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活得很憋屈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BLLF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老师:你好!
  我和老伴都是农民。我们生养了4个孩子,按说有儿有女应该能颐养天年了吧,可是,我们两口子每天过的实在不是人过的日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们都已是七十多的人了,农活干不动了,我还一身的病。每天做饭、收拾屋子都困难。我们现在和大儿子住在一起,大儿媳对我们非常不好。她每天咒骂我们,嫌弃我们,我们吃得很差,还常常吃不饱,恨不得我们立刻死掉。
  我们的4个孩子中,两个女儿嫁出去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两个姑娘就算有这个心,也不可能回来照顾我们。而小儿子是倒插门,同样指靠不上。而我真巴不得和老伴单过,可是盖房不是一个小数儿,我们实在盖不起,只得大家团在一起。
  我们每天度日如年,我们不是五保户,不能享受五保户待遇,我们更没钱进老年公寓。我们有4个儿女可并不能轮流侍奉,虽有规矩,可老大一家却不认老理。活得憋屈,真是生不如死。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怎么到头来,路越走越窄了。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张敏
  张大娘:你好!
  你的难处我能理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说女儿出嫁以后,与娘家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与娘家的家产也没有关系了,就不再是娘家的人了。嫁出去了就不管娘家人了,即使家里有困难也不怎么帮忙,这是长期以来女人的经济地位造成的。但社会在变,经常补贴家用的闺女不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儿女同样都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得附加任何条件,更不能予以拒绝。与父母签订不赡养老人的协议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属无效协议。“招女婿”不用赡养父母也不符合法律规定。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权为由,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曾有这样的案例:一户人家,小儿子结婚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不要彩禮,不继承父母遗产,日后也不赡养父母。后来父母年老多病,且失去劳动能力,父亲病重住院,生活苦不堪言。由于大儿子的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他们找到小儿子要求尽些赡养义务,并负担部分治疗费用,但小儿子以协议为由,拒绝承担。法院判协议无效。“倒插门”不可以免除赡养父母的责任。你们老两口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利,让两个女儿和小儿子每月给一些赡养费。住在大儿子家里时间长了,与儿子儿媳有磨擦是很常见的。若几个孩子都给一些赡养费,你们会过得舒服一些。
  也可以和他们讲道理,这么多年你们给大儿子一家带孩子,做家务,房子也给了大儿子,其他几个兄妹并没有异议,大儿子理应多承担一些赡养的责任。如果不给吃饱,还挨骂,可以找村委会来调节。其他3个孩子如果给了赡养费,不必都给老大一家。你们二老自己拿在手里一些,备些零食,好来充饥。万一有个头疼脑热,买点小药也管事。
  谁都有老了失能的一天,这不是你们的过错。现在农民养老保障跟不上,还得靠代际养老。这是让二老处于这种生不如死的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旧的传统观念正在退去,新的理念跟不上来,大家处在一种换型之中,才会觉得有理说不清。可以靠村规民约,利用法律武器,争取所能争取到的基本生活保障。努力和大儿媳搞好关系,这样你们也许会过得好一些。你们先找其他孩子商量一下,最后不行再动用法律武器。
  丁宁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2013年1月16日,聽说发小仲齐病了,我约俞小敏、岳小玉两位老友去东直门医院探望。仲齐的弟弟鱼齐说,仲齐患的是癌症,医生估计仅半年生存期,他想见我们。病床上的仲齐情绪很好,谈笑风生,完全不像重症病人。2月5日上午,鱼齐忽然打来电话,告知5日晨6时30分仲齐病逝,享年63岁。  仲齐退休前在中宣部图书馆当馆长。“文革”后的中宣部迁至六部口,有图书馆在老中宣部没挪窝。老中宣部在五四大街“沙滩大院”,
