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满激情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68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专家学者研究的策略众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解决的良策。本人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实践工作总结出教师对语文教学要有激情。只有拥有这种情怀,方可谈其它,否则一切皆空。
  一、名师皆对教学都充满激情
  研究表明,大凡成功的名师,无不有着对语文教学的一腔热血,充满真挚和执着之情,从于漪老前辈的语文教育生涯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她倡导的生命教育,还是课堂教学艺术,抑或是她研究的课题,始终离不开一个“情”字,聆听她的报告,观看她上公开课,研读她的文章,都有着满腔的激情和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可谓一个“情”字了得,让我等后辈见识了一个八十高龄的语文教育者的情怀。我最熟悉和敬佩的余映潮老先生,从教几十年,搞教研多年,五十岁重返讲台,倾心研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成果丰硕。退休后依然把根扎在语文教育教学教研这块沃土里,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以至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钟情于语文教研,他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务实、严谨、厚重的作风,深受语文界教师的喜爱和推崇,他行走在语文天地间,引领着中学语文教学的前沿,不能不说是归功于他的坚韧和激情。
  我教了20多年的语文,从事教学研究多年,长期上课和听课,总感到没有激情的课堂,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语文教育。如何让教师从沉闷、刻板的教学程式中摆脱出来?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成为语文教研的难题,也始终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苦苦找寻解决之路,到目前为止,无力改变什么,在此,只有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要充满激情。只有带着激情去面对,把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地做好,才有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倡导构建激情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核心,是主阵地,是塑造师生的精神高地,是文化的、情感的栖息地,教师在这个天地里,必定要有激情,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师要充满激情”。
  三、怎样构建语文激情课堂?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一)构建语文激情课堂须依本求活
  首先,教师要对语文充满热爱。教好语文必须充满自信,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教与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
  其次,教师要有思辨的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形成独特的风格,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规划出不同的教学预案,变换着教学方法,不仅要备好每一节课,还要上好每一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如何讲学生才喜欢听,如何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让学生浸淫在文学、文化的氛围中,课堂教学激情不求而至。
  再次,教师对教材要熟谙于心。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科书为主,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很重要。我们发现少数教师有误读文本的现象,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预设和传授的内容脱节,因而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每课的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敢于取舍,要始终抓住文本,灵活运用教材,让文本站立起来,把课教活。
  教师若能够对教材——心中明了,对学生——了如指掌,对教案——精心设计,对课堂——充满激情,我坚信激情课堂将会处处有、时时在。
  (二)构建语文激情课堂须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构成,就是将作者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融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这种共鸣一旦出现,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神。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达到了最佳状态。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达到这种状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构建语文激情课堂须语言丰富
  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一直在思考,就语文课而言,教师的语言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文而变,如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生动形象,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千变万化,不同教师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就说上个月听了上海的程红兵和北京的程翔二位名师来合肥上展示课,语言风格就大不相同,不管怎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直接或间接抑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教师的语言丰富多彩了、充满魅力,语文课才会更吸引人、更打动人,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光辉!
