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亲身体验管理的艰辛,熟悉管理的各个环节,锻炼艰苦创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研究以高校学生参与教评的实证调查为基础,剖析了当前高校管理中学生在权利意识与权利界限、管理范围与管理效能、参与程度及参与意愿等三方面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阐释了权利义务意识、制度性支撑不足、大学生参与能力较低等导致问题存在的三大原因。研究表明,实现高校管理中学生的有序参与,需要从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增强学生参与的公民意识及能力、完善学生组织化参与的机理、畅通与健全学生参与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参与管理;教评
1 基本概念界定
对“大学生参与管理”尚没有明确界定,但可从“参与式管理”得到一些启示,它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思潮与方式方法,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是把下属或学生作为消极的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作为自觉的、能动的主体。”
本文中“大学生参与管理”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管理活动过程中,作为学校主体之一从学校正式组织分享一部分管理权力,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日常管理当中。
2 大学生参与管理现状
2.1 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性态度
随着大学生权利意识日趋加强,逐渐要求高校管理民主化,要求参与到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在调查学生以什么态度参与评教活动中,39%的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教学水平客观进行评价,31%的学生依据主观判断进行评价,21%的学生受到其余同学的影响,参考他人意见进行评价,4%的学生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怀有报复心理,3%的学生对主课老师认真评价,副课老师随意评评,2%的认为无所谓。态度是参与管理的前提,也是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
2.2 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但缺乏对权利界限的客观理解
大学生对于学生参与管理权界定模糊只看到其权利未看到其权力的界限和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以教评为例,32%的学生认为教评是学生作为高校主体之一,拥有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认为可以通过教评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行为,只有36%的同学对待教评的态度是公正客观的,把它当作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大学生各种权利意识不明确,理性态度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对于参与管理之权能存在迷茫的态度和观望的情绪。
2.3 大学生参与管理范围逐渐扩展,但参与管理效能不明显同时缺乏相应的效能评价系统
作为高校主体之一大学生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参与管理权的范围是广泛的,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学校发展规划方面、教学管理和教评方面以及后勤管理方面三个方面。学生评教是各个高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履行权利,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参与管理是在高校行政的推动下进行的,对学生来说缺乏主动性。
2.4 参与管理程度不断深化,但“被参与管理”现象也逐渐突出
随着高校民主管理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在高校管理体制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不断深化,然而,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虽然有自主性的体现但却一直披着行政动员的外衣,强制推动色彩明显,被参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数据显示,有25%的学生对参与教评持无所谓的态度,18%的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教评,6%的学生非常不愿意参与教评。
3 大学生参与管理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参与管理中,权利义务意识不明确
“一个政绩良好的城邦,人人都会奔向大会去的;而在一个坏政府之下,就没有一个愿意朝那里迈进一步了,因为没有人对于那里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与政治民主的程度时程正相关的。由于客观参与环境的限制以及学生认知偏差,学生参与经常会误入非理性的轨道。
3.2 大学生参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机制建设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局限。缺乏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于参与机制、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知之甚少。目前高校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学生在行使参与管理权的过程中缺乏程序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多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认识到参与管理的权利性,但是也缺乏参与积极性。
3.3 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力有限
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参与能力是与参与管理的时效性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法治化的进程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知识以及培训,不能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参与管理的客观性,有效性,参与管理能力较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大学生实行参与行为的前提。强化参与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大学生应强化独立自主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参与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当学生被视为真正的“主人翁”时,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教育活动的目的。
4.2 提高参与程度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学生角色和身份分析,当前学生权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二,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第三,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其具体指向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包括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评价权、申诉权等。但在提高参与程度中我们务必要把握好以下两点:1.大学生参与管理要有一定限度;2.大学生参与管理要考虑到具体情境。
4.3 改进参与机制
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应该是民主平等的。高校管理者充分尊重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建立明确的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健全学生参与管理权行使机制,参与机制是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度性支撑,但制度的运作和效力的实现还有赖于程序的创设与实施。“制度通常还要设立一些程序以实现社会的选择。”大学生参与管理不仅是一项实体权利,更具有程序意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81.
