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由于数学知识较强的抽象性而难以理解,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合理地构建教学情境,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其理解复杂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03-02
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培养其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出发,创设生动且有趣的情境,并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以完善教学情境,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情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压力,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还能以情境中的活动为学习方向,深入探究活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落实启发性原则,并将具有启发与暗示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活跃思维,使其逐渐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还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促进其积极思考。此外,教学情境的构建也能使学生想要学、主动学,从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进一步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1.3 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主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构建教学情境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进而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还能够全程参与到每个学习环节中,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2.1 结合认知需求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驱动力。在构建情境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构建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能够以问题为出发点,使学生有逻辑地分析问题,从而习得新知识[1]。
以“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设置问题,如0.7×5、0.8×9、1.36×12的积为多少?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并使他们结合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问题,如2.4×0.8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有的学生运用竖式运算,有的学生结合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由此可见,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问题情境,既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其以旧知识为基础思考出解决新问题的突破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以此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2.2 借助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知识主要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带给学生一定的枯燥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直观地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恰当的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演示出来,这样既能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以“图形的运动(三)”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完整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感受旋转发生的过程,教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动态情境:屋顶上的风车不停转动、停车场的栏杆在有车时来回升起、小女孩荡秋千等。这样的动态场景带给学生一定的視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旋转现象,对此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对物体旋转特征深入探究。随后,在描述旋转现象时,教师仍可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态的风筝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理解描述旋转的三要素。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而提升其数学认知水平。
2.3 引入生活案例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其所包含的内容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多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作用于实际生活。对此,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应引入生活案例,将情境赋予生活化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为数学课堂赋予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构建情境: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上放风筝,有三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得出有效信息。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为后续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了条件。随后,笔者以学生提出的某一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如有学生说喜欢标价为3.5元的风筝,买这样的三个风筝需要多少元钱?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多角度分析,得出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有的学生使用连加的方式,有的学生化成统一单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结合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这一计算方法时,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发挥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可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解题方法,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把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由此可见,引入生活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还能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2.4 组织游戏活动
小学生具有爱动、爱玩的特征,并且喜欢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到游戏情境的积极性,还能够以游戏活动为导向,不断引导学生挖掘游戏活动中的数学原理、数学知识,进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区别,教师便拿出课前准备的盒子,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摸一摸”的游戏活动,同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并对结果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从实际游戏活动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使得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促进其积极内化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2.5 营造操作环境
小学生的思维更能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其直接内化抽象的数学知识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应营造操作环境,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感觉、思维、想象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3]。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组织他们进行“数方格”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估算出某一平行四边形面积。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最后,让小组代表汇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营造操作性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化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其丰富活动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通往数学学习的桥梁,应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真正落实数学教学行为。而对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其学习动机,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此外,情境教学法也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促进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4).
[2]董杰.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10).
[3]吴银芝.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
【作者简介】
张瑞敏(1982~),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及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03-02
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及培养其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出发,创设生动且有趣的情境,并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以完善教学情境,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以此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情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压力,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还能以情境中的活动为学习方向,深入探究活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落实启发性原则,并将具有启发与暗示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活跃思维,使其逐渐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还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促进其积极思考。此外,教学情境的构建也能使学生想要学、主动学,从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进一步完成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1.3 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主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构建教学情境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进而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还能够全程参与到每个学习环节中,这样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2.1 结合认知需求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驱动力。在构建情境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构建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能够以问题为出发点,使学生有逻辑地分析问题,从而习得新知识[1]。
以“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设置问题,如0.7×5、0.8×9、1.36×12的积为多少?以此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并使他们结合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问题,如2.4×0.8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有的学生运用竖式运算,有的学生结合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由此可见,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问题情境,既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其以旧知识为基础思考出解决新问题的突破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以此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2.2 借助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知识主要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带给学生一定的枯燥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直观地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恰当的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演示出来,这样既能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以“图形的运动(三)”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完整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感受旋转发生的过程,教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动态情境:屋顶上的风车不停转动、停车场的栏杆在有车时来回升起、小女孩荡秋千等。这样的动态场景带给学生一定的視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旋转现象,对此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对物体旋转特征深入探究。随后,在描述旋转现象时,教师仍可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态的风筝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理解描述旋转的三要素。可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而提升其数学认知水平。
2.3 引入生活案例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其所包含的内容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多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并作用于实际生活。对此,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应引入生活案例,将情境赋予生活化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为数学课堂赋予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案例构建情境: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上放风筝,有三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此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得出有效信息。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为后续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了条件。随后,笔者以学生提出的某一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如有学生说喜欢标价为3.5元的风筝,买这样的三个风筝需要多少元钱?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多角度分析,得出多种解题方法。其中,有的学生使用连加的方式,有的学生化成统一单位进行计算,有的学生结合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这一计算方法时,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发挥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可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解题方法,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把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由此可见,引入生活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还能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2.4 组织游戏活动
小学生具有爱动、爱玩的特征,并且喜欢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对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到游戏情境的积极性,还能够以游戏活动为导向,不断引导学生挖掘游戏活动中的数学原理、数学知识,进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区别,教师便拿出课前准备的盒子,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摸一摸”的游戏活动,同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并对结果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从实际游戏活动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使得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促进其积极内化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2.5 营造操作环境
小学生的思维更能理解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其直接内化抽象的数学知识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应营造操作环境,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感觉、思维、想象同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3]。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组织他们进行“数方格”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估算出某一平行四边形面积。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最后,让小组代表汇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营造操作性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化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其丰富活动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通往数学学习的桥梁,应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真正落实数学教学行为。而对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运用这一方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其学习动机,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此外,情境教学法也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促进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文摘版,2016(4).
[2]董杰.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10).
[3]吴银芝.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
【作者简介】
张瑞敏(1982~),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及课堂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