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触点,几何也能怦然心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0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续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苏教版教材里叙述了全等三角形的五种方法,用特殊的字母方法标记即“SSS”“SAS”“ASA”“AAS”“HL”.
  曾几何时,“单调枯燥”几乎成了数学课的代名词,学生除了识记单调的公式就是不断地演算、证明.总之,要想让数学课成为生动有趣、富有挑战、充满活力的课堂,必须进行切实有效的课堂改革,让数学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向“激励学习”的教学改变.
  一、蹲下身子,师生共参与
  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剪刀、三角板、圆规、纸片、直尺等学具,并且四人小组一起完成以下操作:1.用手上的工具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2.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几个条件;3.你有什么结论可以跟同学们分享.
  三个问题抛出以后,同学们就很默契地开始用所给工具画图、折纸、剪裁,不一会儿,四个小组手中都出现了形状各异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应该走下讲台,蹲下身子,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而不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学生,要快速融入学生的中心,共同参与答案的揭示.同学们的回答肯定迥异,在同学们意见不统一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再用纸片和量角器剪出他们组内所认为的几个条件的三角形,在此期间,在班内巡视,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在这样的情形下,同学们很快得出了一致的答案.经过同学们亲力亲为的操作与讨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了全新的而且根深蒂固的理解.
  二、提供时空,想象无限大
  学生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无奈地接受枯燥的知識点,学生缺乏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书本上的信息和记录,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空,让学生的想象力无限放大.
  所以,我让学生在纸上画了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但三条边没有对应相等,我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在短暂的迟疑后炸开了锅,有认为全等的,但更多的学生认为不全等,我让学生用剪刀把所画的两个三角形剪下来,看看它们是否重合,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才叫作全等三角形.
  接着,我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自己设计各种可能的方法去求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我给了学生足足十分钟的时间去大胆地探索、猜想、验证、想象和创新.他们通过平移、翻转、翻折等方法解决了“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满足的条件”,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延伸了教材上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其他问题,还证实了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或“斜边,直角边”).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我少了一点预设,多了一点空间和时间,就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三、懂得放手,情感撞火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懂得放手,从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给学生一个温暖的情感渲染,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以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二:SAS(边角边),即三角形其中两条边对应相等,且两条边的夹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为例.
  如右图所示,AB平分∠CAD,AC=AD,求证∠C=∠D.
  在这个证明题中,貌似与三角形的全等没有关系,学生在看到这个问题的反应竟然异口同声地反驳:“这跟我们今天学的全等三角形无关.”看着一群处于混沌状态的学生,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去分析,从所给图形去感悟.放手一试后,学生就得出了如下证明结果:
  证明:∵AB平分∠CAD,
  ∴∠CAB=∠BAD.
  在△ACB与△ADB中,
  AC=AD,∠CAB=∠BAD,AB=AB,
  ∴△ACB≌△ADB(SAS),
  ∴∠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其实,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某一个个体,无论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最终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空间,懂得放手,让数学课充满人文色彩,数学课堂也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简约化课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这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让教学活动实现发展,这应该成为一个重点.简约化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针对简约化课堂的内涵及特点展开论述,然后反思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简约化教学的原则,最后提出构建简约化教学课堂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时期.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网络资源、交互平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已逐渐普及,中职数学正朝着信息化方向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不仅仅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更应该包括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本文以指数函数第一课时为例,借助动画视频、Excel数据计算、几何画板、希沃白板、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探究“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和
【摘要】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及呈现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处理课程内容时应做到精选择、巧组织、妙呈现,应生而谋、因生而动,顺生而为,方能提高教学质量,生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选择;组织;呈现;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
【摘要】自从中考提高了对识图、画图的能力要求,函数图像作为“数形结合”的典型代表自然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之一.就“一次函数”这一章而言,作为函数学习的起始章节,学生要学好本章内容,首先要学会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关键词】 函数;图像;数形结合;策略  函数是用来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新知授课时,过多强调函数解析式 “数”的特征,就
【摘要】在当今学校教学中,课改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坚持“课题引领、专家指导、理念引路、实践探路、案例指路”的课改思路,扎实推进“活力课堂”课改.随着课改的步伐,教师、学生实现了有效转型,初步形成了延吉市第五中学特有的“3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活力;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班化教育、生本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自2014年我校作为全州实验校之一推进高效课堂课改.通过两年多的学
【摘要】折叠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学生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具有较高要求,同时讲究技巧性与规律性,增加了学生的解题难度,所以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折叠问题求解思路与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对折叠问题特征与求解思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题,对常见的几种折叠问题求解方法进行了重点探析,以期可以帮助初中生顺利突破这部分数学学习难关.  【关键词】初中;数学;折叠问题;
【摘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合情推理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利器,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合情推理迁移建模,指引学生用合情推理归纳拓展.  【关键词】合情推理;迁移;数学建模;归纳回顾;拓展  教师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优良思维品质,也体现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教学艺术.显
【摘要】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应时而变,激发数学教育发展活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后,可以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学习要点.然而,当下,有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注重发散学生思维,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应着力改善数学教育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摘要】作为一节课的初始阶段,课堂引入环节不论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是优化授课内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引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主要从教材内容、文学作品、实物取材、视频图片、生活情境等方面探究了如何在课堂引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取材  在一些大型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招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逐步深入教育领域的各个学科.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符合时代不断进步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给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许多便利,同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多年中职数学的教学实践,以“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教学为例,针对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