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阅读方法。对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有以下感悟。
【关键词】 中学地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30-0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被当成一个重点,但是,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缺乏耐心,不愿认真阅读,究其原因是:地理学科的科普性强,专业术语多,对于年轻而又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再者,我们疏于经常性地训练。但是地理学科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它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再加上其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地理阅读的训练是会引起学生重视的。
首先,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
而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就一句话、一段文字、常见现象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资料上来。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其目的很单纯——寻求问题答案,但是我们的训练却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还要诱导学生去总结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体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熟悉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地理教材中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幅的设计都渗透着编者的意图,学生就得去思考,这句话或图幅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从而由被问转化到提高、质疑。问题的提出,学生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进行了深层次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会尽力寻求满意答案。这实质已经达到了我们阅读的初步目的——熟悉教材。
吸引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尝试经常把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则会更好,所以培养学习主动地理的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其次,阅读是学生地理学习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每天都在利用书籍、报刊乃至互联网等媒介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获取资料。但是“走马观花”、不加思考的阅读 对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主 要给予学生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强调高效阅读应具有积累性、理解性、评价性、创造性的 特点和功能。建议学生在大量地理事实材料的积累性阅读基础上,理解性的阅读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而通过阅读做出价值判断和优劣评价,最后从阅读中引起触发,得出新的创造性设想或认识。第二,建议学生阅读过程中列出问题主线。也就是在阅读地图和 课文的同时尝试着自己将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阅读纲要。列出问题主线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边阅读边积极的思考。第三,建议学生形成阅读总结的学习习惯。无论在预习还是复习都试着用简短的语言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总结,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内化。
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受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语意式”阅读法。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因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而对于文字或图幅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必须全面展开思维,对新旧知识、学科间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联系网,这样才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掘取。而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则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所在。例如,“北半球夏至日”这六个字直观地告诉我们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想到,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速度,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澳大利亚和中国黄土高原的农事安排等许多隐性知识,这就是思维空间的伸展和有用信息的提取过程。
其次还有“习题式”阅读法。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所以被学生和家长看得特别重要,往往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结果导致急功近利思想充斥整个考试过程,忘记平时训练的固有做法时有发生。一见到试题,学生往往不通盘去阅读,反倒先看问什么,哪部分材料与问题有关,便断章取义地阅读,这就出现了漏洞,有可能从材料中提取了错误的信息,继而答案出现偏差。在图幅的阅读中,许多学生不看图名、图例、图幅内容,倒先看起了相关试题,结果为了尽快得到答案,只看相关部分,缺乏对图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原理,而是阅读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图幅阅读中必须先看清图名——它透露的是考查的范围和内容信息,看图例——熟悉图上符号代表的含意,它还告诉考生可能会用到的资料,而且还透露了出题者的某种意图,然后全面读图寻找图幅的中心内容,再看与图幅相关的试题,再读图作答。
另外,还有“提纲式”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试题用语严谨、结构紧密,常以大量文字材料和图幅为基础设置情景,提供信息源,这在高考中也是唯一的信息源。而在平常学习中的课堂阅读,有教师导读,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出现的漏洞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可见,个体阅读技能的训练,在地理教学中尤显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地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30-0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被当成一个重点,但是,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缺乏耐心,不愿认真阅读,究其原因是:地理学科的科普性强,专业术语多,对于年轻而又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再者,我们疏于经常性地训练。但是地理学科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它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再加上其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地理阅读的训练是会引起学生重视的。
首先,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
而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就一句话、一段文字、常见现象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资料上来。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其目的很单纯——寻求问题答案,但是我们的训练却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还要诱导学生去总结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体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熟悉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地理教材中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幅的设计都渗透着编者的意图,学生就得去思考,这句话或图幅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从而由被问转化到提高、质疑。问题的提出,学生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进行了深层次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会尽力寻求满意答案。这实质已经达到了我们阅读的初步目的——熟悉教材。
吸引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生动的CAI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等,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尝试经常把学生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言表现,从而发觉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自己本来就象张衡一样很爱好地理,自己本来就知道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老师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则会更好,所以培养学习主动地理的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其次,阅读是学生地理学习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每天都在利用书籍、报刊乃至互联网等媒介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获取资料。但是“走马观花”、不加思考的阅读 对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主 要给予学生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强调高效阅读应具有积累性、理解性、评价性、创造性的 特点和功能。建议学生在大量地理事实材料的积累性阅读基础上,理解性的阅读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而通过阅读做出价值判断和优劣评价,最后从阅读中引起触发,得出新的创造性设想或认识。第二,建议学生阅读过程中列出问题主线。也就是在阅读地图和 课文的同时尝试着自己将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阅读纲要。列出问题主线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边阅读边积极的思考。第三,建议学生形成阅读总结的学习习惯。无论在预习还是复习都试着用简短的语言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总结,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内化。
但是,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受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语意式”阅读法。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因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而对于文字或图幅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必须全面展开思维,对新旧知识、学科间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联系网,这样才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掘取。而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则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所在。例如,“北半球夏至日”这六个字直观地告诉我们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想到,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速度,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澳大利亚和中国黄土高原的农事安排等许多隐性知识,这就是思维空间的伸展和有用信息的提取过程。
其次还有“习题式”阅读法。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所以被学生和家长看得特别重要,往往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结果导致急功近利思想充斥整个考试过程,忘记平时训练的固有做法时有发生。一见到试题,学生往往不通盘去阅读,反倒先看问什么,哪部分材料与问题有关,便断章取义地阅读,这就出现了漏洞,有可能从材料中提取了错误的信息,继而答案出现偏差。在图幅的阅读中,许多学生不看图名、图例、图幅内容,倒先看起了相关试题,结果为了尽快得到答案,只看相关部分,缺乏对图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原理,而是阅读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图幅阅读中必须先看清图名——它透露的是考查的范围和内容信息,看图例——熟悉图上符号代表的含意,它还告诉考生可能会用到的资料,而且还透露了出题者的某种意图,然后全面读图寻找图幅的中心内容,再看与图幅相关的试题,再读图作答。
另外,还有“提纲式”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试题用语严谨、结构紧密,常以大量文字材料和图幅为基础设置情景,提供信息源,这在高考中也是唯一的信息源。而在平常学习中的课堂阅读,有教师导读,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出现的漏洞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可见,个体阅读技能的训练,在地理教学中尤显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