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人万般怜爱的泪人儿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黛玉葬花》这一章回的解剖,从外部环境和内在心理两个方面浅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从而道出她的可怜之处。
  关键词:《黛玉葬花》 ; 林黛玉 ;怜爱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紧次于贾宝玉,自小出生在官家,生得楚楚动人,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极富诗书气息,甚而至于才比子建。然而,由于這种文人气息,加上她天生体弱,所以时常抑郁寡欢,浸泡于泪水之中。
  在我们看来,外婆是给予母亲生命,与我们的血缘关系非常密切的人,因而,住在外婆家本是常理,更不应该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然而,性格敏感而又孤高的黛玉却始终觉得自己寄人篱下。细想来,这跟她自小的生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自幼失去母亲,没有感受过母亲的关怀,对于母亲的娘家人所知甚少,加上少有接触,因而对于“外婆”异常陌生,缺乏某种至亲之感;而且,荣国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人口众多,那里就像一个“小社会”,上演着人生百态,人与人之间心存芥蒂,亲密感难以加深,遂很难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由此看来,林黛玉的寄人篱下之感并非没有缘由。
  那么黛玉为何又突然想起葬花呢?原来,林黛玉去敲宝玉的门,晴雯偷懒不想给她开门,还编造了一个理由,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正当黛玉转身欲离开时,听到屋里宝玉和宝钗打闹的声音,于是黛玉心里便产生了误解,,一时间觉得自己是个多余之人,心中有些不快,只得默默离开。
  次日,又巧遇饯花之期,黛玉梳洗完毕,沿着小径一路走到花园,只因昨晚吃了闭门羹,看起来闷闷不乐的。小说中是这样描写当时黛玉的心理“一腔无名未曾发泄”,为何她“未曾发泄”呢?我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林黛玉是大家闺秀,自身有良好的教养,即使事发时对宝玉有多大的抱怨,她也不会任性地在他人面前发火;另一方面,她又深爱着宝玉,因而更加舍不得对他发泄,只得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承受,自怜自哀,遂“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不由得悲哀苦楚如洪水般袭来,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一时间,手绢已经湿透。黛玉望着花塚,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双眉紧蹙,心里越发得难受,越哭越伤心,这样一位楚楚动人的美丽女子独自呜咽哭泣,好不伤心,就连小溪、落花、树木都为之动容、黯然失色,怎能不让人心疼?
  然而,在这座院子里的另一处此时却充满了欢歌笑语,众姐妹都在园子里做饯花会,宝钗因为看见一双玉色蝴蝶,甚是喜欢,欲扑来玩耍,于是轻扑罗扇,追在那对蝴蝶后面,香汗淋漓,不亦乐乎。同一时间,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境遇,一边是欢喜,一边是忧愁;一边是戏蝶,一边是葬花,殊不知宝钗的欢乐却让黛玉的悲显得倍加强烈,这样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无疑让人更加同情的黛玉的悲,使人感觉她的悲仿佛已经透过五脏六腑侵入骨髓,难忍至极,因而在艺术表现上别有一番强烈的效果,而这也印证了艺术的辨证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曾其哀乐。”
  古人云:“人心感于境遇,而哀乐情动,诗意顿生,达其意而成章”,花园里落红散了一地,勾起了人的伤春愁思,黛玉本就闷闷不乐的心情越发得惆怅,于是,吟唱了几句《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这花谢花飞之日,万般愁思缠绕心头,黛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容颜尽老,生命凋零,却没有谁为此怜惜,本以为那宝玉会是自己唯一可以依赖的红颜知己,谁知他却跟宝钗一起打打闹闹,有说有笑,弃自己而去。顿时寂寞孤独之感从四面八方袭来,将她团团包住。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多么触目惊心的句子,读来让人一阵心悸。本想找一些落花将之埋入花塚,可是却连一片落瓣都难寻觅,只得独自坐在台阶上暗暗落泪,去没有可倾诉之人,这是一种多么无助的处境,就连周围的树枝都为这位愁苦的姑娘伤心得在滴血,甚是凄惨。物有情,人却无情,该是何等凄凉?“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一句让我想起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道出的境遇:“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虽然李清照的这首词写的是秋季,然而与《葬花吟》中的这句诗却有异曲同工之处。雨冷,被褥冷,心更冷,遂漫漫长夜难将息。再加上冷雨不停地敲窗,更易令人心烦意乱。暗夜中,寂寞空虚无助纷纷袭来,却没有一个可以依靠之人在身边,让人甚是同情。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鼓,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时间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突变,这仿佛是黛玉的自我安慰:一个人倒也罢,不至于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清代涂瀛曾写过《林黛玉赞》:“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物色有在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 ”“曲高和寡”并非贬低黛玉,而是对其称赞,她“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并不是她的错,她不愿与众人同流合污,只希望能够洁身自好。因而正是她这与生俱来的清高气节让她处于不招人待见的境地。在《红楼梦》中有多处描写能够体现出黛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比如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葬花的时候,宝玉想用水葬,他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气逼人”,可见他天生对水有种独特的钟爱,而黛玉却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到,仍旧把花糟蹋了。”虽说只是一些花瓣,没必要那么讲究,可是在黛玉眼里,花本圣洁,将花瓣放入水里恐怕会将其玷污。花如人,人亦如花,在那样一个污浊的社会,黛玉依然能够保持圣洁的思想,着实让人钦佩。然而,却没有人理解她,支持她,就连唯一的知己也早已“越走越远”,让人又再次心生怜意和同情。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这样一位娇弱,美丽却始终浸于泪水中的至情至圣之女子,执著于感情,却不能与相爱的人地久天长,只因那敏感的心而让自己经受百般折磨,最终香消玉殒,让人同情,更让人痛心。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曹雪芹著,脂砚斋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艺术理念的影响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和表现也出现了复杂的变化,面对数量众多的电视剧作品,受众呼唤电视剧精品,一部未经任何宣传的年代大戏《人是铁饭是钢》于近期登上了北京卫视荧幕,本文试图从若干个具体艺术手段处理上探讨这部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剧如何突破历史叙事的宏大厚重背景而呈现出搞怪的风格。  关键词:《人是铁饭是钢》;历史苦难;喜剧效果;消解策略  大
