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在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作。象征,反讽等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巧妙无比。本文选取小说中的黑白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及其对主题升华的作用。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黑白意象;象征
  作者简介:刘立爽,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2
  拉尔夫·埃里森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黑人小说家之一,历时5年铸就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于1952年甫一出版时,就被誉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这部小说是艾里森留给美国黑人小说传统的遗产,一件无与伦比的精心杰作,也是其留给世界的经典。
  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没有名字的温顺青年,从懂事起就一直按照学校教育所灌输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塑造自己。但最后发现,无论如何努力,他一直是一个不被看见的人。从南方到北方,从学校、工厂到政治团体,每次经历不同的社会环境,每当有机会证明自己时,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再一次迷失自我。在一系列希望幻灭的打击中,他终于找到本质意义上的自我,走向成熟。艾里森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大量黑白意象,以其鲜明的对比,表现黑人在白人社会中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同时,探索了黑人的种族身份问题,借助这个不知名的黑人青年的遭遇,更深层次的折射出黑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丧失自我的精神危机。
  黑白意象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一对意象。艾里森把这对意象放在一个统一体中,但并不加以评判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寓意,留给读者很多想象和判断的空间。小说中随处可见的黑白意象,对比鲜明,象征意义丰富,值得读者反复揣摩思考。
  西方国家都偏爱白色。它代表着高雅,象征着纯洁。在美国,白色更是一种无标记无形的文化行为,它是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也是特权和地位的象征。
  小说开篇第一章,无名主人公被命令进入格斗场与同学争斗以供镇上的头面人物观赏娱乐时,他们的双眼被白色宽布条强行蒙住。耀眼的白遮住黑人们的双眼,就像白人以特有的方式强行遮住黑人的眼睛,蒙蔽他们,控制他们的意识,支配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世界满是黑暗不安。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在下面的争斗中,白人头面对黑人的称呼:“不许动,黑杂种,不准碰蒙眼布”,“这些黑鬼好像在祈祷”,“都是黑鬼,让他们搞吧”……“黑鬼”,“黑杂种”这样的称呼在文中随处可见,本是白人用来侮辱黑人种族的称呼,最后竟被黑人所沿用,或是用于自称,或是用于诅咒自己的同胞:如布莱索称自己“是啊,我还得像个黑鬼”,凯特骂与女儿发生乱伦关系的特鲁布拉德“你这个黑鬼,下流胚”……从称呼来看,美国黑人社会文化已渐渐地把白人的种族歧视文化“内化”,渐渐面临种族文化被同化和迷失自我的困境,这也是作家艾里森,面对西方社会精神文明危机,人自我异化到虚无,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窘境下,提出的深深担忧。
  经历了格斗的辛苦厮杀后,主人公强忍疼痛进行了演讲。虽然并没有几个人听,但最后督学还是给了他一只白绉纸裹着的黑色牛皮公事包作为奖赏,并对他说“要把它看成职责的象征……会有这么一天,这只公事包里將装满决定你们民族命运的重要文件。”白纸包着黑皮包,黑皮包里是关乎主人公命运的文件,这象征着白人已为黑人规划好了未来,无形操控着黑人种族的命运。同时,白人正在对黑人青年进行精神“洗礼”,以期达到以白人宗旨为准则的目的,以“伪慈善”收买人心,推行奴化教育,为黑人年轻一代束缚上心灵的枷锁。而通读全文,我们会了解到,主人公今后奔波不停的命运确乎与此时公文包里的文件密不可分。
