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艺术之网红打卡点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公共艺术的概念出发,分析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特征下公共艺术的发展,概括网红打卡点的概念、行为因素以及公共艺术特征,研究人们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并阐释在新媒体时代下,贵阳网红打卡点的现状和特征,总结贵阳公共艺术的发展可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网红打卡点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从字面意思解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公共、艺术。“公”指非私有的、公开的。“共”指共同的、共有的。“公共”指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艺术”,就精神层面而言,是文化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就呈现结果而言,是创作者的某些主观活动借助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创作过程而言,是艺术家创作的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与大众交流的过程。可以说,一切可以放置于公共环境,供公众欣赏体验,与公众互动交流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被称作公共艺术。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形成必要的前提,只有满足公共性这一条件,公共艺术才得以成立。公共艺术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艺术形式,它没有所谓的风格流派,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应运而生的。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新媒体的发展,城市的艺术氛围、环境的美学意义、空间的互动文化等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这是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艺术蓬勃发展的源动力。此外,当代艺术的民主化运动,也使得艺术品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中走出来,走到公共空间,走向公众生活。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公共艺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类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多元且便捷的交通方式推动下,社会进入一个新型的媒体时代,人们的联系与交往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智能通信、网络软件等掀起的技术热潮,推动着城市公共艺术的进步。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服务于某一城市、某一环境的艺术,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经欣赏体验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热门公共艺术,并且得到了较好的互动和反馈。
  (一)国内公共艺术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国内公共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国内公共艺术以梁思成、刘开渠主持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掀起了一股以纪念性为主题的设计热潮,当时的公共艺术得到了国家的专项艺术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独立公共艺术群体开始出现。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探索,给公共艺术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各国往来的增多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此时的公共艺术开始融入一些西方艺术特色。如今在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中西艺术文化的壁垒逐渐消失,国内公共艺术将中西艺术文化融合得更深更广,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公共艺术形式,并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周边,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
  (二)网红打卡点的概念与发展
  网红打卡点的概念没有被明确界定,只是对一种热门现象的统称。早期的网红是指因才艺、事件等迅速在网络走红的素人。后来,“网红”一词被运用到各个领域,泛指短时间内蹿红的现象。打卡是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友通过网页、短视频App、社交软件搜罗有趣的景点,根据推荐到这些地方体验、游玩、拍照分享,就称作打卡。网红打卡点指有一定独特性,短时间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以照片、视频、游记等形式被分享于社交软件进行打卡的公共艺术。网红打卡点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方面是它要在网络上有一定的传播度,受到网友的转发与热评;另一方面是要不断有新的网友加入,到现场参与打卡。
  早在很多年前,就有网红打卡现象存在。比如老版《西游记》水帘洞外景拍摄地黄果树瀑布、电影《致青春》取景地贵州平坝农场樱花园等,都吸引了部分影迷前來打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近几年,这种现象更好地被扩散和宣传,形成大规模的网红现象。
  三、网红打卡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一)网红打卡行为分析
  第一,心理层面。在移动网络高度普及的趋势下,人们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人们可以在社交平台实时分享自己的行程、状态等各方面的信息。网红点打卡是紧跟社会潮流,与兴趣相投者隔空互动,树立自我形象的很好的方式。
