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装置艺术对益阳城市形象提升的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装置艺术已成为主流艺术形态之一,在世界当代艺术展览中与架上绘画和媒体艺术并驾齐驱,能有效地将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与静态的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动态性,更能突出内容,贴近精神需求,反应时代的特征。在提升城市形象的过程中,公共装置艺术既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能作为文化坐标。作为湘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益阳,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装置艺术,促进城市意象的整体构建,提升古城的活力,丰富其内涵,提升其艺术氛围。
  【关键词】:公共装置艺术;城市形象;益阳
  一、装置艺术的涵义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Art)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当代艺术中是重要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包容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与艺术史中出现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着密切联系。在1961年,William C. Seitz 首次对装置艺术做出了界定[1]。然而,Seitz只是强调了对“实物”的使用,而没有凸显“实物”使用背后的一种思维意识。发展到90年代,艺术选用题材更为广泛,涉及了当代人思想和生活的多方面,如环境保护、世界和平、多种文化等[2]。Michael Kimmelman(1998)[3]指出,装置艺术在文献记录功能方面的潜能可能远远超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装置艺术才在中国兴起。从90年代开始,其从模仿转入本土创造和融入社会。
  二、城市特色和形象
  一座城市固有的、独特的属性被称为城市特色,主要用来区分、识别城市的根本,一般体现在内容与层次两个方面。从城市特色的内容方面看,主要有自然、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或者是上述若干方面的整合体现[4]。从城市特色的层次角度来说,则分为中国特色、区域特色、本市特色三个层次[5]。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城市风貌和城市职能是城市特色的主要要素。任何城市都有本市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是构成城市特色最内在、最持久的本底要素,这种独特和唯一性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石。
  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特色形象也应逐步提升,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新的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而城市中的公共装置艺术则像城市形象的名片一般,传答着城市最富特征的文化魅力,尽管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不断增加,但其呈现效果良莠不齐,因此有必要厘清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吸取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找到其合适的衔接点,使公共装置艺术更好的为提升城市形象服务。
  国内目前有一些城市如北京地铁的青花瓷设计,传递着北京身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杭州南宋御街“杭城九墙”让这件公共装置艺术作品凝聚了市民的集体记忆,记录着当年古杭城,塑造了一个有故事的城市形象,深圳老市委门前的公共艺术雕塑“拓荒牛”则代表着深圳人民勇于开拓的精神,是深圳特区的城市精神形象,1999年创作的公共艺术群雕《深圳人的一天》表现18位来自深圳各行业普通人代表的一天,这类公共艺术则体现那个时代公共艺术平民化,体现深圳这座城市包容性和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都较好的为提升城市形象做出贡献,但公共艺术并没有在中小城市得到普及,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则相对成熟,在1982年纽约市议会通过《百分比艺术法》,规定预算在2000万美元以内的公共工程,必须拨出不低于1%的费用作为公共艺术品设置。可以想象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装置艺术的重要性,公共装置艺术品的艺术呈现形式多样化,艺术表现的空间和手法也具包容性,因此,结合政府的政策,在纽约的图书馆、学校、医院、公园、法院、码头、警察局、消防站甚至窨井盖,都纷纷出现公共艺术踪迹,并且在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公共场所艺术计划”都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政策性保障,例如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公共艺术作品《云门》,用不锈钢材质的无缝拼接成的大体量作品,灵感来源于液态水印,让作品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不同角度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独特景致,体现了芝加哥这座富有现代感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合理的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能促进城市意象的整体构建,使周遭具体地凝聚为一个场所,活化周围的空间,巧妙地将城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元素予以衔接和强化,使存活于主体心理中的个别意象凝练,提升为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共同印象,使得那种飘忽、游离的不确定感的城市印象变得清晰稳定而统一,公众通过公共艺术作品能体会到城市最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气质,对于公众来说,也是一个艺术熏染的过程,在这种艺术生活化形式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城市的形象,所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在中小城市的普及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益阳城市形象的提升
  本文选取益阳市的公共空间,对城市的过去历史传承、现在城市形象树立、未来城市发展三方面,进行设置公共装置艺术作品对提升城市形象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公共装置艺术对益阳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可行性研究,2016年1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益阳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像东门口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湖南益阳石码头明清古巷风格独特、格局完整。其巷内“拱券撑墙”建筑风格为全国独有;在2013年发掘的兔子山遗址,已被列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安化千两茶、梅山剪纸、益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省内外,这些都是益阳这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这些遗迹不仅仅需要被合理保护,更需要以一种视觉化代表性的实体予以深化公众对益阳城市的印象,而合理设置公共艺术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使老一辈居民可以回忆,新一代的居民得以记忆和传承,更是对我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举措。
  其次,公共裝置艺术对宣传城市文化形象的可行性研究,益阳市城区现阶段公众密集度多集中在秀峰公园、回龙山、益阳大道的梓山湖、万达广场、桃花仑凯德广场、华天商业圈、赫山庙商业圈等地;公众流动性场所如益阳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在这些益阳市民集中的公共空间设置地标性公共艺术作品或互动型公共艺术作品,使公众对其公共艺术造型审美的提升,提高公众参与度,在提升市民的精神文化修养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再次,公共装置艺术对城市未来发展精神文化形象塑造的可行性研究,根据益阳市未来城市发展以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形成设施完善、配套齐全、适宜居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目标。有鉴于此,城市公园的扩建,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社区和城郊各项配套设施完善,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共装置艺术大到公共的建筑、城市的规划、景观艺术营造,小到公共空间场所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演变成具有公众审美意识美学艺术,更为长远的影响并提升城市形象。
  四、结论
  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经营的资本,同属于竞争资本的范畴,并且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资源、增量资源。
  公共装置艺术的艺术多元性为益阳城市的特色塑造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优秀的公共空间装置艺术设置不仅对城市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为塑造城市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提供保障,也是对当地市民审美意识培养,从城市的环境美化到其城市市民的精神层次的提升,从而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阿纳森, 邹德侬, 阿纳森编. 西方现代艺术史[M]. (美)阿纳森编, 1986.
