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幼儿兴趣 贴近幼儿生活等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于幼儿兴趣 贴近幼儿生活
  宋丽芳
  
  时值金秋,我园地处农村,黄豆正在收获。一天,高婧小朋友带来一株黄豆,她还向小朋友介绍了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田里收黄豆的事。她的话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共鸣,他们纷纷讲起关于黄豆的各种事情。我决定围绕黄豆开展一个主题活动。
  
  ●黄豆长在哪里
  主题活动刚开展,孩子们就为“黄豆是长在地里还是树上”而争论不休。于是,我就联系附近农家,参与农民的收获活动。
  我们来到种满了黄豆的田里。孩子们瞪大了双眼,去摸、去看、去听。有的孩子剥开豆荚看里面的果实,有的孩子摘下不同颜色的叶子进行比较。他们好奇地围着农民伯伯询问:为什么每个豆荚里的黄豆宝宝不一样多?为什么豆荚外面有毛毛衣?面对大自然,有时候,感受它远比了解它更重要。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怎样从豆荚里把黄豆取出来
  我们从田里带回来整株的黄豆。我问幼儿:“怎样把黄豆宝宝从豆荚里取出来呀?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有,可以剥出来。”“可以用小棒拍豆荚,豆子会自己跳出来的。”“可以用脚踩,黄豆也会自己出来的。”孩子们相互交流、尝试着收黄豆的方法。可是,他们的工作并不顺利,豆宝宝似乎很依恋它的妈妈,不太肯从豆荚里出来,除了直接剥开豆荚的孩子,其他方法效果并不佳。于是我们又进行讨论。婉婷说:“奶奶就是用小棒敲豆荚的方法收黄豆的。”“为什么我们却不行呢?”孩子们充满疑问,大家约定回家请教家长。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问题的答案,原来黄豆秸应该先晒干。
  在操作中,孩子们不断总结经验。老师的指导则体现在暗示、鼓励,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上。
  黄豆取出来,也晒干了,有什么用途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吃”。于是,又产生了新的探究:黄豆可以做什么吃?
  
  ●好吃的豆制品
  为了让孩子们更爱吃豆制品,我和孩子们把部分黄豆送到了豆制品加工场,把它加工成豆制品。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黄豆变成了豆渣、豆浆、豆腐、百叶、素鸡,看到了豆制品的加工过程,了解了不同工具的用途。
  我们把豆制品带回幼儿园后,就和孩子们商量是否让爸爸妈妈也和我们一起来烹调这些豆制品。孩子们十分赞同。在活动前,我们召集家长,告诉他们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尽可能做到与孩子同龄化,而不要使自己的热心阻碍了孩子的探索。几个孩子还请来一位家长为他们讲解有关黄豆和豆制品的营养知识。有了家长的加入,孩子们对手中的工作更充满了信心,没过多久,一盘盘香气扑鼻的豆制品菜肴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因为有了家长的加入,我们教师也不再为自己知识面的狭窄、条件的有限而感到懊恼。同样,家长们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真正领会到幼儿教育是需要智慧和许多技能的。
  
  ●用什么工具做豆浆
  做豆浆是孩子们向往已久的活动.因为工具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活动稍稍延后了。
  当我们提出“用什么工具做豆浆?”的问题时,孩子们们都说:“榨汁机。”“豆浆机。”“行,你们回家找找,把做豆浆的工具带来!”
  当孩子们把工具带来后,又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论。高亦津带来的工具是石磨,大家都说她吹牛,石头怎么可以做豆浆?高亦津和同伴争得脸红耳赤。我对大家说:“都别急,我们都用自己带来的工具磨做豆浆,高亦津也用自己的工具做,看看是不是能做出豆浆来。”孩子们开始尝试,结果,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会儿就被高亦津的石磨吸引过去了,“哇!这个东西真的可以磨豆浆!”“太神奇了!”“高亦津真了不起!”“这个东西不用电也可以做豆浆!”孩子们都围到了高亦津身边,有的孩子还和她商量,能不能也让他玩一会儿。
  大家都想用石磨来磨豆浆,于是我就发动家长和我们一起准备了足够的石磨,让孩子们来磨豆浆,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使用石磨的技能,学会了纱布滤豆渣、创作了水果豆浆、蜂蜜豆浆、果汁豆浆、紫菜咸豆浆等,并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的锡剧表演《双推磨》,对我们无锡的地方剧种锡剧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豆浆机”到“石磨”,之所以后者对孩子有如此强的吸引力,是因为它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身边的事才能引起孩子的关注和兴趣,有兴趣才能激发幼儿去自主探究。活动的动机不是来自教师的要求,而是来自孩子内在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和愿望是活动不断向更深更广层次迈进的动力。作为教师,虽然无法预想哪些问题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但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创造各种条件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只有与孩子的心灵相碰撞,才能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自主地建构认知。
  活动应该源于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陈毅虹
  