  小说第二章,主人公进入了校园。颇为讽刺的是,满是黑人的学校,却耸立着白色家政学实习楼。这些被涂白的建筑是社会化进程的象征,彰显着白人群体力图把黑人大学生的灵魂洗白的野心。“路边是座黑乎乎的发电站,机器有节奏地轰轰作响”。这不停运转的发电站,是不断劳作的黑人的象征。他们劳累着,疲惫地,艰辛地为白人主宰的社会提供着运转的动力。
  主人公面对学院奠基人的铜像困惑不解。“他平伸出了双手,正激动人心地给一个跪着的奴隶掀起面罩”。主人公无法确定那奴隶脸上的面罩是正在被揭开还是被捂得更严实。就像主人公无法确定,这位黑人教育家是为了在白人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出卖黑人利益,推行奴化教育,还是为了改变黑人的生存状态,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使他们更为社会所接纳。“当眼前飞过一群受惊的小鸟,奠基人的两只冷漠的眼睛流出白垩似的液体”,主人公想知道“为什么鸟粪玷污的铜像竟比干干净净的铜像更具威仪”。黑色奠基人雕塑,白色的眼泪--飞鸟的排泄物,主人公面对此情此景倍感困惑,这种迷惘既是他的内心写照,也是所有黑人的内心写照--他们是谁?为什么黑色的他们会流出白色的眼泪?黑人群体正渐渐地被白人社会文化异化,他们正面临着种族特性被泯灭的危机,正处于找不到本质意义上的自我的困境中。学院缔造者也早已背离为黑人造福,使黑人受益于教育的初衷,他们正在被伪善的白人慈善家利用,加剧对黑人思想的控制。黑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白人的伪慈善,黑人同胞的纷纷叛离……他们亟需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找到真正的自我。同时,黑色公路上的白色分道线,“诺顿先生的一双白鞋,沿了黑边”等种种意象,无不控诉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事实。
  小说第五章,看不见的人参加晚祷会。当巴比牧师站在讲台发言时,“他的白领子亮闪闪的,好像是他黑脸和黑上衣之间的一条白带子,把他的头和身子截然分开”。他站在台上极力地鼓吹,奠基人是如何在自己人--有的是黑人,有的是白人--的帮助下,给人们送去福音,净化人们的灵魂。但颇为讽刺的是,他是盲人,他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即他所阐述的一切是片面的自我的。宗教教育本应是神圣的,但这位黑人牧师却对奴化教育大肆宣扬。这更是在控诉上述的事实--黑人教育家正被白人化,成为白人的帮凶,对年轻一代的黑人推行白人主流文化,侵占他们的种族文化,腐蚀他们的精神和思想。
  小说的第十章,看不见的人迫于无奈,走进了制作油漆的工厂。自由牌油漆是运给国家纪念碑的,但其制作流程却颇为人寻味——在一定量的白色油漆中加入十滴黑色添加剂,充分搅拌后,即制成最纯净的白色。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总比例,基本维持在百分之十。因此,这十滴添加剂可以看成是美国黑人的象征。美国社会的发展建设与黑人群体的贡献和牺牲不可分离。但工厂的标语“光学白,才是真正的白”以及工厂的广告“自由牌油漆让美国保持纯洁”却丝毫没有提及黑色添加剂的作用,这表明美国白人在极力否认或掩盖黑人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不可泯灭的动力作用。油漆作为国家纪念碑用漆,象征着美国的种族歧视等问题自建国初就植根于美国国土。黑人群体在为美国自由民主努力建设的同时,遭受着白人种族的蔑视与压迫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只有加入黑色添加剂才能制作出最为纯净的“光学白”,恰恰说明,而在白人引导的主流社会中,尽管黑人面临着被同化被边缘化的危险,他们的意识却在渐渐地觉醒,他们在竭力摆脱被掌控的悲剧命运,寻求自我文化身份与种族精神。
  《看不见的人》于1952年甫一出版,便受到英美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在小说中,作者更是应用了大量的黑白意象,无所不在的提醒一个事实--即在白人世界中,黑人的艰难处境。“白沙在涅”——大面积的白掩映着一点点的黑,黑人群体面临着社会价值和种族文化被同化的威胁。同时,不论种族,个体在整个社会背景中,在主流偏见下,可能困囿于文化与种族身份迷失的困境,逃避不开隐形的命运。文学的象征超越文本--我们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尊严,做真正的“我”!
