的搏杀后,尸横遍野,有人也有马。马多么无辜,它纯粹是战争的牺牲品。
  马极其温厚、和善,群居为主。倘若强敌侵犯,素来奔跑避让。蒙古马最富有情感,最具灵性,只要主人给予百般照料、万般爱抚,定会绝对忠诚,为了主人,愿意拼出最后一丝力,跑完最后一步路,哪怕倒下,也绝不畏缩。战场上,常常有这么动人的一幕,主人战死倒下,马却陪伴主人身旁,久久不忍离去。
  蒙古马天生野性十足,本性自然,自由驰骋,一旦被人类驯养,它便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任其鞭打坐骑,也绝不背离主人而去。
  人素来感情丰富,但相对于马,似乎有些逊色。人往往为了一己私欲,贪生怕死、虚与委蛇,甚至背叛。
  二
  有关马的文化源远流长,一马平川、一马当先、拍马溜须、马马虎虎—褒贬不一,但我崇尚它不畏难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向往万马奔腾的气场。
  茫茫黑夜,深山大川,人迷失方向时,老马竟能引领走出歧途。马与人素来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情感,赤兔马之死,足以印证马的忠诚,但它最终逃脱不了人类给它制造的悲惨结局。
  马背上的民族向来以马为傲,一生与蒙古马为伍。至今,草原继续沿袭着马文化的传统—下马酒,这本是迎接远征归来的英雄的最高仪式。那些流传下来的蒙文如此俊美飘逸,如此惟妙惟肖,我想:大概是受马牛羊形体的影响。
  时今,草原人继续沿袭戴哈达、喝下马酒,那是迎接远客的最高仪式。蓝色的哈达象征着蓝天,客人手捧盛满马奶酒的银碗,承天接地敬先祖之后,方可啜饮。细细品尝酒的滋味,恍惚之间,心与草原的天空、万物灵犀相通。
  三
  蓝天之下,牧民骑着摩托车放牧羊群,难道这就是草原的与日俱进?高速公路,一队摩托车狂飙,让我不得不沉思冥想。
  当我怀着十二分的心情,虔诚地走向大草原时,我想此行定能与马为伍,一同驰骋。旁侧的作家红枫老师是沈阳人,交谈中,他凝神聚思,兴致盎然地回忆起三年前骑马到草原采风的细节。那日,天下着粉雨,当他到达目的地时,汗水混合着雨水,湿了他的衣服。他笑笑说:“长途跋涉,竟然感觉不出!”我被他的气质感动了,同时敬佩他侃侃而谈的卓越口才。
  窗外的草原向后飞驰,我想要看到窗外的马群。然而,除了断断续续的牛棚羊厩,却未见着马,偶尔见牛羊悠闲地啃草,但也无奈地被铁丝网包围。
  车经过“孝庄皇后”的路标时,心陡地一震,这难道就是曾经被马奶与羊奶喂养的一代英明、端庄、绝美的孝庄皇后的故土?只是,如今的牛羊还在悠闲徜徉,马还在驰骋纵横吗?
  四
  居身江南,铺展眼前的不是绵帛起伏的丘陵与山峦,便是层叠的田畴,蜗居、行走于坚硬的建筑物之间,思维与视觉竟然被局限、围困,感觉近乎迟钝、麻木。偶尔湖边漫步,近看波光粼粼的湖面,银鳞翻飞,水鸟翔集;远眺一叶叶扁舟出没于空蒙、迷雾之中,白茫茫一片,倒显得空寂与寥廓。
  身处草原,视觉感官截然不同,景物迥异,耳目一新。苍穹之下,一望无际、天地合一的草原伸展着。牛羊徜徉于蓝天白云之间,让人感觉天旷地远,心胸与自然紧密贴合,舒张自如。
  “骏马奔驰辽阔的草原,钢枪紧握,战刀亮闪闪……”我被这激情高昂的气氛陶醉、感染,也曾数次做着草原的梦,到头儿来只不过“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我有雁的情意,却无它的羽翼,只得终日与梦相伴。
  先前,我总爱沉浸于张承志的《黑骏马》的情感深处,仿佛主人公般滚鞍下马,猛地将身子扑进青青的草丛之中,我悄悄地亲吻、咀嚼着这苦涩的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转瞬已过激情四射的年龄,那种迫切成愿的冲动终成镜中花、水中月。理智之年,感情似乎格外沉静、安恬。思想也格外不同。正如古代人推崇草原腾飞奔驰的骏马,现因时代与人观念的更新、交替,渐渐衍生出崇尚流水似的走马文化。
  蒙古草原,马本是这里的主人。“白云不动,山峰不动,河流似乎也没流动。马群动了,马群从草原飞驰而过,大地震动……”这是鲍尓吉·原野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中的描述。马生性爱奔驰,但善于改辙,紧跟时代变更步伐,这不能不说是马的幸运与睿智。
  五
  夜晚,宿營于安详、静谧的乌拉盖大草原,有幸在旗里欣赏巡回演出。
  如今,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五十六朵花异彩纷呈。为了大草原纵深发展,又有多少似骏马般的人投进这片草原,挖掘自己的聪慧,同心协力,献计献策呢?
