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但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善的状态。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是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体育工作者的发展方向。做到育心与育体并重、健身与健心共举。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十年课改的实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在广大的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不良的现象很多,许多关于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年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学生往学校水井投毒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杀人案还有很多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生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心理发展、身体健康,一切顽固沉重的忧虑和焦虑,是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巴浦洛夫的这段话阐述了保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着良好地促进作用,易使患病之躯较快康复,而心理不健康则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而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作为一个身心统一的人,其身体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体育运动本身也能够使心理得到锻炼。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是我们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高素质的心理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能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灵活的学习方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促进了心理的提升。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跑“8”字,接力跑等集体游戏。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并因人而异选择教学内容。如: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选择集体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等项目;对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项目;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对自负、表现欲强的学生可选择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进行练习,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人文与自我教育,辅助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多进行体育心理教育与实践,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得以实现,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自信,并且获得成功感,逐步让他们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或条件困难下的环境中能够敢于挑战陌生或困难环境,让他们表现出乐观坚强,充满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即高尚心理。也使他们的比赛心理,尤其竞争心理有好的改善,促使他们处理简单突发事情时有信心,养成能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和谐完整的健康人格。
(五)多样的课后小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2.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
3.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
总之,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真正健康的人。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让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更快、更新的多元化方向迈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但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善的状态。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是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体育工作者的发展方向。做到育心与育体并重、健身与健心共举。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家洛克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十年课改的实施,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在广大的中小学生中,心理健康不良的现象很多,许多关于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年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学生往学校水井投毒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杀人案还有很多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
生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心理发展、身体健康,一切顽固沉重的忧虑和焦虑,是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巴浦洛夫的这段话阐述了保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着良好地促进作用,易使患病之躯较快康复,而心理不健康则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而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作为一个身心统一的人,其身体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体育运动本身也能够使心理得到锻炼。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是我们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高素质的心理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能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灵活的学习方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促进了心理的提升。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集体跳长绳、跑“8”字,接力跑等集体游戏。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并因人而异选择教学内容。如: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选择集体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等项目;对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太极拳、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项目;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对自负、表现欲强的学生可选择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进行练习,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人文与自我教育,辅助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多进行体育心理教育与实践,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得以实现,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自信,并且获得成功感,逐步让他们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或条件困难下的环境中能够敢于挑战陌生或困难环境,让他们表现出乐观坚强,充满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即高尚心理。也使他们的比赛心理,尤其竞争心理有好的改善,促使他们处理简单突发事情时有信心,养成能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处,和谐完整的健康人格。
(五)多样的课后小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
2.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
3.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
总之,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真正健康的人。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抓住时机,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让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更快、更新的多元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