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2、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3、青少年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属于未成年人,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为少年;已满18周岁的为成年人,其中不满25周岁的为青年。本文所指的“青少年”是指那些处于14岁至25岁之间,主要以具有越轨行为或倾向性的青少年为主。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优势
1、理论体系
(1)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集中关注的是个体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自身生活的事件。按照社会互动论的视角,青少年行为偏差应该归结为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矫正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行为偏差的青少年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情境,协助青少年实现自我认定、角色定位、行动策略方面的重构,通过角色塑造和重构行动来实现全新的社会互动模式,纠正偏差的行为,最终回归社会。
(2)系统理论视角。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门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庞大网络。在系统理论下,出现行为偏差是一种系统输出,从而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平衡,能量交换不能对等。而系统理论中关于系统“交互性”的特征正好印证了社区矫正的可行性,得以将矫正对象置身于社区中。同时系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体现在矫正对象的个体性,个体性的不同来源于个体所处系统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矫正对象的系统着手,采用间接干预的手法实现预期目标。
(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包括家庭、学校、邻里、朋友等多方面的支持。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不断维护的过程中,帮助矫正对象逐渐有能力通过这个网络实现成长和自助。
2、价值体系
(1)接纳。简单的惩罚无益于青少年恢复正常社会功能,充分的接纳才是治疗的良方。接纳意味着在开展矫正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接受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和人的存在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人格,不带有任何歧视或排斥眼光,时刻保持一种接受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态度。
(2)尊重。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承认每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这种尊重可以为矫正对象提供一种安全、宽松、温暖的环境,便于与社会工作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3)案主自决。矫正对象自决要求在矫正服务过程中,承认矫正对象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社会工作者只能引导、教育矫正对象,但涉及决定的事务要由矫正对象自己来决定。社会工作者无权代替矫正对象下决定。
(4)个别化。社会工作价值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个别化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尊重矫正对象的前提下,充分评估每一个矫正对象,依据其独特性展开适当的矫正活动,安排行之有效的矫正项目。
(5)保密。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对象因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而更应该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包括矫正对象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矫正项目以及达到的效果。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也应该时刻意识到相关信息保密的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优势
1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突出个别性
个案社会工作讲究的就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助人服务,注重个体个性,拥有能够和矫正对象建立充分信任和平等关系的价值理念,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社会工作者通过诊断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从青少年个体及其家庭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帮助矫正对象正确认识其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家庭寻找原因,积极改善家庭氛围,修正不良教养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2、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实现群体效应
小组工作方法是以团体为对象,依据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评估结果,将具有类似成长经历或个性特征的青少年矫正对象集中起来形成小组,通过组织各种有目的的小组活动,使青少年矫正对象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恢复自信,协助个人增强社会功能。青少年矫正对象多乐于与同辈群体交往,从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因此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青少年矫正对象有较为强烈的吸引作用,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新鲜的环境,有利于矫正对象向理想方向发展。
3、社区工作方法介入与环境相融合
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工作,就是将青少年矫正对象组织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性强的活动以达成矫正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外的资源,为青少年矫正对象创建一个相对和谐的社区环境,依据刑罚或罪行的不同将青少年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罪行较轻的矫正对象可以回到原来的社区开展矫正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接受不同的技能培训,强化社区支持网络等。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技术优势
在建立关系阶段,多数青少年矫正对象缺乏安全感,在矫正初期出现封闭自己、消极甚至拒绝治疗的倾向,难以与矫正工作者建立踏实稳定的合作关系。矫正工作者要本着敬业精神,耐心地了解矫正对象,注意与青少年沟通方式和语言。在面谈过程中除了常规需要注意的时间、场所安排恰当,还要注意态度、表达方式、语言选择等方法技术,保持自己情感与矫正对象实时的互动,保持交流畅通。社区矫正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每一个矫正对象的成长和改变的历程需要矫正工作者随时记录,保持跟进。要真正落实一人一档,资料完整度高,计划的制定有据可査。
青少年矫正对象情绪波动较大,引进心理咨洵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矫正工作者走进矫正对象的内心,多重技术手段和分析模式的应用为矫正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能更好地完成矫正任务。
青少年群体较为特殊,矫正的活动也需要依据青少年阶段独有特征。小组工作的重点是组员,要强调每个组员的公平性和独特性。青少年矫正对象可塑性强,便于扩展社会支持网络,从而获取更多力量。社会工作者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巧妙引导,无声鼓励,帮助青少年矫正对象树立信心,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矫正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刘淑娟.浅析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08 (4).