期刊
这件事儿是老表在电话里告诉我的。  老表说,他们村的一个80岁的老人上吊自杀了!就在一天早上。真是令人震惊的消息!  说起这个老人,我虽然不是很了解,但记忆里是有点印象的:个子不高,微微有些驼背。腿脚不是太利索,见人总是笑呵呵的。  這个老人的两个儿子是我们那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大儿子,上世纪80年代中等师范毕业,凭着天资聪颖,再加上善于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由小学老师到初中校长,再到乡镇党委书记
期刊
给小保姆傳授护理课  那是十年多前,71岁的孙世英正在家里看书。这时,大女儿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位拎着行李的乡下女孩,这姑娘身材矮小,衣着朴素,看人的眼神怯生生的。孙世英看到她的第一眼,便生出了怜爱之心。  女孩叫周邦燕,是来自四川青川县的小保姆。初进孙家时,她连米饭都蒸不熟,做家务更是笨手笨脚,孙世英耐心地指点她从做饭学起。  两年后,邦燕做起家务来已经驾轻就熟了,孙世英觉得把时间浪费掉太可惜
期刊
退休后,我在老家的宅后开垦出了一块菜园,种上了南瓜。原本是图个休闲、健身,没想到,种上南瓜后,我竟然迷上了南瓜,且以普普通通的南瓜为食材、药材,做起了南瓜保健文章。  老伴经常牙疼,一疼起来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把南瓜根和猪肉一起煮,然后切片给他吃,只吃了两顿,牙疼的病就治好了。邻居刘婶的公公患有牛皮癣,治了大半辈子也没治好,我掐来几片鲜嫩的南瓜叶子,直接在刘婶公公的皮肤上擦,擦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期刊
徐冈永远记得10年前那一天,他对情同兄弟的同窗吕剀说的那句话:“放心吧,我会替你照顾好咱爸咱妈。”孰料,一语成谶,吕剀这一去竟魂归大海,扔下悲痛欲绝的双亲。徐冈没有食言,他毅然以儿子的身份走进吕家,用炽热的情怀,重筑两位老人的精神世界……2013年元旦前夕,徐冈被评为“最美吉林人”。  同窗共读,结盟好兄弟  徐冈和吕剀的兄弟情始于1992年。这年9月,两人就读的吉林省梨树县一中高二重新分班,他们
期刊
四次登上地方卫视,连央视都发来邀请函;专业球队冠名都困难,居然有企业主动要求给一支妈妈拉拉队提供赞助。两年间,这些年过半百的“排球宝贝”把舞台从村里搬到央视——  浙江省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是有名的篮球村,村里每年都会举办篮球赛。女支书陈俐勤也想组建一支拉拉队,为球赛增添点色彩。  于是陈俐勤找到了正在种菜的金玉琴,50岁的金玉琴是村四社的农民。  “金大姐,村里在5月份举办百村篮球擂台赛,咱村想组
期刊
新春之际,传来张保庆的小说处女作《老三》问世的消息,让我对这位一向敢于直言、嫉恶如仇的官员又平添了几分敬重。2005年底,他从教育部副部长的岗位退下来之前,我曾问过他将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回答:“教育我干了三十多年,教育的事情从此不再管了。我要真正干兩件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一是练书法,一是写小说。”  张保庆属于一诺千金的人。这些年来,我们很多人会在这样或那样的场合相遇,可是,不管是与教育相关
期刊
在唐山市图书馆的一层有一间阅览室,上面挂着两块牌子:一个是“老年人阅览室”,一个是“盲人阅览室”。我退休后就在这里担任义务管理员。  有一天,一位盲人按摩师请我帮他写一篇评职称的论文。他口述,我记录,很快就将论文整理成形。就这样,我先后帮助6位盲人完成论文。当他们得知论文发表后那个高兴劲儿难以言表。他们还给我送来锦旗,我没有将锦旗挂起来,为残疾朋友做点事,我认为是责任也是担当。  去年,在我的张罗
期刊
一天傍晚,丈夫在外散步时,把捡到的一只小鹦鹉带回家,它好像几天没吃东西了,有气无力的。我将小米倒入碗中,它紧啄几下,便一下子倒在碗中一动不动了,我焦急地把它捧在手中,它紧闭双眼任我摆布,无奈的我将一块柔软的小布轻轻地盖在它身上。  次日清晨,一阵清脆的鸟叫将睡梦中的我惊醒。一只漂亮的小鹦鹉站在晒衣竿上,头上的羽毛是橙黄色的,翅膀是翠绿色的,配上红红的鸟喙,阳光下分外耀眼美丽,它那双大大的眼睛上,像
期刊
在江阴华士镇华士社区只要提起居民组长关立梅,男女老少都会跷起大拇指。她今年76岁,退休后不享清福,义务兼管了社区多项工作。大家都亲热地喊她关大姐。  澄华小两口是一对聋哑夫妇,妻子是文盲,孕期检查没人陪同,澄华想起了关大姐会哑语,求她帮忙。关大姐二话没说,孕产检全程陪同,甚至陪着哑妻进产房,她既当家属又做翻译,為医生护士解决不少困难。凌晨时分,一个胖小子顺利地出生了,澄华小两口万分感动,恭恭敬敬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