  参考文献:
  [1]拉尔夫·艾里森著.任绍曾等译.看不见的人[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2]李建仓.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J].河南社会科学,2004,(7).
  [3]张明权.埃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并置对照[J].外语教学,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王家新的诗歌创作受到广泛关注,被视为“朦胧诗”后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也被视为当代诗歌中“知识分子写作”的主要代表性诗人,又因其长期致力于对国外诗歌的译介,其诗歌创作也明显带有受西方影响的痕迹。王家新一直以沉痛的笔力和守望式的坚持屹立在诗歌创作的最前沿。本文通过其诗歌《最后的营地》,分析作者在其中体现出的守望精神。  关键词:王家新;守望;坚持  作者简介:王欣汀(1993-),女,
摘 要:现在很多服务行业都提出了“五心”的服务思想,虽然各服务行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相通的,就是要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意思并改善心态,为顾客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空中乘务员作为服务行业的标杆,要求自然更高一些,除了积极地工作态度我们更需要服务人员具备全面的素质,我所说的“五心”——爱心、自信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就是优秀乘务员素质的典型体现。  关键词:优质服务;爱心;自信心;责任心;细心;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巨大改革和社会转型,民间信仰逐渐复兴,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活跃的社会现象,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开弦弓村的刘皇神信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并分析了引起变迁的主要动因。以此探讨,刘皇神信仰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刘皇神信仰;开弦弓村;变迁  作者简介:钱梦琦,女,汉,江苏南京人,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
摘 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其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资料。本文以《说文·金部》字为主,对部分字进行分析,来重现我国古代冶金工艺的过程,并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说文解字》;冶金;文化  作者简介:杨璐(199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作者简介:张丽园(1990.5-),女,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吴佳昕(1985.3-),男,96823部队观测室主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03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的是一个少数民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不仅是一段民族的历史,还是一段由“爱”编织而成的历史。然而现代学者大多把研究焦点集
摘 要:方方的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其文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直击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然而,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是否已经深刻到成为社会的悲伤?此类文学介入现实的方式又是否至善至美?对此,笔者认为这篇新作的确有其新颖性夺人眼球之处,但因为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而若大众对这种个人悲伤和社会悲伤的书写和共鸣的感觉结构不置可否,那么毫不
行走  在红尘时光里  慢慢懂得  再明媚的春天  也会落进夏的花蕊  再盛放的夏  也终将挂上秋的枝头  时光匆匆  聚散别离  恍如  潮起潮落花开花谢  无力阻挡  在生命这趟列车上  体验着  相聚欢笑和感動  别离思念和泪水  也许  一切自有天意  也许最美的人生  总有些许缺憾  忘不了的  却是点滴的心灵悸动  还有那  默默走过的情  挥之不去的爱
摘 要:围绕天津这座北方海运与工业城市,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影视作品,它们或取材于市民日常生活,或取景于诸多知名地标,对天津城市形象的宣传、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重返20岁》(2015)为例,认为影片所展示的重要城市建筑、文化场所既促进了剧情发展,又呈现了崭新的天津形象。文章期望能由此推动对其他影视作品中天津形象的调查与研究。  关键词:《重返20岁》;天津形象;城市建筑;文
摘 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审视《红字》,阐明历史事实和文学文本是如何巧妙的交融,探讨文本中作者对于中心话语的质疑,颠覆之后的一种重建愿望。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文本;历史;颠覆;抑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红字》是霍桑写于19世纪的美国但取材于200多年前即17世纪新英格兰地区的故事,他打破历史与现实的界
摘 要:“贬谪文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文人们经受身体与心灵的煎熬与磨难。心灵的落差,让这一群人在人生转折点上或是失落、郁闷,或是豁达、向上,个人的性格不同选择的精神路径也就不同。文中就商洛这个贬所,举王禹偁一例来说明贬谪不仅带给他们影响,由于他们的作为,从而影响到贬所的历史的发展。“贬谪文化”于是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笔。  关键词:贬谪文化;商洛;王禹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