[3] 王金元.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实施手法与途径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
1、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2、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3、青少年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属于未成年人,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为少年;已满18周岁的为成年人,其中不满25周岁的为青年。本文所指的“青少年”是指那些处于14岁至25岁之间,主要以具有越轨行为或倾向性的青少年为主。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优势
1、理论体系
(1)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集中关注的是个体如何理解和界定影响自身生活的事件。按照社会互动论的视角,青少年行为偏差应该归结为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在矫正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行为偏差的青少年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情境,协助青少年实现自我认定、角色定位、行动策略方面的重构,通过角色塑造和重构行动来实现全新的社会互动模式,纠正偏差的行为,最终回归社会。
(2)系统理论视角。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门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庞大网络。在系统理论下,出现行为偏差是一种系统输出,从而打破了原有系统的平衡,能量交换不能对等。而系统理论中关于系统“交互性”的特征正好印证了社区矫正的可行性,得以将矫正对象置身于社区中。同时系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体现在矫正对象的个体性,个体性的不同来源于个体所处系统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矫正对象的系统着手,采用间接干预的手法实现预期目标。
(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量化表征,包括家庭、学校、邻里、朋友等多方面的支持。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不断维护的过程中,帮助矫正对象逐渐有能力通过这个网络实现成长和自助。
2、价值体系
(1)接纳。简单的惩罚无益于青少年恢复正常社会功能,充分的接纳才是治疗的良方。接纳意味着在开展矫正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接受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和人的存在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人格,不带有任何歧视或排斥眼光,时刻保持一种接受和尊重矫正对象的态度。
(2)尊重。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承认每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这种尊重可以为矫正对象提供一种安全、宽松、温暖的环境,便于与社会工作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3)案主自决。矫正对象自决要求在矫正服务过程中,承认矫正对象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社会工作者只能引导、教育矫正对象,但涉及决定的事务要由矫正对象自己来决定。社会工作者无权代替矫正对象下决定。
(4)个别化。社会工作价值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个别化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尊重矫正对象的前提下,充分评估每一个矫正对象,依据其独特性展开适当的矫正活动,安排行之有效的矫正项目。
(5)保密。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对象因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而更应该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包括矫正对象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矫正项目以及达到的效果。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也应该时刻意识到相关信息保密的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优势
1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突出个别性
个案社会工作讲究的就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助人服务,注重个体个性,拥有能够和矫正对象建立充分信任和平等关系的价值理念,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社会工作者通过诊断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从青少年个体及其家庭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帮助矫正对象正确认识其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家庭寻找原因,积极改善家庭氛围,修正不良教养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
2、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实现群体效应
小组工作方法是以团体为对象,依据对青少年矫正对象的评估结果,将具有类似成长经历或个性特征的青少年矫正对象集中起来形成小组,通过组织各种有目的的小组活动,使青少年矫正对象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恢复自信,协助个人增强社会功能。青少年矫正对象多乐于与同辈群体交往,从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因此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青少年矫正对象有较为强烈的吸引作用,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新鲜的环境,有利于矫正对象向理想方向发展。
3、社区工作方法介入与环境相融合
青少年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工作,就是将青少年矫正对象组织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目的性强的活动以达成矫正目标。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外的资源,为青少年矫正对象创建一个相对和谐的社区环境,依据刑罚或罪行的不同将青少年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罪行较轻的矫正对象可以回到原来的社区开展矫正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接受不同的技能培训,强化社区支持网络等。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技术优势
在建立关系阶段,多数青少年矫正对象缺乏安全感,在矫正初期出现封闭自己、消极甚至拒绝治疗的倾向,难以与矫正工作者建立踏实稳定的合作关系。矫正工作者要本着敬业精神,耐心地了解矫正对象,注意与青少年沟通方式和语言。在面谈过程中除了常规需要注意的时间、场所安排恰当,还要注意态度、表达方式、语言选择等方法技术,保持自己情感与矫正对象实时的互动,保持交流畅通。社区矫正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每一个矫正对象的成长和改变的历程需要矫正工作者随时记录,保持跟进。要真正落实一人一档,资料完整度高,计划的制定有据可査。
青少年矫正对象情绪波动较大,引进心理咨洵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矫正工作者走进矫正对象的内心,多重技术手段和分析模式的应用为矫正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能更好地完成矫正任务。
青少年群体较为特殊,矫正的活动也需要依据青少年阶段独有特征。小组工作的重点是组员,要强调每个组员的公平性和独特性。青少年矫正对象可塑性强,便于扩展社会支持网络,从而获取更多力量。社会工作者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巧妙引导,无声鼓励,帮助青少年矫正对象树立信心,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矫正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刘淑娟.浅析社会工作伦理价值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08 (4).
[3] 王金元.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实施手法与途径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