期刊
摘 要:比对魏晋时期的阮籍与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魏连殳,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二人的命运轨迹是如此的相似。他们的人生从开始的愤世嫉俗到最后的沉沦自戕,其中充满了悲剧色彩,这种悲剧命运的产生是时代与理想不相符合的结果。只能以自残式的结局无声对抗着时代的黑暗。  关键词:魏连殳;阮籍;悲剧命运  鲁迅的文章不仅具有现实批判性,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扬。鲁迅尤其钟爱于魏晋时期文化历史的研究,他从1913年
期刊
摘 要: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而“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公示牌翻译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功能翻译;翻译目的;忠实;傣汉翻译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语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在这里世
期刊
摘 要:欣赏电影会让学习者在一个身临其境的语言文化中体验不同的文化。英美电影对于世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设备的普及,英美原版电影成为英语课堂用来让学生体验地道的口语的教学素材。本文先分析英语语言文化中英美电影的导入的优势和意义,再提出提高导入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英美电影;导入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高校
期刊
不久前看了一份关于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调查报告,让我感触很深。在农村教学这么多年,我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当他们成绩让我失望时,我总是去埋怨他们不爱动脑子,不爱学习,不够努力等,却没有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分析问题,实际上也有很多的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要更多地为学生考虑,多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  从调查中显示,农村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厚,对
期刊
摘 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一部电影的名称有时并不是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凝练精准的几个文字下有时表达的是深重的情感和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由于许多电影名称中的文化信息对电影名起到了限制和阐释电影名真正含义的作用,因此译者需要完全、准确地理解电影名所携带和传递的文化信息。本文结合电影名称翻译实例,讨论了在电影名称英译汉和汉译英中的现象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电影名称; 翻译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以及甲骨文本身书法艺术具有的美学价值,和透过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医学价值、物理价值①、市场价值等。  关键词:甲骨文; 价值;意义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而又连绵不断的文化源流,在当今以其稀有性、独特性而昂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甲骨文作为一种
期刊
摘 要:17世纪,葡萄牙入侵东非后,为了更有效统治获得的大片东非土地,葡萄牙人设立了普拉佐制度,但是随着葡萄牙的衰落,英荷法的崛起,奴隶贸易和普拉佐制度本身的缺陷,这个制度在19世纪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葡萄牙;东非;普拉佐  普拉佐(prazo)制度是17世纪葡萄牙人在东非地区实行的一项土地制度。葡萄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到达东非,通过武力占领了大片东非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普拉佐,土地上的領
期刊
摘 要:艾米丽的小说《呼啸山庄》自发表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对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希克厉的争论更是褒贬不一。虽然有部分人对希克厉是同情和理解的,但大部分评论者都认为他是一个残忍冷酷的复仇魔鬼。随着对小说的深入阅读,会发现希克厉的扭曲性格是原本敏感的心灵反复受到践踏导致的。换个角度再看,希克厉的复仇是痛苦的,试对影响其性格扭曲的因素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希克厉;爱情;复仇  一、希克厉扭曲人格的表现  
期刊
三尺讲台,陪伴了我度过了二十四个春秋,见证了教学成长的艰辛历程,塑造了人生美好的梦想,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回忆。  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职责是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指导并带领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其培养成“四有”新人的目标。但面对班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普遍较差的实际情况,这决非易事。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大多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