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作为基础教育工具的数学课教学,更要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创新潜能,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56-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作为基础教育工具的数学课教学,更要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创新潜能,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去研究、去追求,就会有创造灵感闪现。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质疑,创设以静促动的情景,或凭借画面、讲故事,创设矛盾情境,或将生活中实物、事实引进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创造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针对学生们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我创设了如下情境:用PPT播放了二熊运动会的动画,光头强任裁判,并宣布了比赛规则:熊大绕着长方形的操场跑一圈儿,熊二绕着正方形的操场跑一圈儿,谁先跑到终点就得第一名。熊大一看两条跑道就不高兴了,说“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比熊二的长。”熊二也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把他们算一算吗?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解放时空,提供创新机会
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及方法,淡化内容分析,允许“插嘴”,提倡“争辩”,转换“角色”,彻底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互动”与“自动”中,多些活动的空间,多些思考的时间,多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其创造的信心与能力,驱使学生无数次向成功前进。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前准备的学具摸一摸,质疑和小组相互解疑,其间我也融入了这一思辨环节,参与讨论、适时点拨,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并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体现了时间的宽度,活动的广度,气氛的热度,结果的效度的思辨活动,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空间有多大,创新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不仅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向课外开放,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向书外开发,拓宽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数学课程资源,探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领域。
三、突破定式,鼓励求异思维
人的创新意识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及出发点。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固有的思维定式又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就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突破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新结构,提出引起争论的话题和阶梯式的问题,提供触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材料,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新天地。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询问学生“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着力消解学生的从众心理,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发展个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这实质上是对创新立意的赞美。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狹小的人云亦云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固有的模式之内,应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表扬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探索、创新。
四、为创新插上想象的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孩子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支撑点,他们的思想便会跨越时空,驰骋飞扬。
五、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石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人认为创新只需要灵感,与基础知识相关不大,但事实上,所谓的灵感,多是知识经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由于受某种启示而瞬间产生的顿悟。一般说来,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的越扎实,基本技能技巧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越能处处时时迸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对于那些来自于书本以外的创造、顿悟,我们也应不限制、不挑剔,而是予以鼓励,使学生保留这份创新的信心。作为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和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其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参与体验某些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从而为创造提供了深厚的底蕴。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也是在不断扩展与更替的,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样也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基础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活动又不断丰富基础知识。
只有播下意识的种子,才会获得行为的硕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定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时时有创造,处处有新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56-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作为基础教育工具的数学课教学,更要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创新潜能,是我们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去研究、去追求,就会有创造灵感闪现。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质疑,创设以静促动的情景,或凭借画面、讲故事,创设矛盾情境,或将生活中实物、事实引进课堂,创设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创造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针对学生们喜欢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我创设了如下情境:用PPT播放了二熊运动会的动画,光头强任裁判,并宣布了比赛规则:熊大绕着长方形的操场跑一圈儿,熊二绕着正方形的操场跑一圈儿,谁先跑到终点就得第一名。熊大一看两条跑道就不高兴了,说“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比熊二的长。”熊二也糊涂了,同学们,你们能把他们算一算吗?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解放时空,提供创新机会
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及方法,淡化内容分析,允许“插嘴”,提倡“争辩”,转换“角色”,彻底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互动”与“自动”中,多些活动的空间,多些思考的时间,多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其创造的信心与能力,驱使学生无数次向成功前进。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前准备的学具摸一摸,质疑和小组相互解疑,其间我也融入了这一思辨环节,参与讨论、适时点拨,促使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并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种体现了时间的宽度,活动的广度,气氛的热度,结果的效度的思辨活动,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的空间有多大,创新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不仅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向课外开放,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向书外开发,拓宽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数学课程资源,探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领域。
三、突破定式,鼓励求异思维
人的创新意识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及出发点。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固有的思维定式又有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就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的就是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突破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新结构,提出引起争论的话题和阶梯式的问题,提供触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材料,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新天地。如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询问学生“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着力消解学生的从众心理,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发展个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这实质上是对创新立意的赞美。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狹小的人云亦云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固有的模式之内,应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表扬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探索、创新。
四、为创新插上想象的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益的。孩子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提供给他们想象的支撑点,他们的思想便会跨越时空,驰骋飞扬。
五、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石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背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人认为创新只需要灵感,与基础知识相关不大,但事实上,所谓的灵感,多是知识经验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由于受某种启示而瞬间产生的顿悟。一般说来,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的越扎实,基本技能技巧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越能处处时时迸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对于那些来自于书本以外的创造、顿悟,我们也应不限制、不挑剔,而是予以鼓励,使学生保留这份创新的信心。作为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和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其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参与体验某些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从而为创造提供了深厚的底蕴。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也是在不断扩展与更替的,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样也要让学生明白:知识基础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活动又不断丰富基础知识。
只有播下意识的种子,才会获得行为的硕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定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时时有创造,处处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