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探究语境“析”词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脉络探究词语生存的“环境”,赏析词语,收获词语。请看王菘舟老师“审阅”一词教学片断:
师: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生自由读句子,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
师: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到一个词,缩小到几个词来谈谈你对“审阅”的感受吗?
生: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你想说的是哪个词?
生:思索。
师:把“思索”这个词再放大,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周总理是想到了人民的困难,想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是的。这位同学聚焦到了思索,然后就想到了总理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只有这样看文件才叫“审阅”。
生:“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句话写出了周总理不是很简单地看一遍就算了,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对,说得挺好,要大声地说,自信地说,这才叫“审阅”。
“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这一问无疑推开了学生的探究之门。在教师无痕的指挥下,学生通过读悟,在文本中找到了“审阅”一词生存的迹象——“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然后让学生把句子“缩小”,聚焦到“思索”一词,再让学生把“思索”一词“放大”,反思文本,联想到总理的工作。这样一来,“审阅”一词的意思就呼之欲出,总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二、感知形象“品”词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经验与词语的相似组块,把静态的词语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词语“活起来”,学生就能牢牢把住词语的脉搏。请看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词语教学片断:
教师用手指着上空演示。一边从左上空迅速划到右上空,又从右上空划到左上空,然后在空中极快地画了一个圈儿,最后静止在前上方,表示鸽子落在房屋上了。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迅速地跟着转动,最后盯着前上方,一眨不眨,博得同学们一阵掌声。
师:“紧盯”一词的意思懂了吗?
生::懂了!(齐声)
师:你再向下看。下面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说)
(教师演示,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教师手指的方向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齐声)
在“紧盯”、“注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词义,而是运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式创设出与文本描绘的相似的情境,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领悟词语的鲜活形象。
三、体察情境“会”词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与词语自由“交谈”,切身感知、体察词语的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请看《陶罐和铁罐》中“奚落”一词教学片断: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御厨房看看吧。(动画演示对话情景)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
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谦虚和傲慢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要提高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就应该小点。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
(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厨房里的那两只罐子。现在,大家明白“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奚落”就是嘲笑别人。
生:“奚落”就是笑话别人的缺点。
教师不是事先解释“奚落”抽象的词义,而是让学生进入铁罐奚落陶罐的故事情景之中,通过朗读句子,对话文本,“触摸”文字的外在“表情”,“倾听”文字内在的“呼吸”,学生自然而然就领悟到了“奚落”的意思。
作者单位 神木县大柳塔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顺着文本的脉络探究词语生存的“环境”,赏析词语,收获词语。请看王菘舟老师“审阅”一词教学片断:
师:什么是“审阅”?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生自由读句子,思考)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审阅”的?从哪儿读懂周总理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在“审阅”?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这就是周总理“审阅”文件的方式。
师: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到一个词,缩小到几个词来谈谈你对“审阅”的感受吗?
生: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你想说的是哪个词?
生:思索。
师:把“思索”这个词再放大,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周总理是想到了人民的困难,想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师:是的。这位同学聚焦到了思索,然后就想到了总理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只有这样看文件才叫“审阅”。
生:“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句话写出了周总理不是很简单地看一遍就算了,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对,说得挺好,要大声地说,自信地说,这才叫“审阅”。
“你从哪儿读懂了‘审阅’?”这一问无疑推开了学生的探究之门。在教师无痕的指挥下,学生通过读悟,在文本中找到了“审阅”一词生存的迹象——“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还问我一两句”,然后让学生把句子“缩小”,聚焦到“思索”一词,再让学生把“思索”一词“放大”,反思文本,联想到总理的工作。这样一来,“审阅”一词的意思就呼之欲出,总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二、感知形象“品”词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经验与词语的相似组块,把静态的词语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词语“活起来”,学生就能牢牢把住词语的脉搏。请看于永正老师《梅兰芳学艺》词语教学片断:
教师用手指着上空演示。一边从左上空迅速划到右上空,又从右上空划到左上空,然后在空中极快地画了一个圈儿,最后静止在前上方,表示鸽子落在房屋上了。站在凳子上的小朋友的眼珠迅速地跟着转动,最后盯着前上方,一眨不眨,博得同学们一阵掌声。
师:“紧盯”一词的意思懂了吗?
生::懂了!(齐声)
师:你再向下看。下面是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很多鱼。你看那一条……(对站在凳子上的学生说)
(教师演示,用右手指着“水池“,指尖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快,忽而慢,学生的眼珠则随着教师手指的方向转动,仿佛在跟踪一条游动的鱼。)
师:“注视”的意思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齐声)
在“紧盯”、“注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词义,而是运用动作、神情表演的方式创设出与文本描绘的相似的情境,为学生呈现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启发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领悟词语的鲜活形象。
三、体察情境“会”词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与词语自由“交谈”,切身感知、体察词语的意思及其感情色彩。请看《陶罐和铁罐》中“奚落”一词教学片断: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御厨房看看吧。(动画演示对话情景)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
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谦虚和傲慢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要提高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就应该小点。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
(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厨房里的那两只罐子。现在,大家明白“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奚落”就是嘲笑别人。
生:“奚落”就是笑话别人的缺点。
教师不是事先解释“奚落”抽象的词义,而是让学生进入铁罐奚落陶罐的故事情景之中,通过朗读句子,对话文本,“触摸”文字的外在“表情”,“倾听”文字内在的“呼吸”,学生自然而然就领悟到了“奚落”的意思。
作者单位 神木县大柳塔镇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