  (四)语文激情课堂须因人求活
  教师对教学要充满激情,就应该突出“因人求活”的理念。激情的源头来自于教师的爱心,一切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舞台,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不能一把尺子去量。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把课教活,还要真正让学生“学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好奇心,要及时解开症结,指点迷津,要适时点拨,推动学生思维进程,有效矫治思维盲点,激活学生思维,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前不久在新华学院的大礼堂,听了魏书生的报告,认为他在上个世纪做得最突出的、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尊重个体,尊重每一名学生。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因人而活”,哪怕有基本的体现,那我们的课堂再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千课一面的局面,也许将会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充满生气的局面。教师充满了激情,学生才会充满了活力。
  (五)语文激情课堂须“因情而动”
  教师对教学要充满激情,就应该注重“因情而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的体会,联系一些著名教师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要有轻松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默契,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只有在师生心态以及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状态中,学生才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心情舒畅自由,思维才会活跃,能高效地进行语文活动,达到师生情感沟通,和谐互动,共同成长。一些著名特级教师都是十分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
  其次,要注重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多向交流、互动,彼此感召。我有较深的体会,每每给学生上课、讲座,我总是注重和学生互动,通过他们听的状态,记的情况,思考的情状,回答问题的表情,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多向交流,往往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沉醉于其中,学生也乐此不疲。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想多向交流,就要善于设计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怡人心境、动人心魄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新知,提供读、写、听、说、思、辩的时间和空间,以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再次,要选准动情点。因情而动就要选准动情点,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课文表现了自然景色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形象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看教师怎样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使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感染,与之共鸣。我们不妨多思考怎样选取动情点?如具体到讲解课文时,叙事性作品可选在高潮处,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最紧张、最尖锐的阶段,也是人物情感和性格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之时,最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哲理性文章,可选在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体现全篇主旨和意境的警策之言,抓住激情是非常有效的。思辨性文章可选在有疑处,思源于疑,疑引人思,有了疑问,思维活动才能不断进行,情感才能不断被激发。平实的文章可选在无疑处,语文课文中有好多地方看似浅显,以为明白了,其实不然。如果细细揣摩,将会品味出其中的深意和妙处,从而受到启迪。
  激情是语文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缺乏兴趣,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课堂实效不高。要想追求语文的诗意,打动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就要因情而动。就需要一个教师以自己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语文课堂才具有浓烈情感色彩,学生才会拥有丰富情感世界。
  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来支撑。若教师没有激情,追寻诗意、高效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在努力追求一种境界:即教师在课堂上有激情、有活力,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语文课堂漫溢着浓烈的情感,如一泓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乐滋滋读书、主动求知和探索。力争培养出有激情、悟性和灵性的学生,享受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快乐和成功会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一位教师要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更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尽快入门,并且喜欢英语。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呢?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掌握一定的教方学法并遵循教学原则。  1、听说领先的原则  明确听、说、读、写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学习口语是读和写的开路先锋、相互促进的,这四者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氛围 思维 评价 质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
期刊
当今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改变教育观念,正确把握现行教材,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着力改革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怎样去做呢?下面,我结合当前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数学教学要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期刊
摘要:为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本文研究了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着重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与方式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应用意识    一、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回归生活的意识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学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而舍弃了数学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结果的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对于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认为学校、教师、学生必须对英语素质教育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以“分”来评价学生的观念,注重启发式教学,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英语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提高其身、心素质和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方能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教
期刊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它的发现在科学上和技术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人类对于电磁现象本质的认识,推动了电磁学理论的发展,而且在实践上开拓了广泛应用的前途。在电工技术中,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发电机、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为充分而方便地利用自然界的能源提供了条件,在电子技术中,广泛地采用电感元件来控制电压或电流的分配、发射、接收
期刊
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正是让学生感受美术、发现美术、创作美术的启蒙阶段。在从事小学美术期间,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了上美术课,每次临近下课,总会有一些同学跑来问我:“老师,下节美术课画什么呢?”我心里不禁有点得意,这说明他们喜欢上了美术课。其实,反思一下自己的亲身教学,总结出要让学生喜欢美术课还是在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方法,以下结合我的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的艺术火花,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期刊
在全国课程改革紧迫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探讨最多、最难掌握、最迷茫的地方。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以“欣赏”为基调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重复我们根深蒂固的灌入式教学,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的思维。  教学写景的文章,比如《桂林山水》《林海》等,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的同时,使课堂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以“欣赏”为基调引导学生,每个学生对景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是许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较为薄弱和急待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本人拟探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旨在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控制性写作、教学现状、对策    由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写”的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甚至还停留在原来的低水平上
期刊
好多学生会有一个这样的感觉:数学这门课开始还觉得挺有意思,挺想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内容的加深,有些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没了兴趣,觉得它没意思,有些学生则觉得数学越来越难,反应不过来,慢慢地出现偏科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干脆丢开不学了。究其原因,我觉得从学生身上考虑,他们有这样的特点: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懒惰,自控能力较差等。但是学生的这些缺点其实可以通过我们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