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自小学阶段起,对于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学生需要接受的课业之一,合理地进行法律意识培训,不仅可以预防学生走入歧途,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的法律意识,建立优良的习惯,辅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所以如何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内容里,也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法制教育;思想品德;社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146-01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理、懂法的道德社会,不管是对个人还是集体来讲,保护自身最好的武器就是法律。法律與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年与未成年变成了法律制裁的主要对象。对于社会、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如何让青少年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法律,将法律知识融于生活当中,是当下教师们主要研究的课题。
  1.更好的吸收法律知识,才能融于生活当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入校园,头脑当中并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对错的概念,所以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门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知识不同的课业—《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可以树立准确的道德观,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锻炼、以便更好地成长。而法律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教导学生需要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判断,如何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两者相结合的知识理论,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又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而言是有益的,所以如何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课本当中,也是思想教师在课堂当中需要注意的。
  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之前,教师们必须要先理解法律知识的内容、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研究法律当中相关的条例理论。有效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吸收到有效的知识。因为学生的年龄段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较差,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法律知识的科普,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无法对学生起到诱导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不妨穿插一些社会中存在的真实案例进行描述,这样的讲解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法律认知与理解。通过小学生品德的形成规律人们不难发现,认识的越全面、越深刻,越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对法律知识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在《品德与社会》的基础上将法律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穿插在课本当中,根据其特点进行法律知识的挖掘,用言简意赅的形式,将书本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刺激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方面的探索精神,从而引出所要传授的法律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法制知识,更好的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而不是知识单纯的记住、知识而不得其用。正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的《寻路与行路》一课中,对于如何过马路,学生在潜意识里早就已经有了根神蒂固的思想,教师们可通过对于画面的阐述与展示,由学生自我展开探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与学生,通过学生的探讨与案例的分析,从而引出相关的法律知识,此堂课中可以利用学生们耳熟能详,行路的口号“红灯停、绿灯行,遇见黄灯等一等”引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讲解工作,用简单的方式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路上随意的嬉笑打闹,过马路不三心二意,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由知转行的教育转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法律方面的知识。教师也能通过这种将课堂主导权归还于学生的教育模式,观察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研究法律知识更进一步传达。
  2.兴趣的吸收能力,远比一味地传授要更加深刻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用直接的方式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品德,从而让他们进行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思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妨转变一下授课的模式。比如,摆脱掉课本上原有的知识框架,更多地运用现实中的案例进行讲解。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偏小,思维、思考的能力较为跳跃,往往会对课本以外的故事产生浓郁的兴趣,并且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所以教师在准备课堂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寻找一些相关的案例,以近期社会上发生的一起杭州女孩被拐走失踪的案件为例,女孩可以在家中被外来租客带走,并且在家长不知情的前提下,随意跟人外出,可以看出在女孩意识当中并没有建立对人的是非对错思想,只是单纯的熟知,就跟外人出去游玩,从而造成不可泯灭后果。因为与学生年龄的相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做出自主的判断标准,教师们借着案例的方向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对事件的看法,当他们也遇到同样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去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的同时,引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等相关条例进行法律知识的传播,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防范精神,另一方面也吸取到了与法律相关的应对措施。这种超出课本以外的讲解方式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更是一项需要教师们长期探索的道路,作为思想教师,除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以外,更加需要注重的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保护自己。相比简单的传授,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更加贴近实际,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讴亚. 如何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情感读本,2017(11):119-119
  [2]倪丹丹. 聚焦法制教育 明亮童心世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03)
  [3]刘惠琴.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15(04):30-30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情境,因情入境,以境生情。在音乐教学中构建及应用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139-01  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
“团一大”(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青年思想政
摘 要:古诗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历史悠久,作为中华民族特别的文学样式,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底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宝贵教材资源。为此,笔者就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择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A-B-X模式,来探究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择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关于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产生发展对当前阶段的教育界产生了非常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小学教育环境中。近几十年,我国小学教育环境蓬勃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将小学教育当作是现有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环节中,德育对学生们的发展作用非常大,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健康的成长,还对学生们日后的社交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633.3  有效教学是教学双方的共同追求,教师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必经途径之一。因此,做到有效备课,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备目标  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备课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教育教学无论改革,这一环节都不应该发生变化,
摘 要: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收尾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接受更高等教育承上启下的阶段,关系到初中生个体的成长。学生不仅仅受到来自学校的教育,还受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影响,而社区教育经常处于被忽略的部分,然而在初中的教学管理中,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学生,并不能达到教育无缝衔接的效果。以社区为载体的多维协同德育网络体系,能够为初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
边境管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国家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在当前边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作者从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边境地区政府与群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