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众所周知,课堂始于导语。因此,导语设计得好与坏,自然会关系到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否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应该说恰到好处的导语,会在上课伊始自然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稳步向高潮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导语设计
导语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设计好导语呢?本人不妨在此赘述一、二,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我以为设计语文课导语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讲授者的风格和讲授的内容而定,以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1 激励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散文和记叙文。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可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冬天里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2 诱发兴趣
导语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导语可以打破学生对新教材、新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往往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见闻,尽量缩小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使疏远的变成亲近的,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信心;其次,导语可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线索指航导向,这表现在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或悬念,有目的地提供或暗示思考的路线等,使学生的认知欲望处于跃跃欲试、非追根究底而不罢休的积极状态;再次,导语可以消除学生的延续思维和心理定势,使他不停留在上一课的回忆上,而是专注于新的内容、新的问题,养成敢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勇气,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调动自己的内在因素,主动地充当学习角色,在新一课的学习中,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3 “平铺直叙”型导语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推介作品,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作者与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背景等知识。许多科研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诗篇。
4 情感渲染型导语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情感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教授一些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或诗歌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具有饱满的情感,同时还需要用优美而充满感情的语言,精致的修辞,创设引人联想的情境,给学生或优美、或壮美、或情感美、或意境美的陶冶,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中步入教学内容。在运用导语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
4.1 摹实境、调激情。就是让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创设一种打动人、感染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4.2 朗诵诗文,激发情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
4.3 通过引用,激发情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对联、诗词,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4.4 善用身边人、事,顺应课堂的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善于捕捉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即兴演讲,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角色。
4.5 介绍作者、概述背景、补充信息。即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仰慕之情和学习热情;以及概述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5 揭示主旨型
课堂教学的导语往往开门见山、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课文的主旨,并以此来明确提出本堂课的新任务。或者从介绍背景谈起,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片断或重要问题,以此为焦点和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这种导语实际上起到了牵牛鼻子或者提纲挚领的作用。它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的重点上来,启示学生:入门进室就要抓住关键。这种导语既有启迪性,又有涵盖力,既引起思考,又能把握思考的趋向。因此有着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的气魄。导语的这种揭示主旨的作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它不仅指示着教师的行为,而且规定着学生的行为。使整个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进行。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导语设计
导语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设计好导语呢?本人不妨在此赘述一、二,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我以为设计语文课导语不必拘于形式,完全可以根据讲授者的风格和讲授的内容而定,以期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效果。
1 激励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散文和记叙文。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可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冬天里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2 诱发兴趣
导语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导语可以打破学生对新教材、新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往往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见闻,尽量缩小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使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使疏远的变成亲近的,以增加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信心;其次,导语可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线索指航导向,这表现在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或悬念,有目的地提供或暗示思考的路线等,使学生的认知欲望处于跃跃欲试、非追根究底而不罢休的积极状态;再次,导语可以消除学生的延续思维和心理定势,使他不停留在上一课的回忆上,而是专注于新的内容、新的问题,养成敢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勇气,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调动自己的内在因素,主动地充当学习角色,在新一课的学习中,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
3 “平铺直叙”型导语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推介作品,使学生很快地了解作者与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背景等知识。许多科研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诗篇。
4 情感渲染型导语
语文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情感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教授一些情感饱满、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或诗歌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具有饱满的情感,同时还需要用优美而充满感情的语言,精致的修辞,创设引人联想的情境,给学生或优美、或壮美、或情感美、或意境美的陶冶,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感受中步入教学内容。在运用导语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
4.1 摹实境、调激情。就是让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创设一种打动人、感染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
4.2 朗诵诗文,激发情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
4.3 通过引用,激发情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对联、诗词,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4.4 善用身边人、事,顺应课堂的突发情况随机应变。善于捕捉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即兴演讲,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角色。
4.5 介绍作者、概述背景、补充信息。即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仰慕之情和学习热情;以及概述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信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者产生共鸣。
5 揭示主旨型
课堂教学的导语往往开门见山、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课文的主旨,并以此来明确提出本堂课的新任务。或者从介绍背景谈起,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片断或重要问题,以此为焦点和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这种导语实际上起到了牵牛鼻子或者提纲挚领的作用。它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的重点上来,启示学生:入门进室就要抓住关键。这种导语既有启迪性,又有涵盖力,既引起思考,又能把握思考的趋向。因此有着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的气魄。导语的这种揭示主旨的作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它不仅指示着教师的行为,而且规定着学生的行为。使整个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进行。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都要针对教学目标,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