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行为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心理学特别是积极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教师行为研究提供了依據,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开发对高校教师行为改善的作用,并分别论述了心理资本对教师心理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教师行为改善模式。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校;教师行为;影响
【分类号】G645.1
一、引言
教师行为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意图或目标,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以及教育理念和想法等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作为教育思想传播者的高校教师,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的实现,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与导向,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养成良好品德的目的。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学生极端事件,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不得不考虑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接班人”,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而不只是像培训机构一样只培养知识技能,是大学教育应该思考的。大学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还应是“解惑”,既包括知识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包括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从现有研究来看,积极的教师行为会对学生起到积极和正面的影响,而负面的行为则会对学生起到消极影响,而心理资本被证明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外的更能提升和改善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师行为改善模式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予以梳理。
二、心理资本开发对高校教师行为改善的重要意蕴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提出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而产生的。Luthans(2004)在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传统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特点之后,提出了心理资本概念和理论。认为心理资本是包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四个构面的组合概念。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二是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三是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四是当身处逆境和被困难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并取得成功。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具备很高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传授知识方面只表示材料充分,但是教师的职责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肩负着授业解惑以及品德修养的培养功能,且这种传递过程更需要积极的互动,而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的一种内在心理资源,有系统的开发可以让这种积极心理状态成为一种促进竞争优势的有利条件(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
三、心理资本对教师心理倦怠的影响
心理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因个体无法应付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心身耗竭状态。高校教师是心理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面对的是不断加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越来越个体独立和差异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损耗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倦怠的产生。这种倦怠心理的存在会引起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乃至影响到教学和工作。若任由这种倦怠心理蔓延,必然会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养,对工作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能量的聚集体,也是个体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效应,心理资本与心理倦怠的关系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探究:赵简等(2010)通过对某通讯类企业员工进行研究后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三维度都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低。Marthine Herbert (2011)在对某建筑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员工心理资本和心理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和倦怠的两个维度(个人倦怠、工作倦怠)间具有调节作用。从已有的研究可知,心理资本对改善心理倦怠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并且可以影响教师的心理倦怠水平。有学者在研究教师的心理倦怠后发现,心理资本可缓解教师工作要求的负面影响,减缓工作要求对心理倦怠的影响,在降低心理倦怠中具有显著作用。
四、结语
综观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教师行为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心理资本中的自信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并查找自身的原因,使他们能积极努力地工作,积极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通过各种有效的反馈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心理资本中的希望会使教师通过制定合理、有挑战性的目标来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恰当途径;拥有乐观心态的教师不会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他们会尽力去实现他们的愿望,既对目前的困难有着积极的归因,能够清醒地认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又能认真分析原因,以积极愉悦的心态面对问题,迎接未来;具备韧性的教师无论在顺境、逆境,成功还是失败中都具有复原的能力,能做到宠辱不惊,并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和工作的价值。由于心理资本对于高校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高校在教师的管理中应将心理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融入到教师的开发管理中,基于此,构建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高校教师行为改善模式。
可以说,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的教师是未来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高校人才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教师心理资本的竞争。将心理资本四个要素的开发要点纳入到人才培养中,不仅能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还能改善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应当引起处于人事改革前沿的高校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想在高校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与优势就必须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师的心理资本,构建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师行为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对教育理论是一种提升,而且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改项目:湖南省教改课题“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湘教通【2012】401号);湖南文理学院教改课题“教师行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JGZD1201)。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校;教师行为;影响
【分类号】G645.1
一、引言
教师行为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意图或目标,教师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以及教育理念和想法等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作为教育思想传播者的高校教师,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的实现,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与导向,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养成良好品德的目的。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学生极端事件,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不得不考虑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接班人”,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而不只是像培训机构一样只培养知识技能,是大学教育应该思考的。大学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还应是“解惑”,既包括知识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包括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从现有研究来看,积极的教师行为会对学生起到积极和正面的影响,而负面的行为则会对学生起到消极影响,而心理资本被证明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外的更能提升和改善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师行为改善模式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予以梳理。
二、心理资本开发对高校教师行为改善的重要意蕴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提出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而产生的。Luthans(2004)在分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传统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特点之后,提出了心理资本概念和理论。认为心理资本是包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韧性(resilience)四个构面的组合概念。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二是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三是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四是当身处逆境和被困难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并取得成功。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具备很高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传授知识方面只表示材料充分,但是教师的职责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肩负着授业解惑以及品德修养的培养功能,且这种传递过程更需要积极的互动,而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的一种内在心理资源,有系统的开发可以让这种积极心理状态成为一种促进竞争优势的有利条件(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
三、心理资本对教师心理倦怠的影响
心理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因个体无法应付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心身耗竭状态。高校教师是心理倦怠的高发人群:他们面对的是不断加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越来越个体独立和差异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损耗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倦怠的产生。这种倦怠心理的存在会引起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变化,乃至影响到教学和工作。若任由这种倦怠心理蔓延,必然会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养,对工作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能量的聚集体,也是个体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效应,心理资本与心理倦怠的关系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探究:赵简等(2010)通过对某通讯类企业员工进行研究后发现,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三维度都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心理资本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低。Marthine Herbert (2011)在对某建筑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员工心理资本和心理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和倦怠的两个维度(个人倦怠、工作倦怠)间具有调节作用。从已有的研究可知,心理资本对改善心理倦怠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并且可以影响教师的心理倦怠水平。有学者在研究教师的心理倦怠后发现,心理资本可缓解教师工作要求的负面影响,减缓工作要求对心理倦怠的影响,在降低心理倦怠中具有显著作用。
四、结语
综观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教师行为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心理资本中的自信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并查找自身的原因,使他们能积极努力地工作,积极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通过各种有效的反馈来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心理资本中的希望会使教师通过制定合理、有挑战性的目标来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恰当途径;拥有乐观心态的教师不会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他们会尽力去实现他们的愿望,既对目前的困难有着积极的归因,能够清醒地认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又能认真分析原因,以积极愉悦的心态面对问题,迎接未来;具备韧性的教师无论在顺境、逆境,成功还是失败中都具有复原的能力,能做到宠辱不惊,并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和工作的价值。由于心理资本对于高校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高校在教师的管理中应将心理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融入到教师的开发管理中,基于此,构建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高校教师行为改善模式。
可以说,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的教师是未来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高校人才的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教师心理资本的竞争。将心理资本四个要素的开发要点纳入到人才培养中,不仅能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还能改善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应当引起处于人事改革前沿的高校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想在高校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与优势就必须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师的心理资本,构建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师行为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对教育理论是一种提升,而且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改项目:湖南省教改课题“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湘教通【2012】401号);湖南文理学院教改课题“教师行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JGZD1201)。
参考文献:
[1]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