  当我极目追寻马的身影时,不免有些失望。我带着疑惑置身于一片水草肥美、树木丰茂之地,面对江南水乡般的空旷草场,心里不免有些怅然与失落。同行作家纷纷抢拍镜头,我却无动于衷,百思不得其解。恰巧,这片草地的女主人从屋里出来。我问道:“来草原后为何迟迟不见马的踪影?”女主人带着惋惜与怅然若失的神情,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也许这里再也没有马了!要看马—只有到风景区了!”她指着这片茂密的草地说:“现在的草原被划分成棋盘一般,这一片归我家所有,现仅为草原风景区提供影视摄影与游客观赏。如今,草原交通便利,马又不能尽情奔跑。况且,单独养一匹马成本大,也难以留得住,谁还愿养马?”从女主人的语气里,我悟出她对马有一种难以割舍,却又无奈的情感。
  风景区的马,虽身居宽广的草原,但似乎看得出它徒然无奈的眼睛里隐着一种哀怨和委屈。四周隐形的围墙,限制着它的自由,不能任其驰骋奔跑,那瘦骨嶙峋的身体,整日驮载游客,其境况不比老家山庄的马好多少,这也许是所有马的悲哀与最后的归宿。
  我想,只要给马自由,它将重振雄风、驰骋草原,释放出蒙古马的天性。
  六
  马为人类的文明推进了一程又一程,蒙古的马文化由此达到了它的鼎盛与辉煌。历代的蒙古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传颂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历史典故。只是,现在的人因贪图安逸,从而改写了马的辉煌历史,缩减了马的辉煌进程。
  在这日新月异、高歌猛进的时代,它的主角光环虽已黯淡,但马文化和马头琴的旋律永远激发草原人奋发向上。
  如今的草原改良、培育稳健的走马,它与古老的传统观念大相径庭,从而改写了马评判的标尺,写就了蒙古马的崭新篇章,这与其说是马文化的传承与改良,倒不如说是马活在当代的幸运。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万籁俱寂的乌拉盖知青小镇有着蒙古马的光辉历史,那回旋的歌声,将永远回荡于这片草原的上空,同时伴随着狼的嚎叫。此时,我想到草原民歌《黑骏马》,它永远是那草原上对马的美好思念与祝福!
