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189
余生也幸,作为一个教师,生在当今之世,比起解放前的那些教书先生,工资薪酬不可谓高,亦不可谓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多,办学条件不可谓不好。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余心始终有愧,觉得与解放前相比,我们的语文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解放前我们的人口是5亿多,现在十四亿,是解放前的近3倍。解放前像鲁迅、茅盾、沈从文之类的文学家璨若星河,王国维、季羡林、陈寅格这样的国学大师也是数不胜数。而现在,虽然莫言也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们在文学和国学方面的人才却与鲁迅他们那个时代相差太远。教育投入增加了,办学条件改善了,而人们的语文水平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被功利绑架了。
一个国家的语文水平怎么样,关键是看老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
当今的教师,不仅像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教师,包括城市、大城市的教师,在他们的教书生涯中,揭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外衣,骨子里都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背着你的职称从初级向中级、高级一步一步向上爬。爬得越高,领到的工资越多,头上的光环越亮,不仅能吸引别人羡慕的眼光,连领导对你也客气三分。若是你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是初级,不仅领到的工资比那些爬得凶的人相差两三千(相当于你工资的一半),而且也自感像被人讥讽读了半辈子的书却连秀才也没有捞到的孔乙己那样低人一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了解职称内幕的人都知道,职称的高低就看你得到的“花花纸”多不多,还有就是看你舍不舍得花钱发表一些所谓的论文,甚至去抄袭、剽窃别人的东西。似乎可以这样说,职称高不高就看你舍不舍得牺牲一个人作为老师的宝贵东西,而跟一个人读书的多寡,语文水平高不高,书教的好不好,以及有没有奉献精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正因为如此,那种不学无术,只想着用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把自己的职称搞上去的老师就不用说了,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正派的语文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为了从学校领导那里得到“花花纸”,你就得拼命让自己的学生考出好的分数。为了分数,什么鲁迅,什么托尔斯泰,什么高尔基什么巴尔扎克什么雨果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须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语文试卷,把他们训练成考试机器,让他们学会怎样让自己的答案跟改卷老师的答案一致。只有学生考试分数上去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你评职称必需的“花花纸”。至于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让他们懂得怎样让自己的答案与改卷老师的一致跟学好语文有多大关系,后面我还要讲到。
讲了现在的语文老师都是为了自己的职称而教,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学生又是为什么而学。学生要进重点中学,要进大学,肯定避免不了要考试,这其中就包括语文考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古已有之”,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看考的是什么东西和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学生的答案对还是错。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不是就一直被我们批判吗?现在的语文考试从中考到高考,阅读理解题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某些人的话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用读不读得懂别人文章里的某一句话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改卷人或出试题的人自己读没有读懂这句话还是个大问题。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不就闹了一个大笑话,不少考生感叹十年寒窗就这样输给了一条发出诡异的目光死鱼,就连原文的作者巩高峰也自嘲被自己写的这死鱼诡异的目光打败。这也难怪,后来官方公布的答案又是欧·亨利,又是魔幻色彩,这肯定是巩高峰写这篇小说时没有想到的。无独有偶,曾经因“抽屉文学”享誉全国的北京大学才子余杰在他的《欲说还休得语文》里也讲到,有一次他偶然看到自己的一篇文章被某本语文学习资料变成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出于好奇他试着做了一遍。题目共有十道,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居然一道都沒有做对。最让他想不通的,是其中有一道选择题(选择题是所有语文阅读理解题里最简单的),在他那篇文章的一句话下面画了一条线,问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下面给出了四个选项。他那篇文章刚写不久,他对这满有把握,但结果还是做错了。
可能不用我再举例,大家就能明白,这些胡编乱造的所谓的语文阅读理解题跟那些生动有趣的经典名著相比简直就是垃圾,就是一堆堆的死老鼠。但是老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拿花花纸,学生为了考高分上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大家都放着浩如大海的名家名作不教不读,而是整天把这些死老鼠放在嘴里翻来覆去的嚼。边嚼边吐,但为了评上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他们吐完后一边用手捏着鼻子,一边把那只还没有嚼烂的死老鼠塞进嘴里忍着恶心接着嚼。就看谁的胃承受能力强,谁就能评上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我们不是口口声声批判八股取士对古代读书人的毒害吗,我看现在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毒害比起八股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段时间课改红人温儒敏甚至宣布以后的高考语文改革还要加大阅读量,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做不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听了之后惊出一身冷汗,连心都惊的冰凉冰凉的。
前段时间出了一个读书红人,这就是被称之为流浪大师的沈巍。他的学问也许并不比很多人高,但有一点却是我非常羡慕的,那就是他因为是捡垃圾的,不用评职称,也不用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所以不用做阅读理解题,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所以他虽然整天和垃圾打交道,但他很快乐。虽然同是读书人,比起我们这些为了评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人来,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为他从自己喜欢的书里面读出了乐趣。所以我认为,我们语文教育水平要提高,就要让老师摆脱职称,学生摆脱阅读理解题,像沈巍那样,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自在的读书。
