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实施研究性学习摭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通过自主的研究、探索活动,在“做”的过程中,“悟”出理解性知识,培养探究技能,探究气质。而将这种学习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分地改变目前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式,无疑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然而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要么提不出课题,要么课题太大而无法实施。其实,政治学科及其延伸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课题库”。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节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学生在学习《生产与消费》时,提出了许多问题:国家鼓励人们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怎么还提倡勤俭节约?为什么对一些高档消费通过征税来控制?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发展,国家为什么在一些行业通过一定措施来限制消费(提高购房贷款的利息)?
  (二)以探究式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般通过学生提出问题、综合提升探究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而进行。其中,开展讨论探究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讨论探究必须注重以下三方面。
  1.充分准备。所确定的讨论问题,要有典型性和层次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好把讨论题目事先告诉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围绕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如教师提供资料来源、介绍收集方法等),同时把所获得的资料融入到学生的知識结构体系中加以内化、活化,不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深入讨论。课堂讨论既可以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为宜,采取就近原则进行交流,然后融入全班性讨论,也可以直接进入全班性讨论、交流或辩论:教师要注重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例如在复习高一经济生活时,结合热点提出这样的问题:入世五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呢?学生从经营战略、科技进步、产品质量、自主品牌、信誉、服务、市场战略和资源战略、贸易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自然在讨论过程中全面掌握了《经济生活》中过关企业经营和对外开放的知识。把枯燥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之中,他们感到人人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当然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也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但对学生讨论时出现的常识性知识错误,教师要明确而恰当地给予指正。
  3.适时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及时加以总结,写成书面材料。撰写成文的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知识升华、认识深化过程,讨论结果转化提升过程,不容忽视。关键是把学生讨论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胜”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分析本地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同时为本地的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把知识理解,我们的三维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审视教材,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精神
  政治学科时代性强与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是课堂教学始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是选用时代感强的事例来印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和指导性,但这种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创新不可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有所发明创造,而是学生个人不断超越自我,进行积极意义的改变。这种改变更多表现在对所学知识理解性的丰富与完善,对同一问题求异思维,对一个问题答案不确定性的争议等。
  学生质疑书本,可以感到一种思想交锋的酣畅淋漓与精神交流的兴奋与愉悦。例如,学习哲学时,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旧教材意识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新课标教材意识的概念)?2.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那么我们所说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这里的物质到底是物质还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能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对教材的表述进行质疑,我们应该为学生高兴!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得到我们的肯定,那么它对学生的激励是可想而知的。
  (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开拓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研究性学习一般要花费较长的学习时间,这必然使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受到限制。如何使有限的课堂延伸为无限的时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穿越时空的优势为政治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开拓一方新天地。学生利用网络,过去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资料,现在很短时间就能查到;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深入、难得结论的问题,也可课后在网页公共留言板或者自己的博客上继续进行争鸣,更大范围更深入地加以讨论;学生的探究总结也可以发送到网页上作为反馈、交流的方式。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作为中国人“说”和“读”的能力基本具备,“听”和“写”的能力相对弱一些。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听”和“写”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一些尝试。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今年又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课堂上抒发自己的感悟,并且当堂写下来。批阅时发现学生在认识战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通过多种灵活且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用英语开口,善于用英语表达,学生在学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了解了英语的一定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敢于大胆的运用别国的言语来表达自已的意图。去与别人用别国的语言交流沟通,即用语言叙述事情。当然也不忽视听、读、写的教学。在应试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时候,
期刊
创新思维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领域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善于利用,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龄阶段,所以小学六年是打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阶段。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本人联系多年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
期刊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学习中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研究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论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个学生如果学而得法,就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个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就是一个“会学”的人,“会学”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期刊
期刊
据报道,免耕法对于坡地保水保土很有效。贵州省旱地主要作物之一玉米,80%以上种植在坡地上,若能对其普遍施行有效的
“会学习”是未来社会人类要具备的头等本领,是人类生存、生活、创造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这点意义上说,人的教育首先是“学会学习”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而要使我们的中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变应试教学模式为“学会学习”教学模式。因此,“教会学生数学地思考”应该是数学
期刊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已逐步从“基础英语”转型为“应用英语”,这一客观实际决定了高中英语教学应强化培养学生自主调控能力的学习个性品质,因为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自主调控策略,帮助他们发展其认知系统,对知识信息独立自主加工,对学习的主要环节自我调控和决策,从而达到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具有动态开放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知识、情
期刊
高中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遵循一些原则,才能事半功倍。  一、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  为什么课前预习呢?因为
期刊
长期以来,国内外数学教育界十分提倡“问题解决”。弄清什么是“数学问题”,探讨数学问题的产生机制,不仅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更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寻找理论支持。  一、数学问题的产生机制  1.1数学问题定义  所谓数学问题,就是以潜问题的形式被主体数学心理场所感知的数学模式序缺。这一定义的涵义是:(一)指明了数学问题产生的根源——数学模式序缺;(二)数学模式序缺只有被数学心理场感知方可成为真正的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