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催化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_ctb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几个教学案例从几个不同的视角探讨关于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几则化学史的内容和它们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化学史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价值 方法案例
  著名的化学家付鹰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的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从化学史中,除了可以学习化学家们强烈的事业心、献身科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了解有关的概念、理论发展变化过程外,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学到化学家们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就是了解化学家们是怎样积累资料、思考问题、发明差创造的。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化学史,前人定义为:化学史可视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描述,是化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化学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化学科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发展史。而在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去追踪化学发展的轨迹,就会获得一种对化学知识的亲近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进入学习情境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时也不是在空白的情景下获得的。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穿插化学史的讲授能够加强知识的趣味性,能够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
  教师在讲解苯的结构时,苯的分子式中的6个碳原子只结合了6个氢原子,饱和度相当之大。学生刚刚接触过的不饱和烃只有烯烃和炔烃,从这里入手讲解苯的结构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思维还容易受到禁锢和干扰,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于是本人就从化学史入手给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关于苯环的神奇传说,顿时课堂上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自然地被引入到苯环的结构探究中去。
  二、能汲取知识中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中学生的优良品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而许多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正能给我们的青年学生以熏陶。
  卤族元素的性质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特别是氟单质。氟元素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氟元素的发现很早,但其单质由于太活泼和具有毒性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究它化学家们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为研制氟,其中一个不幸遇难,另一个被迫疗养。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娃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终于1886年获得成功,而这时距人们发现氟元素已经过去了近80年氟单质的发现史,可以说是一幕悲壮的历史,也是科学家们实事求是的真实写照。教师如果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求真的过程,不仅可以学习化学知识,更能使他们从真理本身的发现中受到启迪,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实事求是,学会如何做事。
  三、化学史能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达到锦上添花的妙用
  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习化学的媒介。培养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大多数未来劳动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问题。在介绍实验的做法时,教师要叙述实验的设计思想,使学生从前人的经验中学到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用实验来研究问题的能力。
  燃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燃烧?这个问题促使着波义耳去研究燃烧现象,他经过实验发现:物质燃烧后重量会增加。那么物质燃烧后质量怎么会增加呢?这一问题又促使罗蒙诺索夫去核较波义耳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密闭的条件下,金属煅烧前后重量不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拉瓦锡开始了研究,结果发现空气并不是纯净物,不只有一种物质,而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是空气中的氧气所造成的。这一个个问题都与实验紧密联系,通过实验一步一步的接近事实的真相,导致科学家们解释了燃烧的本质。因此在谈到物质燃烧的时候可以和学生讲述这个化学史实,从而激发学生要重视实验,并从实验中获得真理的科学思想。
  四、可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和方法探究化学问题
  当今时代的化学教学,不仅要强调开发和提高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力。
  从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推测原子的结构,设想原子成电中性的原因。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中,电子镶嵌在其中。这种模型被形象的成为“枣糕模型”。后来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核的存在所谓的“行星模型”再到波尔的的层壳模型直到现在的薛定谔的几率说以及有关微子、夸克等压原子微粒的最新研究。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的道路前进,在亲身经历模拟探索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感受、体验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献身精神、执着精神、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同时,可以内化为自身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总之,化学教学如果能很好的与化学史有机巧妙的结合起来,那将会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化学教师应该要运用好化学史,让化学史的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还可以树立起爱国的思想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化学教师既要了解化学的过去,也要接触化学的现在,更要憧憬化学的未来,从化学发展史中总结归纳出科学思想和方法,用化学人性的光芒去照耀学生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廖正衡.略谈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化学教学》1983年第二期
  [2]刘知新.要全面了解化学教学方法体系。化学教育,1986(1)
  [3]杨建华.何新民。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化学参考,1987(3)
  [4]王兰芬.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初探。课程。教材。教法,1988(8)
  [5]孙建新.高中化学史教学的研究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加重,尤其是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差距更明显。新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强调从运算的意义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解题训练、数量关系等在新教材中不明显,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与传统应用题越来越远,甚至完全抛却了应用题的教学。在新课程的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大家普遍重视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两个转化的第一个转化,即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
音乐欣赏教学为什么会成为当今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感困难的一个领域?这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并力图澄清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做全面系统的研究,使之能够逐步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一、教育哲学的研究  在这个领域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及其价值的看法。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人们一般会遇到这样一对似乎不太容易调和的矛盾:即音乐作为一
英语课是小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
摘 要《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中借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境遇、个人身份地位以及周围众人对他的态度等的变化,采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辛辣地表现了人世间的冷漠,讽刺了世态的炎凉。具体说来范进中举前后有以下变化:一是生活贫富变化;二是地位高低变化;三是个人荣辱变化;四是人情冷暖变化。  关键词范进;胡屠户;变化;讽刺  中图分类号:O41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
一、前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可以这样描述:经费不足以购买更多的IT设备,而现有计算机资源也并未得到完全利用。举例来说,某单位现有电脑160台,大多数被用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或者教室的可见同步,图书馆的资料查阅,电子资料阅览等功能,每一台电脑的计算资源可能只用了不到20%,剩下的大部分都被闲置。对应此情况,可以采用主机 瘦客户机的方案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从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
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材选文是否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最具典型的讨论是关于鲁迅作品的选编问题。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材选文的鲁迅作品不可删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语文教材选文需要还原真实的鲁迅,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2013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做了要求,可概括为经典性、时代性、学生可接受性。  一、经典性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曼君认为,“经典既是一种实在本体又是一种关
摘 要教材《和是6、7的加法》通过以学生生活熟悉的植树场景为例(例1:推车的1人,排队来的5人。)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来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的问题,学会并理解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列出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例题内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接着又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列出得数是7的两道加法算式。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想想做做”练习,让学生结合学具操作、题组比较等方式,巩固和是6、7的
摘 要语文是传统科目之一,其教学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因为是以汉语为基础的,所以也具有承载文化、历史以及爱国情感等作用。低段小学语文多为基础内容,学习汉字是基础,也注重对词句、段落的组织和理解,中段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只是较初段语文难度增加,体系化增强,学习的逻辑性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却也造成了教学方法固执,教学死板,给改革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笔者针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 
摘 要 生物学发展离不开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新课改的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已成趋势,本文将以《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为例,尝试构建局部高中生物知识网络体系,进而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多学科;知识网络;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146-01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之一,其发展离不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