其他文献
无论农活多忙多累,每天在傍晚或者早起的时候,我总喜欢到菜园里走走,捉虫子、拔草或者浇浇水。久而久之,菜园就变成了我的挚友,有什么心事,我都喜歡蹲下来,在侍弄它的时候,和它唠叨唠叨。  寒冬远去,春暖花开,平整的菜园里,泛着新翻泥土的气息。越冬的韭菜从枯叶里,生出鹅黄色的嫩芽,园角边的几株蒲公英、车前草、荠菜纷纷长出嫩叶,在暖柔的风里抖动,那神情,好像同我述说蓄积了一个冬天的思念和希望。  清明至谷
期刊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龙潭河波涛汹涌的激流从30多米高的山岩上飞泻而下,宛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潜入幽谷山涧;又似铁马奔腾,翻江倒海、气势磅礴。“碧汉倒悬下山川,雾挂松竹上蓝天”,便是龙潭河瀑布群最壮观的景致了。  龙潭河旅游风景区,方圆64平方公里,位于鄂陕两省交界处的湖北郧西县羊尾镇。境内有银河飞泻、龙女出浴、天鹅戏水、金娃望杏、龙门双狮、天光一线、奇石神洞、火纸作坊、贡爷古居、龙子撞钟等60多个
期刊
一生中,总要去一次西藏,去聆听灵魂深处的梵音。  —题记     这是我们自驾去西藏的第三天。  今天一直在翻山越岭,相继翻越了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和4412米的高尔寺山,直接向高原挺进。  从泸定出来就能明显地感受到高原的气息了,空气中时常飘散着牛粪的气味儿。我们的车便在崇山峻岭中颠簸着缓慢前行。翻过一座山,另一座又在等着你了,真正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啊。盘山公路沿“之”字形蜿蜒而上,往上看时犹如
期刊
神龙下凡,横卧成山,名曰:天龙山。天龙山位于重庆市酉阳县甘溪镇与车田镇交界处,海拔1182米,是酉东最高峰。游天龙山,最好是在雨后初晴、薄雾生香的日子。像今天,就刚刚好。  我们沿着甘溪上车田的公路,蜿蜒盘旋而上时,天空开始变得狭窄起来,公路两旁绿茵满蓊郁,修竹摇苍翠。一阵阵清风不时从车窗灌进来,夹杂着丝丝缕缕涧泉洗新泥、草木弄野花的特有馨香,感觉像在林海前行,又像在众山的缝隙里穿梭。时而会担心前
期刊
“金鳌塔影”是莞城八景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休闲好去处。这地方就在东江和汾溪河的交汇处,由于地图形状像一只大鳌,故称金鳌洲。  金鳌洲原来叫金沙洲,传说古时金鳌被女娲斩断四足后,便与女娲所造之人为敌。观音见状,便用法力降服了金鳌,并带它云游四海。一天来到万江,金鳌见江河交织,万川入海,因此对此地依依不舍。观音看出它的心事后,于是放出一道金光,点化金鳌为大洲,故称金鳌洲。今天那只卧于江边的巨大金鳌,似
期刊
老朋友离开一年多了,每每想起,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认识老何是在一次供应商的答谢晚宴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太阳茂森集团,每年一到新年都要举行春茗及供应商联欢晚会。老何作为供应商老总也经常出席晚宴。席间敬酒,也只是寒暄几句。宴会的保留节目必是移步歌舞厅,高歌一曲,同时加强供需双方的沟通及情感联络。这时突然听到一位点歌小姐说:“何总,该你了!”随着深情且悠扬的音乐响起,老何唱道:“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
期刊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身体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问候。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近些年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微信拜年、网络视频拜年等。  拜年一般在初一至初五,腊八以后到年关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正月初五至十五这段时间走亲戚为拜晚年。  大年初一凌晨三点至五点拜年
期刊
早就听闻登上彤华山巅就可欣赏到龙南古八景之一“岿美晴岚”,一直心向往之,于是驱车前往。  岿美晴岚,顾名思义,岿美山晴朗天气里云缭雾绕,山峦时隐时现,云海莽莽苍苍,神秘莫测。若是太阳出来,水汽、雾气如飞珠泻玉般美妙,如仙女戴着面纱影影绰绰。要想瞧见它那迷人的倩影,就要从它对面的彤華山脚下开始攀登。  彤华山,又名五指山,形似向上伸展的右手掌。山脚下,一片生态绿植园映入眼帘。此刻,杨梅已脱掉了裹着的
期刊
二十多年前,我因羡慕县城的繁华,选择了城郊中学读高中。这所学校也是第一年在我们镇招生,它在全县高中的排名不靠前,我的同学基本没有选择填报,最后只有我一人被录取。  报名那天,父亲安顿好我,就急忙坐车回了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白天还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寝室,等到夜幕降临时,一下子冷清下来。原来,其他同学家都比较近,报名有两天时间,他们基本都是报了名,放好行李就回家了,等第二天下午再回学校。长长的一排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