[2](法)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
[3](美)罗西瑙,张胜军,刘小林译.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2.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市北辰区 300401
【关键词】高校管理;参与管理;教评
1 基本概念界定
对“大学生参与管理”尚没有明确界定,但可从“参与式管理”得到一些启示,它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思潮与方式方法,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是把下属或学生作为消极的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作为自觉的、能动的主体。”
本文中“大学生参与管理”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管理活动过程中,作为学校主体之一从学校正式组织分享一部分管理权力,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日常管理当中。
2 大学生参与管理现状
2.1 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性态度
随着大学生权利意识日趋加强,逐渐要求高校管理民主化,要求参与到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在调查学生以什么态度参与评教活动中,39%的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教学水平客观进行评价,31%的学生依据主观判断进行评价,21%的学生受到其余同学的影响,参考他人意见进行评价,4%的学生在对老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怀有报复心理,3%的学生对主课老师认真评价,副课老师随意评评,2%的认为无所谓。态度是参与管理的前提,也是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
2.2 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但缺乏对权利界限的客观理解
大学生对于学生参与管理权界定模糊只看到其权利未看到其权力的界限和义务,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以教评为例,32%的学生认为教评是学生作为高校主体之一,拥有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认为可以通过教评有效地约束教师的行为,只有36%的同学对待教评的态度是公正客观的,把它当作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大学生各种权利意识不明确,理性态度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也对于参与管理之权能存在迷茫的态度和观望的情绪。
2.3 大学生参与管理范围逐渐扩展,但参与管理效能不明显同时缺乏相应的效能评价系统
作为高校主体之一大学生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参与管理权的范围是广泛的,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学校发展规划方面、教学管理和教评方面以及后勤管理方面三个方面。学生评教是各个高校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履行权利,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参与管理是在高校行政的推动下进行的,对学生来说缺乏主动性。
2.4 参与管理程度不断深化,但“被参与管理”现象也逐渐突出
随着高校民主管理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在高校管理体制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不断深化,然而,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虽然有自主性的体现但却一直披着行政动员的外衣,强制推动色彩明显,被参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数据显示,有25%的学生对参与教评持无所谓的态度,18%的学生不太愿意参与教评,6%的学生非常不愿意参与教评。
3 大学生参与管理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参与管理中,权利义务意识不明确
“一个政绩良好的城邦,人人都会奔向大会去的;而在一个坏政府之下,就没有一个愿意朝那里迈进一步了,因为没有人对于那里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与政治民主的程度时程正相关的。由于客观参与环境的限制以及学生认知偏差,学生参与经常会误入非理性的轨道。
3.2 大学生参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学生参与机制建设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局限。缺乏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导致学生对于参与机制、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知之甚少。目前高校管理中学生参与管理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学生在行使参与管理权的过程中缺乏程序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多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认识到参与管理的权利性,但是也缺乏参与积极性。
3.3 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力有限
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而言,参与能力是与参与管理的时效性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管理法治化的进程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知识以及培训,不能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参与管理的客观性,有效性,参与管理能力较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大学生实行参与行为的前提。强化参与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明确大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大学生应强化独立自主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参与意识。在学校管理中,当学生被视为真正的“主人翁”时,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教育活动的目的。
4.2 提高参与程度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学生角色和身份分析,当前学生权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第二,作为受教育者的权利;第三,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其具体指向在学校管理中,主要包括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评价权、申诉权等。但在提高参与程度中我们务必要把握好以下两点:1.大学生参与管理要有一定限度;2.大学生参与管理要考虑到具体情境。
4.3 改进参与机制
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应该是民主平等的。高校管理者充分尊重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建立明确的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大学生参与管理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健全学生参与管理权行使机制,参与机制是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度性支撑,但制度的运作和效力的实现还有赖于程序的创设与实施。“制度通常还要设立一些程序以实现社会的选择。”大学生参与管理不仅是一项实体权利,更具有程序意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81.
[2](法)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
[3](美)罗西瑙,张胜军,刘小林译.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2.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市北辰区 3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