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29-01
准备活动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与在考试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考试能力的表现都有直接的关系。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考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不少考生都因为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考试的失败。可以说,准备活动是影响考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考前准备的最后一环。
一、考试时准备活动的一般方式
有关研究证明,考前准备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式准备活动效果最好。第一部分的准备活动比较从容,活动强度中等或接近最大;第二部分时间较短,准备活动的节奏相当高。第一部分准备活动在正常条件下不超过30分钟,由全身性活动过渡到专项活动。专项活动要达到较高强度。第一部分结束后,到达检录处等待点名和休息,此时要注意穿好衣服保暖。进场后快节奏地进行第二部分的准备活动。考前准备活动应根据考生临考时的身体、心理、环境等客观和主观条件,采取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二、考试时准备活动与最高机能能力发挥的及时性
考试时的准备活动与训练时的准备活动有显著的不同。训练时,准备活动结束进入基本训练后,其专项强度是逐渐提高的,并不要求一开始就达到极限强度,一般要求在训练课的中间达到最大的强度。但考试时准备活动后,一进入工作,机体各系统就要发挥最高机能能力。因此,考试时的准备活动时间长强度大,机体的各个系统都要适应即将开始的紧张激烈的最大强度的运动竞赛活动。有的考生没有深刻认识到考试时的准备活动对提高机能能力的需要和发挥的紧迫性和及时性,而是怕消耗体力,不愿进行较大强度的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在考试中机体个系统就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和发挥最高机能能力,导致考试中不能很好地表现出训练水平,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运动成绩。
当然了,准备活动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与考生的运动训练水平有关,并不是说准备活动时间长、强度大就一定好。准备活动的强度、密度、运动量、内容和方法等都要因人而异,在辅导考生时要考虑考生的个人特点和运动习惯。对于兴奋性高的考生,准备活动应平稳些,强度不宜过大;而兴奋性较低的考生则强度可大些、时间可长些。
三、考试时准备活动的专一性、自主性和客观性
考试时考生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要专心认真、注意力集中,尽量不交谈,不看别人活动,不要打听别人考得怎样,更不要与其他人接触。注意力分散会影响运动激素的分泌与机能各系统进入临战状态的速度和效果,影响机能能力的动员和储备能量的动用。考试时的准备活动不仅是身体机能的准备也是临战心理的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调动和激发竞赛情绪,创造有利的考前状态。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数量和内容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置身考试环境中的考生的自我感觉。换言之即要考生本人做出决定。所以,准备活动是考前模拟训练的重要内容,要让考生准确掌握不同条件下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正确的自我感觉。
准备活动中,考生完成身体练习的专注认真程度、准确的自我经验评定与客观检查指标相结合起来,是提高考试能力、完成准备活动任务的重要因素。
四、制定准备活动计划,做好临考最后准备
严密细致的准备活动计划,是准备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考前必须详细调查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条件,要充分估计控制准备活动的难度。因此,考前要调查考试场地、检录地点、准备活动场地的准确位置,以及环境、交通等客观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并有相应的对策和准备,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专心顺利地投入考试,为考试成功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刘俊庭、陈萶铭.高考方法与训练[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2]袁作生、南仲喜等.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过家兴、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
准备活动不是训练水平的构成因素,但它与在考试中训练水平的发挥和考试能力的表现都有直接的关系。有效的准备活动是使考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不少考生都因为准备活动失误而导致考试的失败。可以说,准备活动是影响考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考前准备的最后一环。
一、考试时准备活动的一般方式
有关研究证明,考前准备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式准备活动效果最好。第一部分的准备活动比较从容,活动强度中等或接近最大;第二部分时间较短,准备活动的节奏相当高。第一部分准备活动在正常条件下不超过30分钟,由全身性活动过渡到专项活动。专项活动要达到较高强度。第一部分结束后,到达检录处等待点名和休息,此时要注意穿好衣服保暖。进场后快节奏地进行第二部分的准备活动。考前准备活动应根据考生临考时的身体、心理、环境等客观和主观条件,采取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二、考试时准备活动与最高机能能力发挥的及时性
考试时的准备活动与训练时的准备活动有显著的不同。训练时,准备活动结束进入基本训练后,其专项强度是逐渐提高的,并不要求一开始就达到极限强度,一般要求在训练课的中间达到最大的强度。但考试时准备活动后,一进入工作,机体各系统就要发挥最高机能能力。因此,考试时的准备活动时间长强度大,机体的各个系统都要适应即将开始的紧张激烈的最大强度的运动竞赛活动。有的考生没有深刻认识到考试时的准备活动对提高机能能力的需要和发挥的紧迫性和及时性,而是怕消耗体力,不愿进行较大强度的充分的准备活动,这样在考试中机体个系统就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启动和发挥最高机能能力,导致考试中不能很好地表现出训练水平,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运动成绩。
当然了,准备活动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与考生的运动训练水平有关,并不是说准备活动时间长、强度大就一定好。准备活动的强度、密度、运动量、内容和方法等都要因人而异,在辅导考生时要考虑考生的个人特点和运动习惯。对于兴奋性高的考生,准备活动应平稳些,强度不宜过大;而兴奋性较低的考生则强度可大些、时间可长些。
三、考试时准备活动的专一性、自主性和客观性
考试时考生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要专心认真、注意力集中,尽量不交谈,不看别人活动,不要打听别人考得怎样,更不要与其他人接触。注意力分散会影响运动激素的分泌与机能各系统进入临战状态的速度和效果,影响机能能力的动员和储备能量的动用。考试时的准备活动不仅是身体机能的准备也是临战心理的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调动和激发竞赛情绪,创造有利的考前状态。
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数量和内容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置身考试环境中的考生的自我感觉。换言之即要考生本人做出决定。所以,准备活动是考前模拟训练的重要内容,要让考生准确掌握不同条件下有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正确的自我感觉。
准备活动中,考生完成身体练习的专注认真程度、准确的自我经验评定与客观检查指标相结合起来,是提高考试能力、完成准备活动任务的重要因素。
四、制定准备活动计划,做好临考最后准备
严密细致的准备活动计划,是准备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考前必须详细调查做准备活动的场地和条件,要充分估计控制准备活动的难度。因此,考前要调查考试场地、检录地点、准备活动场地的准确位置,以及环境、交通等客观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并有相应的对策和准备,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专心顺利地投入考试,为考试成功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刘俊庭、陈萶铭.高考方法与训练[M].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2]袁作生、南仲喜等.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过家兴、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