  第二,情感层面。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新一代年轻人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激发了人们对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公共空间的渴望。工作节奏过快,使人们越来越追求有设计感、有烟火气、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空间。精神趣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记忆里的具有故事感的公共艺术较为向往。
  第三,社会层面。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标准化生产方式下凸显的千城一面的城市个性危机,触发了人们对个性化城市空间的追求。具有历史渊源、文化特征的公共艺术成为了大众追捧的对象,能为大众提供精神寄托。具有个性化特征、空间活力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争相游玩打卡。
  (二)网红打卡点的公共艺术特征
  人们争相打卡网红地,通常是因为这个地方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或者其紧跟时代潮流。传统的忠于设计原理,符合大众审美的公共艺术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现在较热门的网红公共艺术各有特色,例如:西安走古城文化发展路线,除了自身的古都文化,还衍生了摔碗酒、不倒翁小姐姐表演等一系列具有故事性的活动;重庆具有地理地势特色,不论是洪崖洞吊脚楼建筑、李子坝穿楼轻轨站,还是令导航失灵的高架桥,都成为重庆的标志;长沙具有浓厚的历史和美食文化氛围,除了橘子洲、岳麓山,还有太平路小吃街、文和友龙虾馆和茶颜悦色等,带动长沙火遍全网。
  四、贵阳网红点分析
  (一)贵阳花果园
  贵阳花果园有“亚洲第一大楼盘”之称,是贵阳人气最高的网红打卡地,这里有双子塔、花果园公馆、花果园购物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双子塔是贵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从贵阳各个方向往市中心看,都能看到双子塔在不远处十分显眼。两栋楼拔地而起,线条明快,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加上整个建筑的玻璃幕墙滚动播放“我爱贵阳”等字样,充满都市气息的同时,也不缺乏城市归属感。   花果园公馆有“贵阳白宫”之称,是贵阳地标性建筑之一。花果园的建筑皆为密集的高层建筑,花果园公馆在这样庞大的建筑群中独树一帜,整体属于欧洲建筑风格,体量较大,且不对外开放,非常具有神秘感,夜晚洗墙灯和湖面交相辉映,显得格外璀璨。它和周边林立的楼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看似格格不入,仿佛从哪里搬来的一座欧洲宫殿,这种视觉冲突形成一种极端的和谐美感,让花果园成为贵阳的特色宝地。
  花果园购物中心是早些年的建筑,其设计也极具匠心。整个购物中心以万花筒为设计理念,色彩运用比较灵活。外立面以彩色玻璃和立面植物作装饰,并辅以一些万花筒内类似三角形的形状。购物中心西北方向的雕塑也是根据万花筒的视觉形态创作出来的。
  (二)多彩贵州街·出山里
  多彩贵州街·出山里是一个综合的餐饮文化街,位于花溪区甲秀南路金竹立交旁,旨在打造体现贵州匠心·匠人·匠物的集用餐、娱乐为一体的新型贵阳特色美食街。以民国风为主旋律,在充分挖掘贵州本土历史、人文、美食文化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打造了一个充满贵州韵味的民国风美食街。入口处以嵌有“百黔百态”的柱群为主视觉,体现贵州的黔韵文化。铺装运用仿古石材、仿古砖,地面、墙面还辅以大块的雕花,看似复杂又不失庄重。整个街道的公共设施以“山”为设计元素,充分提取贵州山地元素,将“山”提取变形,结合贵州少数民族纹样,较好地运用在平面、立面、三维空间。这里聚集了贵州最具特色的知名餐饮、小吃店铺,以及非遗文化体验、民族手工艺体验、酒文化博物馆等体验型店铺,每家店铺装修风格各有特色,又都统一于一个整体。这是一条充满贵州风土人情的多彩贵州街,人们来这里既可以就餐会客,品尝贵阳传统小吃,又可以体验贵州本土文化,打卡拍照。多彩贵州街·出山里是本土特色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方式的新型小吃街,也是老一代贵阳人回忆贵阳传统小吃文化、了解非遗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的精神场所。
  (三)中山西路网红街、中天CCPARK
  中山西路网红街于2018年开放,短时间内在网络刷屏,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打卡。网红街内部有大量商铺,汇集各类小吃,因是地下通道,店铺设计较常规,利用灯光照明勾勒欧式窗户线条。为整条街带来人气的主要是顶棚的LED屏幕,每隔一小时动态播放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配合以逼真的动画和音效,播放到冬季雪景时还会有仿真雪花飘落。这种浓烈的场景氛围满足了人们的场所精神,给人们带来视觉刺激,成功营造了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氛围。
  中天CCPARK位于貴州金融城,是一个威尼斯风格购物中心,内部有水、桥、船,场所氛围营造得较好。顶棚的蓝天、玻璃花窗、欧洲名画显得比较死板和杂乱,并没有地面的水、桥、船路线清晰。整个购物中心的层高较低,行走其间难免有压抑感。中天CCPARK的整体设计思路类似网红街的设计思路,是以满足受众的场所精神为出发点,但在具体建设中作了稍多的加法,使整个路线不够简洁纯粹,反而效果不够理想。
  五、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艺术的发展势必受媒体平台的影响,媒体给公共艺术带来的积极推动力是肉眼可见的,一个新型的场景有可能短时间火爆网络,引来流量。但在吃网络红利的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艺术的创作更应该追求设计内涵和形式,而不仅仅是模仿成功案例或者效仿其他城市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点的公共艺术,必然满足了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或是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或是地道的风土人情,再或者是具有一定场所精神。贵阳是一个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爽爽的林城,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贵阳的公共艺术发展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特点,在人文基础上创作,考虑吸引流量、增加曝光率等,做好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在大数据的推动下,贵阳的公共艺术定能有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湉,李江.浅析公共艺术的艺术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38.
