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学校布局的科学调整,小学生寄宿管理已经成为乡镇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绝不是仅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就可以了。
关键词:细节;寄宿;班级管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寄宿学校班主任,面对因为各种原因而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对于寄宿生班级的管理则更需要赋予管理精细的新内涵,从班级制度的细化做起,从班干部的协作分工开始,从仔细了解学生情况做起,从关注学生所遇小事开始,步步为营,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让“小细节成就班级的大管理”得以圆满完成。
一、班级规章制度的具体细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可能让生活中所可能遇到的事情都能有规定所参照,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班级规章体系,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特殊而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行为表达方式、理解沟通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各不同。为了能让每个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健康顺利地学习和成长,在学校制定的《明德小学学生纪律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教学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明德小学行为管理制度》《明德小学日常生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整体性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寄宿生生活行为特点,我先后拟定了《班级寄宿生考勤办法》《班级寄宿生一日常规要求》《班级寄宿生自我管理条例》《班级寄宿生安全管理办法》《班级寄宿生宿舍卫生要求》《班级优秀寄宿生考核办法》《班级寄宿生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条例,尽可能将教学结合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化,细分化,让寄宿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言行举止都有相应的标准。
二、各方团结,挑选出有特长、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各类班干部协助班级管理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班级的管理也不例外地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互相协作。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方团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发展、成长。作为寄宿学校班级,在行政部、生活部、教导部、后勤部等各学校部门整体管理下,还需要班级各科任老师的课堂管理和积极配合,更多的是需要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班级各大小分管班干部的协作管理。有了班级细化的班规职责的各项要求规范作为方向标,班干部的分工也比较细致,除了常规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和各科课代表外,还按学生的特长、爱好、责任心等设立有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音乐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宿舍长、小组长等,让这些具有号召力的小干部发出榜样的光芒,影响和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领。
1.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管理,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点
寄宿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寄宿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人,带着各种陌生、紧张、不安、焦躁等情绪。班主任就需要充分了解班级主体的学生的各种情况,包括学习、家庭、寄宿原因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导和管理好他们,管理好整个班集体。为此,我积极收集班级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仔细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具体的优点和不足。在按周、汇总的班会总结上,在每次家长会或平日家长联络时候,将学生的这些行为点滴展示出来。我发现,其实每天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的,看着学生家长听着这些学生的生活点滴记录,那些话语跟神情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一个家长说的:“感谢班主任的细心记录,听着孩子生活细节的点滴,就像看着孩子就在身边成长一样,原来她每天都有进步,很欣慰,以前在家都没发现呢。”是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独特的璞玉,需要我们细心雕琢、积极发现和及时激励,这就需要将班级管理细致化,细节化,重点化。
2.让学生在细节中体会来自班级大家庭的温暖,逐步实现自我成长、自我管理
先贤圣人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尚且如此,寄宿制班级的管理工作更需要细。教师要主动、细心地关注学生所遇到的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从细节做起,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校中的点滴开始,积极沟通解决,让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学校班集体里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自我管理。为此,我细心地在班集体中准备有创口贴等应急小药品,有我跟各科任老师联系号码的方便小纸条、意见小信箱、生日计划榜、每日表扬小文等,从学习和生活细节处关心、关注学生,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步实现自我成长,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也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面对寄宿制全天以校为家学习生活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更是需要把平日常规的,生活中、学习中等各方面的细节做好,做仔细,细化班级制度,细分班干部协作分工管理,仔细了解记录学生情况,关注学生细节小事,才能确保班级和学生健康、快乐、持续地进步和发展,让管理学生小细节成就班级大管理。
关键词:细节;寄宿;班级管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寄宿学校班主任,面对因为各种原因而寄宿在学校的学生,对于寄宿生班级的管理则更需要赋予管理精细的新内涵,从班级制度的细化做起,从班干部的协作分工开始,从仔细了解学生情况做起,从关注学生所遇小事开始,步步为营,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让“小细节成就班级的大管理”得以圆满完成。
一、班级规章制度的具体细分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可能让生活中所可能遇到的事情都能有规定所参照,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班级规章体系,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特殊而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行为表达方式、理解沟通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各不同。为了能让每个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健康顺利地学习和成长,在学校制定的《明德小学学生纪律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教学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明德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明德小学行为管理制度》《明德小学日常生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整体性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寄宿生生活行为特点,我先后拟定了《班级寄宿生考勤办法》《班级寄宿生一日常规要求》《班级寄宿生自我管理条例》《班级寄宿生安全管理办法》《班级寄宿生宿舍卫生要求》《班级优秀寄宿生考核办法》《班级寄宿生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管理条例,尽可能将教学结合纪律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化,细分化,让寄宿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言行举止都有相应的标准。
二、各方团结,挑选出有特长、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各类班干部协助班级管理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班级的管理也不例外地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互相协作。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需要各方团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发展、成长。作为寄宿学校班级,在行政部、生活部、教导部、后勤部等各学校部门整体管理下,还需要班级各科任老师的课堂管理和积极配合,更多的是需要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班级各大小分管班干部的协作管理。有了班级细化的班规职责的各项要求规范作为方向标,班干部的分工也比较细致,除了常规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和各科课代表外,还按学生的特长、爱好、责任心等设立有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音乐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宿舍长、小组长等,让这些具有号召力的小干部发出榜样的光芒,影响和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帮领。
1.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管理,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重点
寄宿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寄宿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人,带着各种陌生、紧张、不安、焦躁等情绪。班主任就需要充分了解班级主体的学生的各种情况,包括学习、家庭、寄宿原因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导和管理好他们,管理好整个班集体。为此,我积极收集班级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仔细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具体的优点和不足。在按周、汇总的班会总结上,在每次家长会或平日家长联络时候,将学生的这些行为点滴展示出来。我发现,其实每天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的,看着学生家长听着这些学生的生活点滴记录,那些话语跟神情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就像一个家长说的:“感谢班主任的细心记录,听着孩子生活细节的点滴,就像看着孩子就在身边成长一样,原来她每天都有进步,很欣慰,以前在家都没发现呢。”是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独特的璞玉,需要我们细心雕琢、积极发现和及时激励,这就需要将班级管理细致化,细节化,重点化。
2.让学生在细节中体会来自班级大家庭的温暖,逐步实现自我成长、自我管理
先贤圣人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尚且如此,寄宿制班级的管理工作更需要细。教师要主动、细心地关注学生所遇到的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从细节做起,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学校中的点滴开始,积极沟通解决,让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学校班集体里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自我管理。为此,我细心地在班集体中准备有创口贴等应急小药品,有我跟各科任老师联系号码的方便小纸条、意见小信箱、生日计划榜、每日表扬小文等,从学习和生活细节处关心、关注学生,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步实现自我成长,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教育时也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面对寄宿制全天以校为家学习生活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更是需要把平日常规的,生活中、学习中等各方面的细节做好,做仔细,细化班级制度,细分班干部协作分工管理,仔细了解记录学生情况,关注学生细节小事,才能确保班级和学生健康、快乐、持续地进步和发展,让管理学生小细节成就班级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