余生也幸,作为一个教师,生在当今之世,比起解放前的那些教书先生,工资薪酬不可谓高,亦不可谓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多,办学条件不可谓不好。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余心始终有愧,觉得与解放前相比,我们的语文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解放前我们的人口是5亿多,现在十四亿,是解放前的近3倍。解放前像鲁迅、茅盾、沈从文之类的文学家璨若星河,王国维、季羡林、陈寅格这样的国学大师也是数不胜数。而现在,虽然莫言也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们在文学和国学方面的人才却与鲁迅他们那个时代相差太远。教育投入增加了,办学条件改善了,而人们的语文水平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被功利绑架了。
一个国家的语文水平怎么样,关键是看老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
当今的教师,不仅像我们这样的乡镇学校教师,包括城市、大城市的教师,在他们的教书生涯中,揭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外衣,骨子里都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背着你的职称从初级向中级、高级一步一步向上爬。爬得越高,领到的工资越多,头上的光环越亮,不仅能吸引别人羡慕的眼光,连领导对你也客气三分。若是你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是初级,不仅领到的工资比那些爬得凶的人相差两三千(相当于你工资的一半),而且也自感像被人讥讽读了半辈子的书却连秀才也没有捞到的孔乙己那样低人一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了解职称内幕的人都知道,职称的高低就看你得到的“花花纸”多不多,还有就是看你舍不舍得花钱发表一些所谓的论文,甚至去抄袭、剽窃别人的东西。似乎可以这样说,职称高不高就看你舍不舍得牺牲一个人作为老师的宝贵东西,而跟一个人读书的多寡,语文水平高不高,书教的好不好,以及有没有奉献精神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正因为如此,那种不学无术,只想着用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把自己的职称搞上去的老师就不用说了,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正派的语文老师,为了自己的职称,为了从学校领导那里得到“花花纸”,你就得拼命让自己的学生考出好的分数。为了分数,什么鲁迅,什么托尔斯泰,什么高尔基什么巴尔扎克什么雨果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必须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语文试卷,把他们训练成考试机器,让他们学会怎样让自己的答案跟改卷老师的答案一致。只有学生考试分数上去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你评职称必需的“花花纸”。至于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让他们懂得怎样让自己的答案与改卷老师的一致跟学好语文有多大关系,后面我还要讲到。
讲了现在的语文老师都是为了自己的职称而教,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学生又是为什么而学。学生要进重点中学,要进大学,肯定避免不了要考试,这其中就包括语文考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古已有之”,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看考的是什么东西和用什么标准来判定学生的答案对还是错。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不是就一直被我们批判吗?现在的语文考试从中考到高考,阅读理解题都占了很大的比重,用某些人的话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用读不读得懂别人文章里的某一句话来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改卷人或出试题的人自己读没有读懂这句话还是个大问题。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不就闹了一个大笑话,不少考生感叹十年寒窗就这样输给了一条发出诡异的目光死鱼,就连原文的作者巩高峰也自嘲被自己写的这死鱼诡异的目光打败。这也难怪,后来官方公布的答案又是欧·亨利,又是魔幻色彩,这肯定是巩高峰写这篇小说时没有想到的。无独有偶,曾经因“抽屉文学”享誉全国的北京大学才子余杰在他的《欲说还休得语文》里也讲到,有一次他偶然看到自己的一篇文章被某本语文学习资料变成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出于好奇他试着做了一遍。题目共有十道,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居然一道都沒有做对。最让他想不通的,是其中有一道选择题(选择题是所有语文阅读理解题里最简单的),在他那篇文章的一句话下面画了一条线,问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下面给出了四个选项。他那篇文章刚写不久,他对这满有把握,但结果还是做错了。
可能不用我再举例,大家就能明白,这些胡编乱造的所谓的语文阅读理解题跟那些生动有趣的经典名著相比简直就是垃圾,就是一堆堆的死老鼠。但是老师为了让学生考高分拿花花纸,学生为了考高分上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大家都放着浩如大海的名家名作不教不读,而是整天把这些死老鼠放在嘴里翻来覆去的嚼。边嚼边吐,但为了评上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他们吐完后一边用手捏着鼻子,一边把那只还没有嚼烂的死老鼠塞进嘴里忍着恶心接着嚼。就看谁的胃承受能力强,谁就能评上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我们不是口口声声批判八股取士对古代读书人的毒害吗,我看现在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毒害比起八股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段时间课改红人温儒敏甚至宣布以后的高考语文改革还要加大阅读量,要让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做不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听了之后惊出一身冷汗,连心都惊的冰凉冰凉的。
前段时间出了一个读书红人,这就是被称之为流浪大师的沈巍。他的学问也许并不比很多人高,但有一点却是我非常羡慕的,那就是他因为是捡垃圾的,不用评职称,也不用上重点中学和大学,所以不用做阅读理解题,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所以他虽然整天和垃圾打交道,但他很快乐。虽然同是读书人,比起我们这些为了评职称和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人来,那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为他从自己喜欢的书里面读出了乐趣。所以我认为,我们语文教育水平要提高,就要让老师摆脱职称,学生摆脱阅读理解题,像沈巍那样,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自在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