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只有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只有加强学法指导,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图文并茂,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和思索,我认为这与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关。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呢? 笔者来浅谈浅谈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把握好教學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课堂中巧妙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向45分钟要质量,转变了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效率“飞”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来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运用新课改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够引导学生更投入学习中。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假若就拿着书照读一遍就完事了,学生哪有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其次,可以借助教学图片和课件的精心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多做一些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新课程理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初中课程增加了许多,学习的知识面更广,要想较快又好地掌握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只能自己先作好预习,在听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讲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用问题来传授知识,授课中,设立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提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让课堂更活跃,将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改革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结合式教学,是一个不再新的提法,也存在很大可行性,但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可能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讲练结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过程中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支离破碎。
如何克服此问题呢?我想,从内容上讲,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一定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习又只是讲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讲练结合式教学由于容量大,紧抓教学中心,这有利于高效益实现目标。是我教学中一直摸索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方式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这恰恰也是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接轨的,我也将继续把讲练结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贯穿在我以后的教学之中。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我们力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教学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不仅要完成已有的学习方法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钻研、思考,提炼出适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及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课堂的有效性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把握好教學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课堂中巧妙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向45分钟要质量,转变了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也最大程度的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效率“飞”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来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表现,运用新课改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够引导学生更投入学习中。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假若就拿着书照读一遍就完事了,学生哪有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其次,可以借助教学图片和课件的精心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多做一些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课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新课程理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在《新教学论》中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如何学。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初中课程增加了许多,学习的知识面更广,要想较快又好地掌握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只能自己先作好预习,在听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讲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用问题来传授知识,授课中,设立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提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让课堂更活跃,将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改革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练结合式教学,是一个不再新的提法,也存在很大可行性,但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原因可能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讲练结合式教学的一个突出矛盾是:练习过程中容易冲淡教学体系,使整个教学显得支离破碎。
如何克服此问题呢?我想,从内容上讲,练习隐含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占一定地位;但从形式上说,练习又只是讲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步骤。二者都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安排,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讲练结合式教学由于容量大,紧抓教学中心,这有利于高效益实现目标。是我教学中一直摸索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学方式看似浪费时间,实际上,不仅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久远的印象。这恰恰也是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接轨的,我也将继续把讲练结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行之有效的贯穿在我以后的教学之中。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中我们力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课堂的有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教学方法实际上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不仅要完成已有的学习方法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钻研、思考,提炼出适合自己习惯的一套学习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及创新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之,课堂的有效性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