  [2]. 徐淦. 什么是装置艺术[J]. 美术观察, 2000 (11): 69-73.
  [3].Kimmelman M. Installation art moves in, moves on[J]. The New York Times, Section, 1998, 2: 1.
  [4].袁中金, 朱建达, 李广斌, 等. 对小城镇特色及其设计的思考[J]. 城市规划, 2002, 4: 49-50.
  [5].任巨英, 邵爱云. 试谈中国小城镇规划发展中的特色[J]. 城市规划, 1999 (2): 45-47.
其他文献
【摘要】: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两本书,《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一百个人的十年》是记录中国文革亲历者往事的回忆录,两本书都是描写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事,同一时期内,发生在两个国家迥异的故事。自两个不同的国家发生在同一个时代的故事,国情不同,背景不同,两个独立的文化,然而我却被被他们故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所震撼,——自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两国都是处于自
期刊
【摘要】:在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信息化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传媒方式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应用者和受众,受新媒体的影响方面和程度绝不容忽视。在这种环境下,如果青年没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缺乏辨别和抵制能力,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迷失方向。  【关键词】:政治方向;新媒体;大学生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不同时期,一直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
期刊
生命的容颜,可以写,也可以画,更可以体认妙悟;  生命的样式,可以说,也可以诉,更可以湛然亲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白红卫先生。五月的一天,他携子来西安旅行,我受朋友之托接待了他。我们一见如故,交谈了很多。谈到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蕴,上海弄堂里的奇闻趣事,秦沪知名的地方小吃;还谈及陕西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和高建群,我们畅叙《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怀念狼》以及《最后一个匈奴》;又漫无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于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民族风俗的自然体现,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供给。其舞蹈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涵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舞与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冲击着民族民间舞的再发展,其传承也出现青黄不接的状态。本文将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传承与发展;整理资源;培养演员  一
期刊
【摘要】:自80 年代改革春风吹来,流行音乐蓬勃发展。随着流  行音乐广泛普及,将流行音乐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音乐之基本要素、  音乐之形态、音乐之美早已不是罕见之事。流行音乐中使人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的是它通俗易唱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音程则是旋  律运动最基本的要素。音乐作品是通过音程创造与现实相关的形象特  征,构成思想中情感上的连续性和性格上的确立性。  【关键词】:流行音乐;旋律
期刊
【摘要】:目前,全球发展趋势是将经济与文化进行融合,所以在设计创意产品中非常有必要融入文化元素。全球经济一体化再给国家文化发展造成压力的同时,也会让我国的文化价值发生改变。因此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创意产品的时候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创意产品中,弘扬与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的发展,完成人们对文化与消费的要求。  【关键词】: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元素;研究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徐华翎的代表作品《香》系列出发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了解徐华翎追求自我和纯净的创作理念,归纳总结出徐华翎在创作中题材选择的原因、画面色彩的运用技巧、画面构图的独特创造等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體现在创作中。通过具体案例,结合徐华翎绘画的艺术形式,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其中的艺术内涵,以求更好地理解其工笔人物画背后的艺术精神和表现价值。  【关键词】:新工笔画;徐华翎;女性绘画
期刊
【摘要】:收录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过客》,里面主要展示了三个不同的人物意象,坚持前行的过客,止步不前的老翁,还有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他们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可以说是鲁迅在不同精神层面的外化表现形式。三者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看作鲁迅矛盾的精神层面的外化,最终过客选择坚持前行,鲁迅也选择了继续反抗绝望。  【关键词】:《过客》;鲁迅;老翁;小女孩;过客;人物意象  《过客》创作于
期刊
喷嚏激荡风浪,  沐浴团抱汪洋,  扁舟上夜行的黑影呀,  意欲駛向何方?  咸鱼睡满排挡,  亘遍桌旁,  鱼眼诡异的光,  射穿花苞待放。  请不要着急呀,  烈日无法灼伤理想。  沿着稻香的大海奔跑,  毗邻童时的美好。
期刊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热点新闻”的时代性、如何反应“热点新闻”的现实因素以及“热点新闻”给观念艺术带来的争议性。分别从观念艺术对热点新闻的表现方式以及热点新闻对于观念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观念艺术;热点新闻;信息时代  引言  艺术领域的“观念”最早是20世纪中叶由美国音乐家弗林特提出,之后很多赞同观念取代艺术的物质形态创作的艺术家们,将艺术创造归结为艺术创作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