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于通过想象、品读、议论的多种方式走进语言文字的内部,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想象 品读 议论
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充满了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一篇优秀的作品,除了文章的内容外,语言的表达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使学生对这种具体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他的语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早》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借以贯穿三味书屋中介绍梅花的描写以及鲁迅小时候关于“早”的故事,说明了要像梅花和鲁迅先生那样时时早,事事早,做“春风第一枝”。
细细品读这位大家的文笔,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年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文章开始介绍去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不用“参观”而用“访问”,正预示着这并不是简单地参观,也不仅仅是介绍三味书屋之后的自然触景生情,文章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读后让人感受到了三味书屋特有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给予学生文学的熏陶和人物品格的影响。
文章读完了,如同纯净疏淡的清香也沁入了人的心房。那隽永平淡又流畅的文笔,那形散神聚过渡自然的写作手法,让人意犹未尽……
如此好的作品仅达成理解课文内容,体悟鲁迅珍惜时间的精神这样的目标是不够的,而带领小学生去文中进行一番“神摄”又非易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做一点尝试,扣住开篇第一句“深冬,酿雪的天气”,引发学生想象、思维,体味语言,感悟谋篇,综合培养语感,定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想象“深冬,酿雪的天气”,把握整篇文章特有的基调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很多教师忽略了,其实开篇的第一句就把人带入了那种特有的情境。总体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提问:作者访问三味书屋是在什么时候?
(深冬)什么时间是深冬,那时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学生立即描述出了寒风呼啸,河水结冰,百花绝迹,小草枯黄等萧瑟的冬景。继续引导学生想象:深冬酿雪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雪有没有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想象:天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低低的压在天边,寒风卷着树叶呜呜地叫着,滴水成冰……就在冬天最寒冷的季节这样阴翳的天气中去访问,人们的心情怎样呢?带着这样的情绪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深冬,酿雪的天气”,为理解主旨进行铺垫
第二次谈到这句话,是在作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纯净疏淡的清香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疑惑?原来是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那一丝清香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可贵呀。进而迈进后园发现腊梅开得正盛,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对作者的那种喜悦、爱惜之情自然理解。再问,梅花仅是美才让作者喜爱吗?学生因有了对深冬快要下雪的天气的体会,很容易领悟到梅花最可爱是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开放了,开得真早!那种精神的可贵让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突出了中心。
三、小议“深冬,酿雪的天气”,体味文章语言特点及作者精巧谋篇的功力
在完成全文的教学后,再看这一句。推想,作者为什么开篇先写这一句?结合上述两点,由此引发学生对文章精巧谋篇的体悟。再读再问,冬天里那种极度的寒冷是什么样的?作者只用了一个字就完全写出来了,还带给人无穷的想象,学生体会到“酿”字运用得精妙,文中还有哪些语言有这样的特点,再进行讨论。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我探索和发现,可以感受到作者隽永自然又含蓄朴实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语感 想象 品读 议论
汉语与其他语言不同,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充满了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一篇优秀的作品,除了文章的内容外,语言的表达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使学生对这种具体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他的语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早》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借以贯穿三味书屋中介绍梅花的描写以及鲁迅小时候关于“早”的故事,说明了要像梅花和鲁迅先生那样时时早,事事早,做“春风第一枝”。
细细品读这位大家的文笔,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年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文章开始介绍去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不用“参观”而用“访问”,正预示着这并不是简单地参观,也不仅仅是介绍三味书屋之后的自然触景生情,文章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读后让人感受到了三味书屋特有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给予学生文学的熏陶和人物品格的影响。
文章读完了,如同纯净疏淡的清香也沁入了人的心房。那隽永平淡又流畅的文笔,那形散神聚过渡自然的写作手法,让人意犹未尽……
如此好的作品仅达成理解课文内容,体悟鲁迅珍惜时间的精神这样的目标是不够的,而带领小学生去文中进行一番“神摄”又非易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做一点尝试,扣住开篇第一句“深冬,酿雪的天气”,引发学生想象、思维,体味语言,感悟谋篇,综合培养语感,定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想象“深冬,酿雪的天气”,把握整篇文章特有的基调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很多教师忽略了,其实开篇的第一句就把人带入了那种特有的情境。总体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提问:作者访问三味书屋是在什么时候?
(深冬)什么时间是深冬,那时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想象,学生立即描述出了寒风呼啸,河水结冰,百花绝迹,小草枯黄等萧瑟的冬景。继续引导学生想象:深冬酿雪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雪有没有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想象:天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低低的压在天边,寒风卷着树叶呜呜地叫着,滴水成冰……就在冬天最寒冷的季节这样阴翳的天气中去访问,人们的心情怎样呢?带着这样的情绪读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深冬,酿雪的天气”,为理解主旨进行铺垫
第二次谈到这句话,是在作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纯净疏淡的清香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疑惑?原来是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那一丝清香对于人来说是多么可贵呀。进而迈进后园发现腊梅开得正盛,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对作者的那种喜悦、爱惜之情自然理解。再问,梅花仅是美才让作者喜爱吗?学生因有了对深冬快要下雪的天气的体会,很容易领悟到梅花最可爱是在百花凋零的寒冬,开放了,开得真早!那种精神的可贵让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突出了中心。
三、小议“深冬,酿雪的天气”,体味文章语言特点及作者精巧谋篇的功力
在完成全文的教学后,再看这一句。推想,作者为什么开篇先写这一句?结合上述两点,由此引发学生对文章精巧谋篇的体悟。再读再问,冬天里那种极度的寒冷是什么样的?作者只用了一个字就完全写出来了,还带给人无穷的想象,学生体会到“酿”字运用得精妙,文中还有哪些语言有这样的特点,再进行讨论。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我探索和发现,可以感受到作者隽永自然又含蓄朴实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