  一、创设利于师幼互动的环境
  自然科学区域创设一段时间以来.幼儿对该区域的兴趣不及其他区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观察发现,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区域的设置不合理——我把该区域设在阳台上,只用了一个柜子和一张桌子,这样的区域空间不利于幼儿进行长时间的操作。于是,我重新进行了规划,将自然角放在阳台上,自然科学区域设置在教室中靠近阳台的地方,并用两个柜子围合,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幼儿方便地进出观察自然角的植物,同时也让那些在自然科学区域中进行探索的幼儿能有一个相对专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师幼之间的互动。
  
  二、提供利于师幼互动的材料
  1.引发兴趣。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也是在与材料的不断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教师要想使材料的这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提供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材料。例如:在我班的自然角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一开始,幼儿感觉新鲜,还能关注几天,但时间一长,他们对这一角落光顾渐渐变少。如何让自然角吸引幼儿的兴趣呢?我从制作种植器着手,和幼儿一起用可乐瓶制成四个种植器:1号瓶是将大可乐瓶从中间剪开,成大玻璃杯状,然后从其侧面剪掉一个圆形窟窿,再用小饮料瓶从圆形口插入,形成一个相通的出口:2号瓶在1号瓶的基础上用黑色即时贴封其顶部;3号瓶则在2号瓶的基础上在另一侧形成另一个相通的出口:4号瓶在1号瓶的基础上再在小饮料瓶上侧按上一个再小一点的饮料瓶。在这四个不同的种植器中,我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的生长。幼儿常常会欣喜地跑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豆豆发芽了!”“小苗会向着阳光和有亮光的方向生长。”“小苗不会从这里长出去了,因为这里太暗了。”
  2.激发主体意识。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性,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由地选择材料, 从而激发幼儿活动的主体意识,积极地与材料对话。例如:在“搭纸桥”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择不同的折纸方法来验证“纸桥”的承受力。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记录,最终探索出了能让“纸桥”承受更多的花片而不会倒塌的方法。
  
