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试测量目标是课程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结合。基于对课程目标和考核目标的认识,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笔者就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如何看书、如何做题、如何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纲目式”看书,并留心细节
1.看目录、标题和引言。从看目录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从阅读章节标题和引言,整理、概括本单元的历史阶段特征。
2.看每节的目标题尝试回忆相关知识。目标题大多是主干知识点。从目标题入手,尝试回忆知识点的内涵,拓展外延,与相关知识纵横联系,对已经遗忘或者容易忽视、混淆的知识点,及时进行重点突破、强基固本地“补读”。
3.留心主干知识点的细节问题。包括教材小字、注释、插图、阅读部分和地图册上的知识等,尤其是地图册。
4.构建“串状历史链”和“立体历史网”。具体的方法:或以单元为中心,掌握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或以小专题为中心,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或以问题为中心,挖掘隐性知识。在加强教材知识学习的同时,拓展学习资源,广泛涉猎教材之外的文史知识等,积累起综合的知识。
二、“引导式”做题,并注重材料
1.多做近几年高考题。每做完一套高考试题,甚至每做完一道有份量的题目,就思考、揣摩其命题方式、命题意图、思维方法等。
2.多做材料型模拟试题。材料型试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非选择题,特别是包含一些新观点、新角度的材料题,通过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快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练习分析材料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和思维的能力。
3.由做题而“查漏补缺”。在做题过程中,对盲点和不太清楚的知识点,以及答错的题目,要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形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4.在做题过程中不断训练和掌握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一般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试题所涉及的是基本知识点,通常是“点对点”的关系。解题时特别要把时间、空间信息和材料中的关键词结合起来,尽可能找到多的“点”、多的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从历史阶段特征中的相关史实与材料有效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非选择题试题涉及的问题往往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推理、论证和探究等,因此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也是综合性的,是“面与面”的关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是:1.明确题目主题和问题范围。2.领会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3.尽可能准确地“复活”历史知识。4.列出简要解答提纲。5.尽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答题。
三、“交融式”思维,并关注时政
1.将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相互渗透。学会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和政治现象,又从地理和政治学科的角度观察、分析历史。
2.历史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考查内容。高考试题包括命题立意、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价值取向决定考查内容。试题的价值取向包括社会价值、史学价值、学习方法和能力价值等。因此,从价值取向看,笔者认为有一些内容和角度值得我们关注:1.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文化的多元与开放。3.中外的交流与融合。4.民族问题。5. 史学界的新成果与新观点。
3.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元化史观。多元化史学范式,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民族史观(民族革命史观)等。这些史观主要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的整体联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看历史等。按多元化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
4.时政热点需要关注。关注现实,结合时政热点复习,从现实回溯历史,追溯历史上的有关发展沿革、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一、“纲目式”看书,并留心细节
1.看目录、标题和引言。从看目录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从阅读章节标题和引言,整理、概括本单元的历史阶段特征。
2.看每节的目标题尝试回忆相关知识。目标题大多是主干知识点。从目标题入手,尝试回忆知识点的内涵,拓展外延,与相关知识纵横联系,对已经遗忘或者容易忽视、混淆的知识点,及时进行重点突破、强基固本地“补读”。
3.留心主干知识点的细节问题。包括教材小字、注释、插图、阅读部分和地图册上的知识等,尤其是地图册。
4.构建“串状历史链”和“立体历史网”。具体的方法:或以单元为中心,掌握相关知识的内在关联;或以小专题为中心,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或以问题为中心,挖掘隐性知识。在加强教材知识学习的同时,拓展学习资源,广泛涉猎教材之外的文史知识等,积累起综合的知识。
二、“引导式”做题,并注重材料
1.多做近几年高考题。每做完一套高考试题,甚至每做完一道有份量的题目,就思考、揣摩其命题方式、命题意图、思维方法等。
2.多做材料型模拟试题。材料型试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非选择题,特别是包含一些新观点、新角度的材料题,通过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快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的能力,练习分析材料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和思维的能力。
3.由做题而“查漏补缺”。在做题过程中,对盲点和不太清楚的知识点,以及答错的题目,要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形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4.在做题过程中不断训练和掌握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一般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试题所涉及的是基本知识点,通常是“点对点”的关系。解题时特别要把时间、空间信息和材料中的关键词结合起来,尽可能找到多的“点”、多的有效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从历史阶段特征中的相关史实与材料有效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非选择题试题涉及的问题往往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推理、论证和探究等,因此需要调动和运用的知识也是综合性的,是“面与面”的关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是:1.明确题目主题和问题范围。2.领会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3.尽可能准确地“复活”历史知识。4.列出简要解答提纲。5.尽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答题。
三、“交融式”思维,并关注时政
1.将历史与政治、地理学科相互渗透。学会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和政治现象,又从地理和政治学科的角度观察、分析历史。
2.历史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考查内容。高考试题包括命题立意、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价值取向决定考查内容。试题的价值取向包括社会价值、史学价值、学习方法和能力价值等。因此,从价值取向看,笔者认为有一些内容和角度值得我们关注:1.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文化的多元与开放。3.中外的交流与融合。4.民族问题。5. 史学界的新成果与新观点。
3.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元化史观。多元化史学范式,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民族史观(民族革命史观)等。这些史观主要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世界的整体联系和影响,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看历史等。按多元化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
4.时政热点需要关注。关注现实,结合时政热点复习,从现实回溯历史,追溯历史上的有关发展沿革、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