  [2]于艳.浅析公共艺术的概念[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9):129-130.
  作者单位: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开始,重点调研了江浙地区民宿设计概况,分析了民宿改造设计中突出的三个问题,即设计中的同质化倾向、体验产品不丰富和文化要素的生硬植入,同时搜集典型性的案例,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精品民宿的设计与建成有利于带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更多游客可以有机会领略古村镇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民宿;改造设计;乡土情结  一、有关民宿需求兴起的本质讨论  根据《中国旅
期刊
摘 要:沙梨头更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地区唯一现存的更馆建筑实例,其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修复材料与修缮问题探究为目前澳门常见的文物建筑修复方法以及活化设计思路提供了参考案例。文章从澳门更馆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修复工程的做法与材料等几大方面来研究探索其在修复上的问题,并希冀以此作为后续澳门乃至岭南广府地区相似类型建筑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更馆建筑;岭南建筑;修复材料;沙梨头;澳门  沙梨头更馆(Pata
期刊
摘 要:文章的着力点在于对老旧厂区码头更新改造前后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当前老旧厂区改造的主要特点及价值,在分析城市中的老旧厂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顺应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来对老旧厂区环境进行革新,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生态发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港口的更新离不开文化性建筑的产生。以秦皇岛港厂区为例,目前该场地内并不具备文化性建筑,因此借助现有场地和设施在不同层次进行整合与
期刊
摘 要: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不同于只追求自身作品艺术性和完整性的普通雕塑,城市雕塑以雕塑所在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西安公共空间雕塑艺术与‘丝路’情结交融研究”(19JK0337)研究成果。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一般建立在
期刊
摘 要:澳门中西药局于晚清时期由孙中山先生在澳门开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现存的孙中山革命活动遗址。该建筑在面临拆除时,澳门文化局收到市民的告知,并开展建筑的收购和修复。目前该建筑已修复完成并向社会公开,当中采用了丰富的建筑修复技术,如在墙体使用吊针钻孔的方式截水除盐等,同时也暴露了修复工程的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澳门文物建筑的修复工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完善澳
期刊
摘 要: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關键词:公共艺术;艺术观念;文化语境取向  注:本文系2020年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能够卓有成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生命力,使产业与城市的运作事半功倍。大连作为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试点城市,具备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现针对智慧大连现存的争论焦点,简述了智慧大连统筹规划步伐滞后、建设运维与投入冲突、业务协同机制不健全从而显露出信息数据孤岛与部门垂直封闭的形势,智慧城市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和智慧城市管理者的理念和管理架构陈旧的相关问题,提出
期刊
摘 要: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关键词:德国馆;设计策略;商业空间  一、德国馆建筑实体前期调研  (一)巴塞罗那德国馆概述  作为现代
期刊
作者简介:   李乐柠,  设计说明:   坐的艺术的产生现在显然不是因为缺少让人坐在那儿的东西才设计了一个可以使人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的支撑物。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因为思考所有事物仍然归于动态发展,因为人有需求,但从不满足,未曾让所有有需求的人满意,就会被重新审视。   坐,是一种姿势与状态,由坐演变而出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到如今现在的家具设计师不仅在椅子的造型上尝试各种大胆的风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关键词:滨水街区;空间句法;绿视率;运河  杭州市的发展与演变,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自21世纪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