  三、建设利于师幼互动的关系
  1.共同合作。受年龄特点制约,幼儿在自然科学区域中的一些探索活动还不能够独立完成,因此他们需要与教师合作。例如:幼儿很喜欢自然科学区域中新投放的电子积木,但拼搭这一材料的难度相对其他材料较高,所以他们常常会半途而废。于是我就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同他们一起拼搭电子积木。在拼搭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经常没有规律地拼搭,较难拼搭出发出声响或灯光的效果。因此,我及时地提醒:“先把图看清楚,哪一部分是放喇叭,哪一部分是装电池的。然后再找出与图对应的材料,这样就不会弄错了,我来找,你们来拼。”
  2.情感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需要情感上的支持,它是实现师幼有效互动的基础。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幼儿自发地把“打球台”和“打滚球”中的五颜六色的大小球放在桌上滚来滚去.还比谁的球滚得快。虽然他们没有按照我的活动要求去做,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说:“你们想知道球滚落的速度,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滑道吧。”他们可高兴了.找来了硬纸板等材料,在墙上设计了三道不一样斜度的斜坡,然后用球来滚……
  3.“慢半拍”提示。在区域活动中要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应学会“慢半拍”,也就是说发现幼儿存在问题时,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念强加给幼儿,而是要让幼儿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学习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例如:在一次自然科学区域活动中,霖霖正在做有关空气的实验,他将布放入杯中,再将杯口朝下放入水中,这时布应该还是干的,可他一连做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我虽然有些着急,但我没有直接介入,在等待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他已经摸索得差不多时,我才给予提示:“你看看,是不是你哪步做错了,还是你的动作不规范?”这样,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原来他总是将杯子斜放入水中,水就容易跑进杯里,接下来他改正了方法,获得了成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其他文献
数字10的妙用  管风燕    今天上数学课,孩子们学会了数字10。当我问数字10可以用来做什么时,轩轩说:“洗手后可以用10次手!”对啊,何不把数字10应用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呢?于是,站队时我请他们一起数10下,在10个数内站好队;吃点心时,我请他们自己拿10个小点心;户外活动时,我请他们轮流玩小秋千,每人玩10下……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并
一、关注幼儿表现,促进游戏自主生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要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具有丰富想象力,经常能从一个活动中生发出另一个游戏活动来。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支持,促进游戏的生成与发展。主题游戏《汽车》就是从《建筑工地》活动中生发出来的。  自主性游戏开始了,建构
幼儿园力求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自身品牌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成长、发展中的幼儿园,五年来,我们把“面向全体,自主发展,塑造幼儿阳光般的心态”作为办园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特色思考  探寻思辨,理解特色。我们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思考、质疑:究竟什么是特色?什么是幼儿园特色?什么可以成为我们幼儿园的特色?在学习比较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对特色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体育游戏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手段。但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体育游戏的设计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设计缺乏体育知识、游戏情境单一,忽视突发的情感问题、缺少及时的情感鼓励,过多成人化语
我的阅读教学理念是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所以提倡“手不离本,眼不离本,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的做法。  阅读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急于让幼儿掌握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应该有新旧经验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表现。正如皮亚杰所说:同化和顺应才能使儿童的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儿童发展。在阅读过程中,我利用幼儿阅读是从图画人手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掘游戏空间,开学初我们将中大班午睡室的周围、活动室的四角、过道以及走廊等场所都利用了起来,“娃娃家”“医院”“超市”“理发店”“休闲茶吧”“幸福加油站”等应运而生。  本以为这些预设的游戏区域,可以让中大班幼儿随时地、自由地、连续地开展游戏,但结果却非教师所愿——面对我们提供的色彩鲜艳
课堂“活”起来,儿童“动”起来,负担“减”下来,效率“高”起来,这是课程改革追求的理想效果。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尤其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限制,课改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会走样。比如,当今幼儿园不少冠名为探究式的科学活动,如果仔细审视却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那么。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是怎样的?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必须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多视角、多层面地审视这些问题,并对司空见惯、貌似
我们去餐馆吃饭,服务员首先便会呈上一份菜单供顾客自主点菜。由“菜单”联想到幼儿体育,只有让孩子参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有选择权和自主权,才能满足其胃口。如何构建丰富的“运动菜单”,充分发挥孩子运动的自主性?针对该问题,我们开展了“菜单式自助运动”专题研训活动,从运动内容菜单、运动实施途径与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一、研讨中集思广益  (一)构建自助运动菜单,让孩子在运动中“有菜可选”  菜单式自助
从陈鹤琴先生创办实验研究性质的南京鼓楼幼稚园算起,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在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将近100年。到201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5年颁布《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表明我国的幼儿教育已经是一门专业的学科。  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专业知识、专业队伍。专业知识应该系统化,符合科学逻辑,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专业队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精
教研背景  我们常常借鉴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的优秀成果用以推进本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提升借鉴外来成果的有效性,我们以高宽课程中的“六步冲突解决法”为案例开展教研活动,以帮助教师找到借鉴性学习国外学前教育优秀成果的正确策略。  教研过程  一、设计对比性案例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一书第五章是“高宽项目中教师和幼儿如何互动”,在“采用问题解决法解决冲突”的篇章里介绍了教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