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97-01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院前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院前急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急救专业特殊性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加上院前急救模式的不确定性,使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缺乏和管理面临困境,引发了人才培养的问题。目前,延吉市各大医院没有设置院前急救,而由市急救中心(120)来承担此项任务。如何把院前急救工作做得更好已成为我市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课题。
1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急诊医疗服务向社会大众的延伸,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达到医院前的救治。
院前急救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沿,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急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以医院急诊科和医院内综合技术支持系统为坚强后盾,并于后两者紧密衔接,形成一体化医疗服务。
2院前急救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延吉市院前急救的现状:
我市只有一个急救中心、10辆急救车,担负着全市50多万人口的救治任务,去年急救3500车次,5000人次,居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和国外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配置6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来计算,延吉市至少需配置10辆急救车、60名急救工作人员,急救医生不得少于20名。但是我市急救中心急救医师严重不足(仅为10名),制约着急救事业的发展。
2.2急救医务人员不足的原因:
院前急救对职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是身体素质要求高,經常有体重超过100kg的病人需要从底楼抬到7楼,急救医务人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胜任。其次,急救医师必须是全科,需要对医学各领域熟悉。目前国内急救车没有配置专职护理人员,因此还要求急救医师要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
此外,因院前急救业务单纯、狭窄,从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事业发展上升空间小,影响例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院前急救的热情和积极性,失去了事业留人的优势。
3培养院前急救医学人才的对策
3.1加强院前急救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
近年来,院前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制约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模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3.2加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素质培养:
院前、院内工作有所不同,不仅体现急,而且病种多样、伤情负责,要求急救人员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全科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野外、车上操作技能,正确理解院前急救的内涵,端正工作思路方法,忌将院前急救理解为搬运工、护送工。对询问病史、查体应认真执行,切忌不闻不问,把病人一抬就走,或仅凭双眼“透视”诊断,动口而不动手或没经思考、分析,听从家属、群众片言只语就作出诊断,更甚者先有概念,后有结论致使误诊、漏诊,贻误抢救时机。
院外的急救与院内急救所处的环境及条件不同:如光线、体位、设备等等,院外抢救难度较大,常常不能直视,需要熟练过硬的技术,需平经验盲插。另外医务人员尚须练就一手能在行车颠簸中行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技术。
3.3制定“院前急救岗位轮转办法”:
我市应统筹利用全市各医疗机构急救人才资源,创新和完善全市急救人才培训与岗位轮转共享机制,促使市内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选派一批具有职业医师资质的临床医师或全科医师到急救中心及急救点进行岗位轮转。另外,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增加院前医疗急救培训内容,应与急救中心合作对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增强住院医师院前急救技术的能力。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它作为医疗服务的先驱服务,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区域性范围运作,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作为急诊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把院前急救做得更好、做得更到位、更方便与院内急诊的衔接,使其真正承担起急诊医疗服务入口的重要作用。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市的院前急救事业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院前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院前急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急救专业特殊性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加上院前急救模式的不确定性,使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缺乏和管理面临困境,引发了人才培养的问题。目前,延吉市各大医院没有设置院前急救,而由市急救中心(120)来承担此项任务。如何把院前急救工作做得更好已成为我市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课题。
1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急诊医疗服务向社会大众的延伸,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达到医院前的救治。
院前急救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沿,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急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以医院急诊科和医院内综合技术支持系统为坚强后盾,并于后两者紧密衔接,形成一体化医疗服务。
2院前急救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延吉市院前急救的现状:
我市只有一个急救中心、10辆急救车,担负着全市50多万人口的救治任务,去年急救3500车次,5000人次,居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和国外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配置6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来计算,延吉市至少需配置10辆急救车、60名急救工作人员,急救医生不得少于20名。但是我市急救中心急救医师严重不足(仅为10名),制约着急救事业的发展。
2.2急救医务人员不足的原因:
院前急救对职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是身体素质要求高,經常有体重超过100kg的病人需要从底楼抬到7楼,急救医务人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胜任。其次,急救医师必须是全科,需要对医学各领域熟悉。目前国内急救车没有配置专职护理人员,因此还要求急救医师要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
此外,因院前急救业务单纯、狭窄,从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事业发展上升空间小,影响例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院前急救的热情和积极性,失去了事业留人的优势。
3培养院前急救医学人才的对策
3.1加强院前急救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
近年来,院前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制约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模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3.2加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素质培养:
院前、院内工作有所不同,不仅体现急,而且病种多样、伤情负责,要求急救人员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全科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野外、车上操作技能,正确理解院前急救的内涵,端正工作思路方法,忌将院前急救理解为搬运工、护送工。对询问病史、查体应认真执行,切忌不闻不问,把病人一抬就走,或仅凭双眼“透视”诊断,动口而不动手或没经思考、分析,听从家属、群众片言只语就作出诊断,更甚者先有概念,后有结论致使误诊、漏诊,贻误抢救时机。
院外的急救与院内急救所处的环境及条件不同:如光线、体位、设备等等,院外抢救难度较大,常常不能直视,需要熟练过硬的技术,需平经验盲插。另外医务人员尚须练就一手能在行车颠簸中行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技术。
3.3制定“院前急救岗位轮转办法”:
我市应统筹利用全市各医疗机构急救人才资源,创新和完善全市急救人才培训与岗位轮转共享机制,促使市内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选派一批具有职业医师资质的临床医师或全科医师到急救中心及急救点进行岗位轮转。另外,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增加院前医疗急救培训内容,应与急救中心合作对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增强住院医师院前急救技术的能力。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它作为医疗服务的先驱服务,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区域性范围运作,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作为急诊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把院前急救做得更好、做得更到位、更方便与院内急诊的衔接,使其真正承担起急诊医疗服务入口的重要作用。我深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市的院前急救事业必将有一个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